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汕头金山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30 道题共 30 分)1乔布斯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眼下,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 “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 ,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3.蔡元培曾说过:“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 ”这说明 ( )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正确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A B. C D. 4.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A和而不同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对症下药 5.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矛盾就是对立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6.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 ,应该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许多国家的,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7.许多成功的公司有这样一个生存之道: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这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C.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D.事物自身的统一是变化发展的根据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说明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C.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9.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往往提到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等,政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表明2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0.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在历史观中,肯定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11.下列说法中蕴含了价值判断的是我们应该限制人类的碳排放量 栀子花开得真漂亮昨晚下了一场雪 人类的碳排放量在增加AB C D12.“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 ”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A. B. C. D.13.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 。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 ( )其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多数是不可信的 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 B. C D14.古时候游子远行时,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唐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附,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忘忧” “宜男”之说虽“无一验者” ,但并不妨碍人们借此表达某种愿望。这表明 ( )A某些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眼见不一定为实 D艺术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15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16.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 ,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17.当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奔向希腊的雅典娜,当丹麦小美人鱼倾听非洲的木鼓,当中国紫禁城的青花瓷与德国德累斯顿的玛瑙杯在城市足迹馆彼此打量上海世博会书写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这表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不同国家文化有其共性 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文化渗透推动文化繁荣A B C D1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我认为中华民族 5000 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3力,不要因为 50 年的政治而丢掉 5000 年的文化。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19.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20.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A B C D21. 2011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B. C. D. 22.芭蕾舞剧牡丹亭于 2011 年 8 月 13 日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进行了欧洲首演。芭蕾版牡丹亭是用西方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爱情经典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这一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重新诠释和生动呈现。这说明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A固守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C推崇外来文化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2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 50 年,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24.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25.歌手龚琳娜演唱的神曲忐忑 ,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突破传统的民歌唱法,获得广泛好评。这说明:( )A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 D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426.最近流行一管理的三境界段子: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机会,这家公司是法治;一个人不愿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想,这家公司是心治。这主要说明A良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社会道德的重建最终要靠文化的力量 C企业文化是公司经济竞争力的标志 D管理是一项需要文化支撑的艺术27.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截止 2011 年 10 月,在全球 96 个国家(地区)已建立 322 所孔子学院和 369 个孔子课堂。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传承,使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告诉我们 ( )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 B C D28.近年来, “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