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 届初三年级期中考试届初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 6 分)分) 1、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句子是: _,_。 4、赵诗秀在约客一诗中含而不露地表现他寂寞心情的诗句是: _,_。 5、桂林七星公园有一门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请你另外写出一联能体现同 样意境的诗句:_,_。 6、业精于勤荒于嬉,_。(韩愈进学解) 答案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4 分)分) 7、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3 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_答案 8、下面词语的书写及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 分) A刹那(sh) 相契(q) 气冲斗牛(du) 怒不可遏() B萌发(mng) 一抔(pu) 媚上欺下(mi) 恪尽职守(g) C扶掖(y) 旁鹜(w) 断章起义(zhng) 佝偻承蜩(chu) D枘凿(ru) 嬉戏(x) 无与伦比(ln) 不屈不挠(no) 9、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传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成群的喜鹊飞上银河搭桥,这样牛郎和织女 才能在鹊桥相会。 B传统的学校评价,过于追求评价手段的技术化、评价标准的惟一性、评价结果的可 比较性,使得学校评价越来越脱离学校教育的实际,形成了“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庸俗 的评价模式。 C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 争、尽快致富。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 远山。 10、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 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感动了无数市民。 B刚学做菜的王芳总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 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 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11、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3 分) (1)是谁给母亲河换上了黄衫?(2)是谁抹黑了母亲河洁净的脸庞?(3)一个 个问号摆在我们的面前。(4)当一双双污浊的手无情地伸向母亲河的时候,她只能无 助地呻吟(5)你忍心听着母亲揪心的啜泣声而无动于衷吗?(6)你愿意让你的 子孙后代无水可饮吗?(7)行动起来吧!(8)别任意乱砍滥伐了;(9)别再源源不 断地排放污水了,(10)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11)人民无时无刻会感谢你的! (1)文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是第_句后的“_”,应改为 “_”。 (2)文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第_句,应改为:_第_句,应改为:_答案 12、创新示例:创新示例: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 分) (1)请为该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_(2)试分析此漫画的寓意。 答:_答案 13、语文实践活动。(9 分) 诗歌,是心灵的游戏,是梦想在飞翔,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诗使人灵 秀,读诗让人丰富。读点诗,学点诗,是提高语言素养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必要前提。 对人格塑造、性情培养,也是有诸多好处的。学点诗,读点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 必要的。 (1)初三年级举办了一个“现代诗歌品析交流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3 分) _欣赏现代诗歌星星变奏曲的第一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都充满了光明, 柔软得像一片湖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 像星星落满天空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2)“柔软得像一片湖”的夜晚,“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是一幅怎样的情 景?请根据这首诗的意境,描写出这幅画面。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50 字左右。 (3 分) _(3)试仿照这首诗的“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 盼。(3 分) _答案三、浅层阅读理解(共三、浅层阅读理解(共 31 分)分) (一)名著天地:名著天地: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 1416 题。(共 6 分) 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 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 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 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 。坐车的仿 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他微微直了直脊背,吐 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 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 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他 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他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 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4、文中两处最恰当的词分别是(2 分)( )A淋 B洒 C砸 D落 A挪 B拉 C蹭 D拽 15、文中的人物“他”是_。他一生最大的梦想是_。本段文字选自 小说_,作者是_。 答案 16、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 )(2 分) A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B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 D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 (二)热点新闻:热点新闻: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下面问题。 新华社南昌 9 月 27 日电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顾杰 27 日表示,今年前 8 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 18.06%,中国已连续 18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 的发展中国家。 顾杰是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中部博览会“投资中国企业融资路演与资本对 接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形成 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外资取得显著成就。”顾杰说,今年 前 8 个月,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16721 家,同比增长 18.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659.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06%。 17、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20 字)(2 分) _答案 (三)议论园苑:议论园苑: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完成后面的 1821 题。(8 分) 当低头时且低头当低头时且低头 世上最柔美的东西莫过于水了。云在高处飘,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只有 水与世无争,是往低处流的。想想也是,柔水硬不过砖石瓦块,高不过山峰甚至田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连时时相处的泥土也能挤兑得自己回头驯服。但聪明的水是 有自知之明的,它知道,在强者面前,要生存,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只好 委屈一下自己,走一条别人不走的路。想明白了,它于是谦恭地避让,默默地低头, 只管往无人挤占的低洼处流淌。然而,正是凭着这副与世无争的低姿态,水最终成就 了自己百川归海的大壮观。 人也是。 弯弓是为了射出弩箭。屈肘是为了强力出手。而一时的低头,则是为了长久的 昂首。 不是吗?淮南王韩信曾经低头,忍受胯下之辱;刘备曾经低头,三顾茅庐而恭 请孔明出山;勾践曾经低头,三年为奴,卑事夫差;新丰鸿门,刘邦曾经低头,低三 下四,忍气吞声;司马迁曾经低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当低头时且低头的人,自有一番别样的胸襟,非凡的气度;有双洞察的慧眼, 或者有确信谁笑在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的胆略。苏轼留侯论说:“卒然临之 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实在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大境界。敢于低头,勇于纳耻的 人,不管是屈尊枉驾,还是忍辱含垢,是因为他们懂得“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明 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至理,知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 常理,透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蕴。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学会隐忍, 适时低头,不是简单的逆来顺受, 任人摆布,而是那些自我内心充实和无所畏惧者对成就未来伟大的高度自信和主动出 击,甚至是经营人生策略的一种最高境界。 生活中,过分的个性张扬、一味的逞强斗胜而不知委曲求全、内敛锋芒,往往 会让一些缺少灵活变通的人碰得头破血流,令人叹惋。因此,人,当低头时且低头, 因为低头也是一种大智慧。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_答案 19、文中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_答案 20、“而一时的低头,则是为了长久的昂首。”中的“低头”和“昂首”各指什么?(2 分) _答案 21、仿照第(4)段的写法,为本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2 分) _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