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 2 2 2 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1、减数分裂的概念(B)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 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 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前 期中 期后 期末 期前 期中 期后 期末 期染色 体2n2n2nnnn2nn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 期中 期后 期末 期前 期中 期后 期末 期染色体2n2n2nnnn2nn 染色单 体4n4n4n2n2n2n00DNA 数 目4n4n4n2n2n2n2nn(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形成部 位精巢卵巢过 程精细胞变形不需变形不同 点性细胞 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 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和三个极体相同点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 胞的一半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 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 同源 染色体 ,联会是指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 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 次分裂时期。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 的染色体。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和三个极体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 的联系(B):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 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5、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 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 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 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 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母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1)分裂后形成的是 体 细胞。 (2)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1 次,产生 2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 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4)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 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 组合行为。(1)分裂后形成的是 生殖 细胞。(2)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2 次,产生 4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 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4)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 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 组合行为。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B)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 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 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分别加入 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 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 S 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 R 菌转化成 S 菌。且 DNA 纯度越 高,转化越有效。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菌落菌体毒性S 型细 菌表面光 滑有荚膜 有R 型细 菌表面粗 糙无荚膜 无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 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 体细菌细胞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2P 标记DNA无32P 标记DNADNA 有32P 标记35S 标记蛋白质无35S 标记蛋白质蛋白质无35S标记DNA 分子是遗 传物质注: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结论 :绝大 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 7、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DNA 的空间结构: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特点: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 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 DNA 复制和 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双链 DNA 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 的量。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 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 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若五碳糖是核糖 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若五碳糖是脱氧核酸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 苷酸。) 8、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 DNA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 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 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9、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 DNA 分子的碱基虽然只 有 4 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 n 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 方式就有 4n种 基因与 DNA 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10、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 、能量(ATP 水解提供) 、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 、原料(游离 的脱氧核苷酸) 、 过程:(1)解旋:DNA 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 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 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 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 与亲代 DNA 完全相同的子代 DNA。特点:(1)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中,都保留 了原 DNA 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即: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结果: 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 特点:半保留复制。 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1、DNA 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 DNA 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 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 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1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定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在细胞核内,以 DN 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 过程。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 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RNA 有三种:信使 RNA(mRNA) 转运 RNA(tRNA) 核糖体 RNA(rRNA) RNA 与 DNA 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尿嘧啶(U)而没有 T(胸腺嘧啶); 从结构上看,RNA 一般是 单链 。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为 1 个密码子。 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 转运 RNA(tRNA ) 。每种 tRNA 只能转运并识 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 3 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1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B) 正确的的选材(豌豆)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统计学应用科学 的实验程序 14、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A)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 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 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 Dd、dd) 15、遗传的分离定律(C)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1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必修 2 P10 规律:F2 四种表现型: 黄圆 : 黄皱 :绿圆 :绿皱9:3:3:1 九种基因型: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圆) 1YYrr 2Yyrr(黄皱) 1yyRR 2yyRr (绿圆) 1yyrr (绿皱) 在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一个纯合体,共有 4 个纯合体,占 F2 中 4/16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 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基因对性状控制(B)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 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18、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 体是基因、DNA 的载体。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