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8页
第2页 / 共258页
第3页 / 共258页
第4页 / 共258页
第5页 / 共258页
第6页 / 共258页
第7页 / 共258页
第8页 / 共258页
第9页 / 共258页
第10页 / 共258页
亲,该文档总共2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章 总论 w学习目标 w1.1 会计的涵义 w1.2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w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w1.4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w1.5 会计核算方法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并掌握会计的涵义、职 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的基本 内容及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运用及意义;理 解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了解会计核 算的各种方法。w1.1 会计的涵义1.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它是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而产生 ,并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提高的。会计作 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 中国和外国,都是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 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 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 、几何与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 的开端。1.1.2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的职能有很多,但其基 本功能应当概括为两个: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1.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 、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 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 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 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 预期目标的功能。 1.1.3会计的涵义会计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 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 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 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 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1.2.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 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 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1.2.2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设 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也是构成会计报表 的基本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 要素分为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 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 产。2.负债负债是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 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 的负债按其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 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 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 企业投资人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 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4.收入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及让渡资 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入。 5.费用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 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包括制造成本和期 间费用 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 余。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 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1.2.3会计等式 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产资源这一同一 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存在必然相等的 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之 ,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必定 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这就是说,资产与负债 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必然相等。这一 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 这些业务在会计称作“会计事项”,其发生会 对有关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但是,无论发生什 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与负债和所 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的增减变动,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增减金额相等。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负债与所有 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负债与所有 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双方减少的金额相等。 随着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 企业一方面取得了各类收入,另一方面也必 然会发生与取得收入相关的各种费用。在取 得收入、发生费用的同时,会有以下的会计 要素变动情况: 1.取得了收入,会表现为资产要素和收入要素同 时增加,或者是在增加收入时减少负债。 2.发生了费用,会表现为费用要素的增加和资产 要素的减少,或者是增加费用时增加负债。3.在会计期末,按收入减费用计算出的利润按 规定程序进行分配以后,其留归企业部分( 如盈余公积)和未分配部分仍为所有者权益 的增加;反之,如若发生亏损又为所有者权 益的减少;变化后的会计等式仍会保持平衡 。 将上述变化用等式表示则有下列扩展的会计等 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 在会计期末,利润或亏损归入所有者权益之后 ,又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于上述收入、费用要素的变动仍可归为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形式,其业务类 型也未脱离上述的四种类型,因此,会计各 要素之间的恒等关系总是存在的。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3.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 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 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 各个方面作出决策服务。会计所要反映的总 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 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包括所有者在 内的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 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1.3.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 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 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 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 产经营活动为前提。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 的设定,而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 险,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 总是存在的。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 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 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1.3.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 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 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 ,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 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的信息。 明确会计分期基本前提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影 响。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应收、应付、 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1.3.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 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 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 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 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 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 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 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1.4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4.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 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 致、相互可比。3.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 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 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 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 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 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不得提前或延后。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 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4.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 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 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 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 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 当期收付,也不应该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 用。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 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 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 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 比,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 配比,将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相配 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 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 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 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 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 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 账面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 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 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 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 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 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 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如果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没有正确划分资 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原本应计入资本 性支出的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 当期收益;将原本应计入收益性支出的计入 资本性支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1.4.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 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 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 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 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 方式。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 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 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和事项的法 律形式和认为形式进行,而且法律形式和认 为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 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 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的决策。 1.5 会计核算方法 1.5.1会计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 完成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会计方法主要包 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 及会计决策。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 最重要的方法。 1.5.2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的手段。在 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 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 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