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舟考龙舟考摘要:龙舟的起源远远早于我们熟悉的端午节,它的产生不仅与古人生产劳动的息息相关, 还与神秘的龙图腾崇拜密不可分。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龙舟从最初古朴的划船运动发展到 纪念屈原的具有理性文化特征的节日习俗,最后发展到现在的正式并且规范的体育项目。 关键词:起源、龙图腾、发展 龙舟指龙形的船只或刻有龙纹的船只。提起它,往往让我们联想到战国时代的屈原,以及 为纪念他而设立的端午节,然而,龙舟古已有之。其中沅陵千年龙船一书系统论证了沅陵 龙舟的起源,证实其产生于 5000 年前的湖南西北部沅陵,比纪念屈原的说法早 3000 多年。 龙舟的起源有一个传说。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后又把它放生,小 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小龙在水沟里翻动,并从口里喷出水来,灌注在 小水沟里。小水沟变成了大河,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在它升天这一天,也就 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传说毕竟不足为据,生存的需要和图腾崇拜才是龙舟起源的历史必然性。不难理解,远古 时代的生产条件恶劣,人们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使得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龙舟的起 源必定不是先人为了休闲娱乐创造出来的,而是与生产劳动息息相关,甚至于水上的战争也要 借助于它们。于是,生存环境使得许多人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一些超自然力量的事物上,比如 附有图腾意味的龙舟就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把龙图腾作为自己的保护神,同时以此 来吸引同族人聚居在一起,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它来祈求风调雨顺、多子多福。 龙舟是龙图腾崇拜下的产物。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七千年前,远古 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有学者指出龙舟演变自百越的独木舟,百越独木舟 是以蛟龙为图腾。为何独木舟以蛟龙为图纹,并可以流传几千年之久?其间必然与龙这种图腾 有关。徐杰舜和陈顺宣在中国的风俗一书中提到:“汉族对龙的崇拜,渗透到生活的各个 领域,形成众多的传统习俗,除元宵节前后耍龙灯外,民间还把龙与民族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 起,比如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端午赛龙舟风俗就是一例。 ”1若细心的话就能发现,生活 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词汇,例如:龙灯、龙的传人、龙脉、龙山等,与封建君主相关的事物更 是充斥着龙的神秘色彩。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消亡,图腾崇拜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 种崇拜的影响却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依然熟悉龙的传人的旋律,喜爱观看龙灯 表演。龙作为华夏子民的保护神,与屈原这样的精神领袖一起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我们的 生活中深深地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既然龙舟古已有之,为何后世的人都会误以为龙舟源自屈原及端午呢? 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自投汨罗江,因为其崇高的道德标准和爱国情怀,让龙舟的 文化内涵得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作为端午节的组成部分传承了下来。阴历五月为午月, 五日为午日,所以五月五日就叫作为端午。古人认为午月为多灾之月,五日更是犯忌的日子, 因此这一天常常作为哀悼纪念之日。在屈原之前,人们曾划船纪念春秋时的吴国宰相伍子胥, 汉代曹娥碑记载了人们在五月五日通过划舟的方式纪念投江觅尸的孝女曹娥。梅立崇在 祖国文化这本书中提到:“据说这个活动也是从屈原逝世后沿袭下来的,表示当时人们抢 救屈原的迫切心情。 ”2屈原投江,人们通过划龙舟寻尸,可见人们救屈原的心情之迫切。当寻至 洞庭湖还未果时,人们便通过包粽子,希望鱼虾吃这些食物,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这些材料 说明了在汉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龙舟竞渡纪念不同的忠臣孝女的方式已经存在。然而后 来,渐渐地只用来纪念屈原,这绝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屈原举贤任能、主张联齐抗 秦、提倡“美政” 、出淤泥而不染,忠君不渝。他的“香草”和“美人”更是体现了他的治国理1 徐杰舜 陈顺宣, 中国的风俗 ,人民出版社,1993 年 6 月第一版,第 159 页2 梅立崇, 祖国文化 ,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 年 8 月北京,第 36 页想,为后世所称颂。与前面两人相比,屈原已经把自己的毕生心血投放在国家社稷上面,而不 是儿女私情,因而与伍子胥和曹娥拉开了距离。屈原作为崇高道德的典范,爱国主义精神对后 世影响深远,屈原完成了将古朴原生的竞渡活动发展到了具有民族精神为内核的文化习俗这样 一个任务。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难以影响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但是赋予民族精神的文化习俗却 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民族乃至世界的生命中去,进而越走越远。 龙舟竞渡随着端午节一直传承下来,但它一直通过体育的形式,民族精神的内核,以纪念 屈原的节日习俗组成部分面向大众,并未作为一项正式、规范的体育项目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直到 1976 年,香港于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而掀开了龙舟活动现代化、国 际化、规范化的序幕。1984 年 5 月 16 日,国家体委作出决定,把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公布 了竞赛规划,并于当年 9 月,在广东佛山市举行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 年 6 月 6 日, 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宜昌市成立。在 2010 年于广州举行的亚运会,龙舟竞赛首次成为亚运会成 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些决定无疑为龙舟竞渡从传统习俗向正式的体育项目的华丽转身而做出了 巨大贡献。龙舟竞渡无论是作为节日习俗,还是当下时兴的体育运动,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只是侧重点不用而已。首先,古代的龙舟竞渡侧重于节日习俗,以此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传承崇高的道德品质。屈原的一生在汨罗江畔画上了句号,但是他的影响却流芳百世, 一直与爱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下教科书的离骚篇目就是宣传爱国主义和屈原人格魅力的 方式,影响一代代的中国人。其次,无论古今,集体荣誉感和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直渗透在龙舟 竞渡的血液之中,慢慢流淌,永不停息。这个项目向来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由一队成 员通力合作才行。因为其特殊性,不似足球、排球等分工合作,龙舟竞渡的全队成员必须心往 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一人稍有差错,就会扰乱整个团队的节奏,最终很可能杂乱无序。所以, 龙舟竞渡比其他团体项目要求更高,要求全队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共进退的状态。当然, 在全体队员的节奏一致的情况下,速度仍然是决胜的关键。最后,龙舟竞渡经历了华丽转身之 后,俨然成了一个正式、规范、成熟的体育竞技项目。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项目,它除了像 一般的体育运动,向我们传达类似于奥林匹克口号那样的体育精神,我觉得还包括作为我国对 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上有古老的龙文化,有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有以纪念 他而传承的端午节,有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等。以龙舟为桥梁而进行的经济贸易往 来,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是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使命,也是其追求自身 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龙舟源自初民生产劳动和图腾崇拜的需要,至少产生于五千年前。起初以单纯的竞技活动 出现,后来因屈原发展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文革”期间曾遭遇打压,改革开放后,龙舟开始走 上正式规范的体育之路,并走向国际化。由此看来,龙舟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磕磕绊绊, 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上升道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