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方管理的完美典型东方管理的完美典型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西方有一个以知识为导向、以利益为目标、以算计策略为手段的现代化管理传统,而且已经发展到一个系统化的阶段。东方也有自身的管理传统,有自身的管理规则与特色,但却缺乏一个现代化的、系统化的说明。 那么,东方管理的系统化是否可能?东方的管理体系是什么?就中国来说,管理是以领导人或管理人的见识与修养为导向的,具有非常灵活的安排方式与决策手腕,充分表现了领导者的价值信仰与创造的机智能力,它不是客观不变的规律,而是展现成为一种掌握全局、随机应变的智慧,因此乃有“不定一格”、“与时俱进”的说法。其优点在于凡事灵活处理,往往出奇制胜,化险为夷,但同时也存在无规矩程序可偱、无法客观的保存继续的缺点,所谓人存政存,人亡政亡。东方管理是价值态度的管理,并不把程序规则看成首要,重点在于发挥个人德性在管理处境中激发的智慧,追求人事、情势、理念的结合一致,希冀达到感召群伦,影响群众行为的效应。当然要达到此效果,东方的领导者又不得不发展或体会生活与实践的哲学,将自己纳入一个整合的哲学思考当中,成为儒家的,或道家的,或墨家的,或法家的思想的实践者、追随者、应用者和发扬者,这就是东方的中国管理之道。面对千变万化的时代与企业发展,当代的管理者,不止应有传统中的一家智慧,更要同时学习诸子百家的智慧,如此方能不为一家所限,一目所拘。综合创造才是当代东方管理的窍门所在。我们可以借助孟子“万章篇”中对古代不同圣者之所以为圣者的描述,来说明中国管理的系统特色。孟子说:伯夷是圣之清者,只事善君,只使善民,平常隐居海滨,以待天下之清。伊尹是圣之任者,无论治世与乱世,都尽力而为的献身教化百姓。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凡事任劳任怨,循之以道,不求己利,不为欲诱。显然这三个典型代表三种道德态度:伯夷接近道家,伊尹接近墨家,而柳下惠则接近儒家。三者又都能启发他人,使他人转化。这三个圣者都有人格上的德性,又能依照自已的德性贯彻始终,表现了对基本原则与核心价值的坚持。他们都志在天下,以天下之善为善,故有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但他们也并非完美。那么,什么才是德性修养、言行一致、坚持价值的完美典型呢?孟子举出了孔子的处事态度作为完美德性管理的说明。他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依不同时间所体会的不同处境与不同关系自觉地做该做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能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 。孔子的处事态度与方法因而是集前三圣者的大成,该清时清,该任时任,该和时和。他以儒者风度兼函道墨情怀。其行事故因时因事而异,但其条理却始终一贯,有如金玉。由于他以更圆融的德性为出发点,他必更能启发他人,感动人心。从对孔子典型的分析与理解,我可以界定作为中国管理的完美典型是修养自我德性,吁衡客观情况,超越一己之私地做出公正的判断,然后用以勇毅实践,以抵于成。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贯彻仁、智、勇的德性与德行,做到无忧、无虑、无惧的行为境地。这正是东方管理的完美典型。中国的管理之道与西方的管理之道是两个不同层次,必须分开来探讨。易传说“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下之谓器”,道显然是动力的来源,但如果遗忘了器,则又变得虚空渺茫,落入模糊不定、方向不明的玄奥之中。故中国管理必须结合西方的知识、技术与策略思想来达到价值管理的终极目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