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增强跨学科能力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天津市教研室 周永俐优秀的语文教师历来有“杂家”、 “通才”等美誉。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并对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传授某一领域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或方法,这样才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应当仅仅是向着成为某一学科领域专家的方向努力,还应当了解其他领域的基础知识及特别是研究方法。这对广大语文教师同样提出了一个挑战,这就是应当具备相当的综合知识能力,不断对自我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把“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2一、关于语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一、关于语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我们围绕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来展开关于语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这个话题。1.语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类所有探索领域中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也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因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生活工具、终身学习的工具,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先导学科。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它应该是各门学科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最有人文色彩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听到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听课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因为这时候他们觉得语文离自己很近;当学生发现需要调动以前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学习新知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因为他们发现新知与旧知、与生活是有联系的。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包含“语言和文化”,即人类借助语言文字创造的精神财富,学生不仅应获得对自身发展有巨大作用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它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中了解人类文化的巨大价值,激起探索奥秘、传承精华的激情和责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3才有足够的力量超脱文本的字句,游刃有余地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者想要怎样表达他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作者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组织语言”“作者试图通过语言要传递什么信息”等等。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恰恰能够使语文姓“语”得到凸显。这样就不会在讲科普说明文时使学生陷入地理、生物学科的一些名词里,不会在与学生一起解读哲理思辨类的文章时陷入枯燥和乏味的境遇。特别是时代发展到信息时代,培养学生有选择、亲近健康文化的能力,将是语文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尼葛洛庞帝提出: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所谓“关于信息的信息”,就是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文化判断能力。语文教师文化判断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同样有赖于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跨学科能力,由此才能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进行鉴别,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因此教师要多接触优秀的书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真正教给学生在信息海洋遨游的本领。2.语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孔子说诗以兴、以观、以群、以怨(论语阳货),孟子说文以气、以知、以意、以志(孟子公孙丑上、 万章上),庄子说言以道、以意、以真、以广(庄子天道、 天下),即包含着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因素。至于后代诗乐、诗画并论,以史、4以道、以禅论诗的范例,更是屡见不鲜。文学本身何以能够建立广泛的外在联系?文学要写自然,写人生,写社会,必然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侧面;文学要艺术地传达人的情思、情理和情趣,表达外在世界在人的头脑和内心的映像,于是文学在哲理内涵、情感结构、乃至技巧手法等方面便有可能与其他学科和艺术门类相通。文学作品也便可能从文学之外的种种角度加以欣赏,加以分析。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凡此种种,均是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等与其他学科保持某种关联的基础。比如说,古诗作品中再现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现今中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证,是在对教学内容铺展的过程中把文字信息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的过程,要设法把学生带入形象思维的最佳境界中。苏轼对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教师与学生一同品味王维诗中的意境,如果多了解一些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历史的点滴知识,知道正是诗人首先采用“泼墨”新技法,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对于教师深刻体会诗人画笔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净、静寂,正是缘于他外化的内心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借助文中语言,可以进一步揣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5的世界” 的说法,水到渠成地领悟诗句蕴含的审美情趣。3.语语文学科独特的学科价文学科独特的学科价值值母语是民族凝聚强有力的纽带,毫无疑问,母语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价值。于漪先生说:“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它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人类对于自身和外界的知识都浸润在语言中,语文学科蕴含着人获得终身发展的巨大养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文本、 “阅读”人生、 “阅读”世界。通过不同方式的多读,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悟。教师要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文本、人生、世界多角度、全方位“对话”,逐步提高“对话”的质量和深度,开发学生的潜质。因此,语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与能力,可以首先围绕历史、地理、政治等相关学科展开,使自己的课堂能够衬上民族文化甚至说世界文明的灿烂底色。值得提出的是,作为人文科学为专业的语文教师要多关注自然科学知识的补充,这同样对传承民族文化是很必要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拓宽自己和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国早在春秋时代的墨经里就包含大量的数学、力学、光学、声学等知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订阅国外科技动态杂志近 20 年,并挑选师生都感兴趣的栏目或文章在语文课堂上6介绍,激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可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学科价值都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跨学科能力。二、关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关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围绕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来展开关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个话题。1.语语文素养的切文素养的切实实提高得益于融会提高得益于融会贯贯通的教学通的教学语文教师要尽其所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充分体现融会贯通的科学精神。新一轮课程改革较为强调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是有必要的,语文学科尤甚,因为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最紧。那种盲目强调学科本位,坚守语文学科壁垒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做法显然欠妥。课堂教学延伸拓展不外乎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显示教师功力;后者可以让学生加深课内所学,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对多科知识有融会贯通的意识,联系必要的跨学科知识来丰富他们语文学习的体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当然更可以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帮助学生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就使其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所以说,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要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建构的过程而7被动接受的定论,是不能将所学化为学生健康个性中具有活性的要素的。只有当知识能够渗入到性格结构之中,体现于日常细微的、不经意的行为时,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这一转化的必要中介就是丰富而且深刻的体验。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能力,善于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语文教学内容最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体验,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调动自己相对广阔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能动地建构知识,并生成知识的个人意义,将丰富了的个人体验化为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2.“三三维维目目标标”的有机整合得益于灵活开放的教学的有机整合得益于灵活开放的教学2005 年上半年,市教研室课程室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设计了一份供各学科使用的全市初中教师调查问卷,综合研究室补充设计了 6 道与教师跨学科能力有关的问题。共有 306 位教师认真填写了这套由 35 道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其形成的数据还是很具有思考价值的。本文涉及的关于教师跨学科能力(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数据,均出自此次问卷调查。调查中,47.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就教师目前的综合素质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使自己的课堂走向8灵活和开放。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我们可以预测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教师的教学智慧,恰恰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做出即时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下,消除困惑、解决疑问、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获得进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讲,教师的实际操作或者称教学行为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每节课就是一个广阔天地,有才智有心计的教师可以自由驰骋,大显身手,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兴趣、热情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 对社会与世界的态度和责任,均与认知及其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努力从传统语文教学中汲取营养,积极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摆脱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习惯。语文教师尤其要真正地把自己的教学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凭借潜在的创造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语文课堂中涉及的具体篇目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师要有意识增强自己的跨学科能力,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下去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露,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增长才干,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93.语语文文实实践活践活动动的广泛开展得益于丰富的的广泛开展得益于丰富的课课程程资资源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校内外联系,课内外结合,多学科沟通”。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26.5%的教师不清楚怎样开发课程资源,59.2%的教师希望教研部门为他们在日常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师中也是有代表性的。语文水平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增强,主要靠语文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课内外的结合、跨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语文实践的课程资源是活动的因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