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景德镇市 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卷 八 年 级 物 理命题人:徐田虎 审校人:吴青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 27 分,每空 1 分) 1、物理学是研究_、_、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 一门科学 2、如图 1 所示,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B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图中放置正确的是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cm3、如图 2 所示,甲、乙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我们想测一集电视剧的时 间应该用_,体育课上测百米成绩用的是_(以上两空选填“甲”或“乙”)甲图 中的长指针走一周的时间是_s 4、小刚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 3 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 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 于管内空气柱_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5、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传入学生耳中的;而坐在教室里不同位 置的学生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反射在教室时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 声音听起来要响一些是因为声波在教室里产生了_,从而使原声加强 6、2010 年是我国首登珠峰五十周年,今天登珠峰与五十年前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携 带的仪器更加先进所带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通过电磁波在地面和卫星之间传递 信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真空中光速相同,即为 m/s;所带的声呐 系统,能利用 _ 来探测山顶冰雪的厚度(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7、莲花塘是我市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湖中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所 形成,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红花_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光,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缘故 8、如图 4,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 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图 3图 1图 2甲乙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9、如图 5 所示,是我市景鹰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 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里主要是在声音的_过程中来减弱噪 声(选填“产生”、 “传播”或“接收”) ,具体的方法是_(选填“消声”、 “吸声”或“隔声”) 10、如图 6 所示,小红与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距离为_m她为了看清平面镜中 视力表下面几排字母的像,她向平面镜走去在她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所看到字母 的像将_,她与字母的像的距离将 _(以上两空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1、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相 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 不同点:_ 二、选择题(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 1215 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第 16、17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 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4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 4 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 2 分,不 选、多选或错选得 0 分) 12、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通常人的心脏 1 分钟跳动 70 次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 50cm C中学生运动会上百米比赛成绩为 30s D课桌的高度约为 1.5 m 1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14、图 7 所示的各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图 4图 6图 5平面镜中的像A拱桥的倒影D竖直杆的影子B放大的邮票C图 715、图 8 中 a、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 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6、图 9 是探究声音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听到的声音越大,小球会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用小球接触音叉的目的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效果,采用的方法叫转换法 17、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三棱镜能把白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D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都是凸透镜,对物镜所成的像都起着放大的作用 三、作图、简答与计算题(共 23 分,18 小题 6 分,19、22、23 每小题 4 分,20 小题 2 分, 21 小题 3 分) 18、光与平面镜成 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 10(a)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 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在图 10(b)中完成潜望镜的光路图;根据平面 镜成像的特点在图 10(c)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19、图 11 是一束平行与主光轴并射向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穿过透镜的折射光线(a)(b)(c)图 8图 9AB图 10图 11水图 1220、李华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图 12 所示) ,他用激光笔照射 到了这只青蛙请你在图 12 中画出李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1、请按时间顺序写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及他们所取得代表性的 成就(填写下表) 序号人物成就12322、桌上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 它们区分开来23、在雷雨天,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如果某一次打雷时,闪电 后 2s 后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离我们大约多远?(设当时气温为 15)四、实验与探究题(共 30 分,24 小题 5 分,25 小题 7 分,26 小题 4 分,27 小题 9 分, 28 小题 5 分) 24、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 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 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 (mm2)控制条件编号A钢200.3 B钢200.7 C尼龙丝300.5 D铜400.5 E尼龙丝400.5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_的两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 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 A、B 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 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_和_,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 的_的关系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只填字母代号) 25、如图 13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 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 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 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_为止,这时可以很 方便地比较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 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在某一次实验时,小红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 测可能的原因是 _ 26、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此时表声比平常大是因为_, 从而增大了响度图 13图 14(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12(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 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 面里看到表,如图12(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 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 (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小明实验时,并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请你帮他想出一个办法, 测出手中的凸透镜的焦距:_ _ _(2 分) (3)小明测量后知道了自己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实验后数据记录如下表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 (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13015缩小倒22020等大倒31435放大倒410/不成像/58/放大正分析 1、2、3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立的,并且像随物体 离凸透镜距离的_而变大 在第 5 次实验中, 通过透镜看到在 一侧放大的像(选填“蜡烛”或“透镜”) 物体成虚像、实像的分界点是_,成放大、缩小的分界点是 _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照相机的原理就是根据第_次实验的结论发明的 2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