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陵别儿童入京南陵别儿童入京(1)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2) 游说万乘苦不早, (3)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4) 余亦辞家西入秦。 (5)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6)作品注释作品注释(1)参见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中的题解。 (2)起舞句: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3)游说:凭口才说服别人。万乘: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恨不早就去做。 (4)会稽: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 ”据魏灏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 (5)秦:指长安。 (6)蓬蒿人:草野之人。1 作品译文作品译文白酒新酿熟,我正好回来, 黄鸡啄黍吃得正肥,优哉游哉。 仆人,倒酒,杀鸡蒸黍,我今天高兴, 小孩子们,牵我衣服嬉闹,小心把你屁股拍。 高歌一曲,今天高兴就要大醉,大醉, 手舞足蹈落日里,趁着最后夕阳再舞一回。 为理想奔走,太晚了,唉,晚了多少, 多想快马加鞭,奋起直追,疾奔远道, 当年会稽愚妇蔑视贫穷苦读的丈夫朱买臣, 丈夫一举成名做了太守,岂能再与你复婚。 几个庸人看不起四处奔走的我李白, 明天,我就要辞家去长安,平步青云。 仰天大笑,仰天大笑,出门登程去, 2满腹诗书经纶,我等岂能埋没民间,岂能甘做庸人。2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喜悦之情。诗人只说“别儿童”,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是有所指责。詹锳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载文史知识1983 年第一期)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1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 。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742 年(天宝元年) ,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情诗情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 “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诗人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原文见作品注释):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他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他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十分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十分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这首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用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有烘托穿插其间。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变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