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32013 届高三上学期届高三上学期 1212 月模块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月模块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案详解)一选择题 1.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 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 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 ,则四化往往是 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 工业化 B. 科技现代化 C. 政治民主化 D. 国防现代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甲午战争之前,我国已经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 工业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开端。故可排除 A、B、D 三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 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因此选 C。 2.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流派。从 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在东方“嫁接”了西方的 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杆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 和“小农经济” 。说明是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人的选择都是围绕着救亡图存提出的,都是在民族危 机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A、B 项表述不全面;C 项错误,康有为当时对清政府还抱有希 望。正确答案为 D。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 不断兴起,这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加剧救国思想的成熟民族意识的觉醒共和观念的 普及( ) A B C D 【答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几种进步思潮的理解和解读信息的 能力。 “救国”一词,可以看出“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看不出“救国 思想的成熟” ,而且“立宪救国”和“革命救国”相冲突,故此题该选 C 项。5. 1898 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 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 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答案】D 【解析】项说法错误,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 项错误,材料中未论及建立资 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C 项不符合本质意图的说法,本题选 D 项,材料中康有为奏折的 本质意图是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6.20 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 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 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考查对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 法律之外” “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梁启超其目的就是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 宪,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 C。 7.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 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 ”这部作品是( ) A 变法通议 B 劝学篇 C 新学伪经考 D 孔子改制考 【答案】C 【解析】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 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 “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 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击了“恪守祖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作了舆论准备。 8.1923 年张君劢在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中说:“近三百年之欧洲,以信 理智信物质之过度,极于欧战,乃成今日之大反动。吾国自海通以来,物质上以炮利船坚 为政策,精神上以科学万能为信仰,以时考之,亦可谓物极将返矣。 ”从中可以看出张君劢 抨击科学万能 目睹一战有感而发 认为科学一无是处 认为人生的意义不能单纯依赖科学 A B C D 【答案】B 【解析】张君劢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根据材料的分 析,张君劢反对一味向西方学习“炮利船坚” ,反对“科学万能” ,联系各选项,本题选 B 项,第项认为科学一无是处材料中未反映。 9.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 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答案】B 【解析】考查新思潮的萌发。 师长指“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主张。故 选 B。10.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这段材料出自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答案】D 【解析】 考查孔子。孔子托古改制,实行仁政。D 符合题意。 11.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 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表明他们没有动摇现 有的统治秩序,只是引进西方的某些支离破碎的新科技而已。选项中只有洋务运动符合该 信息的要求。故选 B。 12.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 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 ”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 B西学东渐为中学注入新的活力 C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D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的“新”是指道光咸丰年间的新思潮, 该新思潮是指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潮的萌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 统治危机,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 学习西方,出现了新思潮。故选 C。13.“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 ”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从材料中“忠烈”和“制器之术”可知材料信 息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这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A 是洋务派,B 是资产 阶级维新派,C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D 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 14.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 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变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属于中国民族 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条件之下,中“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说法错误。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要求打破封建束缚。 康有为变法处于清朝统治末期康有为借孔子宣传变法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 15.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 确的是 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 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 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图 8B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它没有成功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并没有全面学习日本,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十分有限,而即使有限的学习内容最终也几乎被全部废除了。因此不难选出 B 项。 16.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 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 (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 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从材料信息“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 , “儒家可发挥 积极的作用” ,可推出东亚发展兼采中西,故选 D。 17.图 8 所示为 1904 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 ,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 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 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 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 伦轻科技 【答案】A 【解析】 学生留日为的是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 18.1917 年 6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 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 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过去的反思。 排除 A。对欧美要先跻身其中,可见有追求的一面,排除 B。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 D。 19.19.下列言论,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主张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