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二册期末复习(三)教学目标一、对唐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创作风格有所了解。重点理解师说 中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了解杜牧散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二、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本单元学习唐代散文。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它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对文 坛的垄断,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 运动” ,主张在形式上恢复秦汉散文散行单句的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语 言;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代表了唐代散文不同时期 的创作成就。选文兼顾了时代、内容、文体等因素。要求重点学习魏征的 谏太宗十思疏和韩愈的师说 。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奏疏,作者 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政治主张。 师说是一 篇论说文,表现了作者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教读这两篇 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在诵读中注意积累一些文言 实词的义项,注意归纳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 文赋。这两篇文章,都是名家名篇,要求学生背诵阿房宫赋全文。教 师在指导自读时,可参照“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作一些重点讲解, 也可以采取提问、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文言常用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练习中有计划地安 排了这方面的内容。虚词的数量不多,但用法比较灵活。教师可参考怎 样学习文言虚词短文中提到的方法,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的例子,给学生 作一点必要的提示。 与本册课本配套使用的语文读本第二册也编选了一个唐代散文 单元,在选文上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这 些课文是供学生自读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没有课 业要求。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文学常识 1魏征(580643)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省晋县)人,封 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主持编撰隋书 群书治要 ,作隋书的序论及 梁书 陈书 齐书的总论,贞观十一年上十思疏 ,有涛五古 述怀等 30 多首。 2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人,世称 “柳河东” 。又官至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河东柳 氏,是北朝的一个大家族,曾支持李唐王朝夺取政权。唐高宗时,柳宗元 的曾伯祖曾任宰相,柳家在尚书省任职的就有二十多人。武则天当政后, 柳氏一族在政治斗争中被株连治罪,逐渐衰落。柳宗元生于长安,九岁时 因避战乱,曾随父辗转到夏口(现在湖北武汉) 、九江、长沙等地,切实 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 贞元九年(793)他二十岁时中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不久, 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 “永贞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现在湖南邵阳)刺史,在被贬途中, 朝中有人认为贬得太轻,就加贬为永州(现在湖南永州)司马(司马是州 刺史的属官) ,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柳 宗元在永州九年,关心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提倡“古文”创作, 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被贬的“八司马”尚存活 的几位被召回长安,但仅一个月,他们又被放到远州任刺史,柳宗元到柳 州赴任。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3韩愈(768824) 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曾 任吏部侍郎,世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 。是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的密切配合当世并 称“韩柳” 。散文名作有马说 师说 祭十二郎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主张“以文为诗”和力求新奇,形成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对宋诗影响 很大。著有昌黎先生集 。 4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 石、曾巩。 5六艺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6杜牧(803852) 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 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 世因称他“杜樊川” 。其诗清丽自然,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与 杜甫比,称他为“小杜” ;又和李商隐齐名,又有“小李杜”之称。文章 气势雄浑,自成一家,多针砭时事。诗歌名作有江南春绝句 山行 过华清官绝句之首 赤壁 泊秦淮等,文章有阿房宫赋等。 11课文名句背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二)重点实词(同形异义)提示根本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始终;彻底。古义;指树木的根。 例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元首今义:不仅指帝王,也指国家最高领导人。古义:帝王。例如:凡百元首。 (谏太宗十思疏 )以为今义:认为。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即“把它当做” 。例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 学者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 )从而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古义:两个词,即动词“从”和连词“而” 。例如:吾从而师之。 (师说 )不必今义:不需要。古义:不一定。例如: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小学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例如:小学而大遗。 (师说 )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a “的原因” ; 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 (师说 ) b表示目的或手段。即“用来” “靠它来” 。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钩心斗角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例如: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阿房宫赋 )气候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古义:指一天之中雨雪阴晴变化。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阿房宫赋 )(11) 经营 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古义:搜集保存,例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阿房宫赋) (三)需要掌握的成语 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钩心斗角 人杰地灵 三、单元测试 (一) 1加点宇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读书破方卷,下笔如有神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世而不朽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相形见绌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到了)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品德差) 杳不知其所之也(无影无踪)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罪恶)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被罢免官职)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养育)A B C D 3选出与“骊山北构而西折”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土愈故,其筑愈密。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耻学于师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对“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一句理解正确的项是:A (她们)日夜弹唱,成了秦始皇的后宫之人。B (她们)早晨唱歌,晚上弹琴,成了秦始皇的后宫之人。C (她们)日夜替秦宫的人弹唱。D (她们)日夜弹唱,是为了秦宫的人。 5加点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组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不抑耗其实而已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一日之内,一 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圣人所以为圣,愚人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 B C D 6选出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 者,必积极德义。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关子本单元几篇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A “疏” “序” “说” “赋”都是古文的文体标志,属于应用文的是 “疏” “序” ,属于议论文的是“说” ,属于散文的是“赋” 。B 师说与捕蛇者说 爱莲说 马说 黄生借书说等不 属于同一种文体。C 阿房宫赋感触时事,借古讽今,其立意在于戒宫室与声色 之侈,非一般赋作可比。D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8与下面对联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笔诤时政 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 神归东洛 千秋永祀老诗翁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A白居易 柳宗元 李 白 司马光 B白居易 韩 愈 李 白 司马迁 C元 稹 柳宗元 李 白 司马光 D元 稹 韩 愈 杜 牧 司马迁 (二) 阅读下文,完成 916 题。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武宗时,迁刑部郎中。适盗 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 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 河患遂弭。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 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 饶注独无有, 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 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 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史。人谓公老,必不行矣。 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 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 余言,目之曰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 (dn,坛子)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 (选自元史良吏一 )注:饶:饶州路总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适盗贼充斥 适:恰巧B失申之责 申:申辩C至则厉风纪 厉:使严明D时省臣董田事 董;监督 10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 求其罪无所得以余禄施其族党A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其”相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同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