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分析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分析基于欧债危机的警示基于欧债危机的警示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多数国家采取了货币和财政双宽松政策。这一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抑制了全球经济的下滑,但由于大规模举债给各国政府带来的沉重的负担。正是由于双宽松政策与大规模举债等原因,于 2009 年 12 月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而后爱尔兰、葡萄牙相继发生债务危机,很快演变成为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不仅对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样,我国为了应对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政府也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以调控,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监管,进行不规范的融资,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负担日益严重。融资规模巨大,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积累已久的债务风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发生欧债危机的成员国的政府债务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形成上不是一样,但是我们通过对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可以给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我国政府对债务加强监管,预防危机发生。一、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一、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欧债危机的爆发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欧债危机的产生原因:一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欧债危机的诱因;二是欧盟各国经济结果失衡是危机根本原因;三是老龄化、高消费、高福利加速危机的爆发。对这三个方面原因的分析时,且又结合我国的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作出警示性的分析。(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欧债危机的诱因(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欧债危机的诱因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欧债危机的外部诱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经济衰退。欧元区经济衰退速度惊人,为了避免进一步衰退、缓解失业压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欧元区政府相继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欧洲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尤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政府融资利率很低。据欧洲央行统计,2009 年欧元区 17 国政府债务增加了 2200 亿欧元,为总 GDP 的 2. 4%。从资产负债来看,欧洲部分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金融资产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比重较大。2008 年金融危机重创部分中东欧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这些国家背负着巨大的外债压力,这都源于其资产的严重缩水。从财政收支方面看,为应对危机,扩大财政支出是必然的结果。金融危机直接扩大了欧元区各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直至公共债务水平引发信用评级的担忧,最终引爆了债务危机。(二)欧盟各国经济结构失衡是危机根本原因(二)欧盟各国经济结构失衡是危机根本原因1、实体经济空心化。此次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其指支柱产业(表 2.2)大多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即顺周期化,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在经济繁荣的时期会高速发展,一旦发生经济危机,这些行业大多经不起考验会迅速退缩。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意大利,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的西班牙和爱尔兰,这种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实体经济空心化,这种内在的脆弱经济为危机埋下了祸根。另外,近些年欧元区成员国家的金融业和建筑业不断扩张,占据的资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本应投入到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资源大幅度减少,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日益萎缩。然而,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增强其综合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一旦制造业出现萎缩会直接影响一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进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2、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诞生后,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政治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经济走势实际上出现了重大的背离。货币一体化的实现首先使区内的贸易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各国的经常账户的平衡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经常账户赤字占 GDP 的比重分别从1999 年的 2.2%、0.3%和 0.1%上升到 2007 年的 14.7%、9.6%和 12.6% (见图 4. 5)。与之相对应的是德国从 1999 年的 1.2%的经常账户逆差转而在 2007 年实现了 7. 5%的经常账户顺差。欧元启动十多年来,除德国、荷兰外,大部分欧元国家的经常账户都为逆差,且在 2001 年至 2008 年间出现过急剧恶化。经济结构和金融周期不一致,迫使欧洲货币联盟允许成员国,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实施核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分步走战略,造成弱势和强势国家的差距加大。从而掩盖了其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没有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生产要素难以充分自由的流动,这样单一货币就不可能凑效。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围国家无法利用货币贬值快速形成对外盈余,也无法维持当前财政赤字,最终危机只会进一步恶化。(三)老龄化、高消费、高福利加速危机发生(三)老龄化、高消费、高福利加速危机发生欧洲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生活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欧盟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和生育率近几年来低于绝大部分地区,仅次于日本。19962010 年欧盟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 76.1 岁上升至 79. 4 岁。欧盟各国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峰值 2007 年达到 40-44 岁,这一趋势不断明显。2009 年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为 0-14 岁占 15%,15-24 岁占 12%,25-49 岁占37%,50-64 岁占 18%,65-70 岁占 13%,70 岁以上占 5%。2011 年法国 6500 万人中 20%的人口为 65 岁以上。老龄化使得公共财政背负了很重的养老金支出,导致国家公共债务不断上升,适龄劳动力人口不足,国家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减少财政收入,财政赤字加重。对于欧元区来讲,信新教的北欧人严谨有序,信天主教的南欧人的生活就具灵活性。这也就造成了北欧人制造、出口、储蓄,因而经常账户盈余,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消费、进口、消费,因而赤字,南欧人追求享受。从财政支出看,重债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过高。2010 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为 20.6%,占政府总支出的 41.6%。过高的福利支出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利于竞争;另一方面使财政支出呈现刚性,不易削减。高福利制度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期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和希腊、西班牙等国均出现了 GDP 负增长的现象。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导致了财政赤字猛增。二、基于上文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二、基于上文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虽然 2009 年年末爆发的欧债危机已经离我们有 4 年之多了,但是前车之鉴的经验法则告诉我们借鉴、分析这次欧债危机爆发原因,来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作出风险性分析,以达到预防类似危机的发生的目的。接下来,下文先描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这样便于我们带着疑问分析问题有现实的依据。然后,基于上文所讲到的欧债危机产生的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问题。具体的,是从美国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结构以及我国老龄化现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来作为侧重点解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非常庞大。审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底,我国三级地方政府有 107174.91 亿元的债务余额。从债务余额的性质方面看,在所有的债务余额中,有 62.62%是偿还性债务余额,有 21.80%是担保责任性债务余额,还有 15.58%是救助性或其它性债务余额;从债务余额的政府级次看,有 29.96%是省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有 43.51%是市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还有26.53%是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从债务余额的分布区域看,49.65%是东部的政府性债务余额,23.06%是中部的政府性债务余额,还有 27.29%是西部的政府性债务余额。审计署(2013)的统计只是对我国所有省及一部分市和县的地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了抽查,鉴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方财政的复杂性,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统计。从政府级次来看,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基层政府,县乡政府偿债困难,有潜在风险隐患。除了显性债务外,地方政府债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负债,这部分也难以进行统计。此外,由于政绩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还存在债务的漏报、瞒报现象,这使得地方政府负债的统计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地方政府负债状况长期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并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已经受到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无论是数量还是融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注册资本金不足,空壳化现象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的还款来源都列入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因此地方政府成为了最终还款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 9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增加了地方政府总体负债的复杂性。银行系统,金融系的风险性(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分析(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分析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从 2008 年开始放松了借款限制,随后地方政府借壳发行债券的数目大幅增加。各种统计数据表明,当今中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介于 10 万亿至 20 万亿人民币之间,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20至 40。当时为促使楼市回暖及恢复市场信心,全国地方政府救市大潮愈演愈烈。地方政府忘我救市,大批民财倾斜、土地降价、税收减少,让开发商暗笑,房市在地方政府“奋不顾身”的救助下很快会升温,房价又会从理性下降回归到面目狰狞。中国国情、管理体制、模式虽与欧盟不同,但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恶性的救市必然要结出恶性的果实。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并不是无限制宽裕,还没有“救市”的资金力量,为了眼前的 GDP 增长,为了安抚近忧,因此全国各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大量举债,造成了债台高筑给长期的发展埋下的隐患。且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出台的 4 万亿救市政策虽然在当时很效果,但是它为今后的发展带来的阻力。有其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泡沫增大。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很恶劣,2009 年初经济下滑,出现房地产下滑是很正常的,结果政府比救股市还要积极地救房地产,鼓励房地产投资,鼓励二套房销售,降低税率。用投资去刺激房地产市场,用虚假的房地产泡沫来支撑经济,这是一个完全重大的失误。房地产产业的风险性(三)我国经济结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分析(三)我国经济结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性分析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偏重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产业素质特别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依靠高积累、高投资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结构问题。生产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低素质下的生产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且目前中国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这是由于中国长期重复了一条依靠政府拨款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道路,缺少真正的投资主体,特别是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在这条依靠政府拨款的道路上,形成了双刃剑。因为各地方政府在这种引导投资模式下导致大量借债,尤其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集来的资金造就了大量的隐性债务,且投资的项目往往是收益低或是亏损的。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013 年提高到 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随着中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推进,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速总体持续放缓,而第三产业节节加速,积累到 2013 年终于使得第三产业总量和 GDP 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征,也符合世界经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