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倒数第倒数第 3 天天 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考点一 交通运输基础回扣1 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因素可从地质、地形、气候等方面来分析。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地形条件:平原地区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少,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田水利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加快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等。(3)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2 常见交通运输考查的试题类型(1)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一般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三个角度考虑。但要结合线路有所侧重。(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作用:一般从合理布局交通网,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安全,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文化和科技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3)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其不利方面往往是从环境因素考虑;有利方面则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分析。(4)交通运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这点要从沿线经过的自然环境考虑,一般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5)交通运输线路的评价:一般从交通的区位因素是否合理来分析评价。3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岩层向上拱起,抵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判断正误1 地形对交通线路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对交通建设具有决定作用。()提示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有深刻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有决定作用。2 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较慢的水运地位在下降。()提示 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的地位在逐渐下降。3 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4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5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6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就是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运价,其他不用考虑。 ()提示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考前押题1 利马普卡尔帕公路是秘鲁由沿海通向安第斯山区的交通动脉,下图为“利马普卡尔帕公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利马普卡尔帕公路对普卡尔帕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综合分析利马普卡尔帕公路所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分析利马普卡尔帕公路建设的不利自然区位因素,并说明修建公路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 (1)沟通沿海和内陆,是普卡尔帕出海通道;促进利马与普卡尔帕两地贸易发展,实现经济互补。(2)地势北低南高,地表崎岖,山高谷深;东部冬暖夏凉、西部终年高温,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自南向北流,水能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生物多样。(3)山谷相间,地势起伏大;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频发。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解析 第(1)题,可从利马普卡尔帕公路沟通沿海与内陆的角度回答。第(2)题,利马普卡尔帕公路所经地区为安第斯山脉,再结合图示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利马普卡尔帕公路建设的不利自然区位因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安第斯山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生物等角度分析。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基础回扣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带来的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2 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1)主要表现形式: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地区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3)国家差异:形式不同: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三: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本身经济、技术条件有限,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3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原因内容战略措施人口数量过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素质较低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科教兴国人口结构不合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计划生育,消除性别歧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人口压力贫困人口多制定扶贫开发纲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人口战略资源需求量大保护和合理利用人均占有量少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低依靠科技挖掘潜力资源战略环境污染由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 环境危机 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建立合适的环保体系;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环境战略4.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含义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农业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环境问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3)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进行准确全面地分析。(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判断正误1 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所以只要有人类活动就会有环境问题。()提示 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2 追求经济的增长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提示 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3 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4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在经济发展中产生,同时也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5 清洁生产就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生产。()提示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甚至达到“零”排放。6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节能减排。()提示 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考前押题2 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这个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的现实选择。读“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在柴达木盆地建立循环经济区的有利条件。(2)简述在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3)说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答案 (1)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组合好且产业关联度强;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柴达木盆地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比较低;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水的消耗比较多,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存在地表植被破坏,土壤和空气被污染等问题。(3)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解析 第(1)题,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回答即可。第(2)题,结合柴达木盆地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回答即可。第(3)题,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结合起来回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