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月1日至6日, 大理州群艺馆和南涧县文体局共同举办培训班, 对南涧县51名文化馆 (站) 业务骨干及乡镇文艺 骨干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礼仪歌曲、 白族广场舞 心肝票 、 彝族广场舞 出门玩笑来约我 、 花灯广场舞 跳灯乐 等歌舞, 培训结束后进行汇报表演。图为培训现场。 (通讯员 左先勋 摄)近日, 祥云县禾甸镇美丽神秘的 七宣自然村, 来自四面八方的两万多 各族群众齐聚一堂, 共庆一年一度的 彝族 “哑巴节” 盛会。 七宣村拥有极具原生态特质的 彝族古村落风貌和自然纯朴的民族 风情, 至今传承着名列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 “哑巴文化” , 保留着即将失 传的土陶制作民间工艺。“哑巴节” 是 七宣村历代相传的一个彝族民俗节 日, 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在 远古时代, 七宣村里有一个美丽善良 的哑女为了村民们的生存而四处奔 波, 感动了当地的龙王, 并让当地村 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这 位好心的哑女, 每年的正月初八, 村 里都要举行大的祭祀活动, 表达对哑 女的思念和感激。村里通过 “跳哑 巴” 活动, 期盼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 避邪免灾。七宣自然村独特的哑巴 文化蜚声海内外,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 关注。去年入选国家民委公布的首 批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据了解, 七宣自然村被祥云县列 为 “美丽乡村” 建设示范村, 今年将着 力打造 “绿色七宣” 。目前, 七宣自然 村已经栽下了樱桃 2000 株, 杨梅 2000株。(通讯员 杨正雄)文化专副刊部主办本版责任编辑 马光辉终 校李文红联系电话/08722172362电子信箱: dlrbtg163.com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文化大理群文动态出版信息我州白族文化学者赵勤著的 大 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一书, 近日 已由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人民出版社 再版发行。 赵勤, 一位农民出身, 在边防部队 和乡镇文化站成长起来的白族文化学 者, 著有多部研究大理历史文化方面 的专著和文学作品集。他著的 大理喜 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于1999年首版发 行后, 引起各方重视和读者的喜爱, 让 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关注白族民居, 同 时也为保护白族民居而积极奔走。 此次该书的再版, 除在原来基础上对章节做了调整、 充实外, 更重要 的是在总体内容上有了较大的突 破。通过该书去探访、 了解喜洲白族 民居, 一幢幢庭院深深的院落, 能让 你真切感受到唐南诏、 宋大理国的流 风遗韵和现代文明交融相映的悠远 历史文化气息以及独具特色的神 韵; 走进一院院白族民居建筑, 如同 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喜洲历史博物 馆, 如同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理民 俗民风世界。可以说, 该书是一本 认识喜洲, 了解大理民居建筑艺术 的必读之书。(记者 马光辉) 通讯员 字正张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永平 县城乡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 渐增长, 该县结合实际, 全力加快文化 事业发展步伐, 尽力满足群众文化生活 需求。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目前, 共建成文化基层服务1个县级中心、 7个乡镇 服务站、 73个村级服务点, 提升改造群 众文化活动室、 影视播放室和电子阅览 室共200平方米; 县文化馆配备6台电 脑、 1台多媒体投影仪、 1台摄影机等。 累计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专项活动124 场次, 参加人数达10.4万人; 举办图书 阅览便民专项活动5场次, 参加人数达 1.99万人, 七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点共举 办各类群众文化艺术专项活动共210场 次, 参与人数达3.1万人。全县各电子 阅览室阅览人次达4万人次, 借阅图书 2.6万册; 扎实推进县级图书馆及乡镇文 化站软件工程建设, 完成了全国县级以 上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 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14年, 开展 “三下乡” 活动中, 为群众演出文艺节目3场次, 观众达3000多人次, 给群众 书写春联30套; 开展 “古道元梅” 摄影及 书画作品交流和 “迎新春” 博南书香书画 展、“丹枫迎秋” 笔会、“庆国庆” 书画展等 群众文化活动, 参展作品300多幅, 参与 人数3000余人次; 组织了 “迎新春” 街道文 艺游演和广场舞展演活动; 免费在文化馆 开展摄影培训班、 4期广场舞培训和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 到乡镇开展了4 期广场舞免费进村寨活动。培育、 扶持发 展业余文艺 (健身) 团队, 截至目前, 全县 共有各类业余文艺健身团队108支, 县文 化馆共辅导业余文艺骨干2016次8064 人, 扶持6个优秀业余文艺健身团队。 强化 “两馆一站一室” 建设。投入 109.5万元, 建成73个村级文化室, 其中 41个村级文化室达到县级标准; 投入150万元, 免费开放 “两馆一站” , 丰富群 众文化生活; 投入86万元, 建成8个村 文体活动广场; 投入4万元, 建成村级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加强艺术创作和演出。创作编排 了彝族舞蹈 背 、 声乐 相约永平 、 方 言小品 山村戏迷 等一批集思想性、 艺 术性、 观赏性、 民族性为一体的群众喜 闻乐见的剧 (节) 目; 组织文艺团队参加 “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演出、 大理州首届 “大家乐” 广场舞大赛等活动; 开展了 “文化进村、 信息富民” 演出13场, 参加 群星奖云南省获奖作品巡演和省滇剧 院到永平慰问演出。 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通过村 村通建设, 已解决22194户群众的听广 播看电视难问题,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已完成安装14571套 (户) , 有线数 字电视用户达15898户, 广播电视综合 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村 村响” 工程已建成6个发射站点, 农村 电影放映工程已完成72个行政村720 场的放映任务, 观众人数达94490人。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利用 “4 26” 世界知识产权日、 节假日和双休日, 对 文化市场进行检查; 严厉打击以网吧为 重点的各类娱乐场所和出版市场违规 行为, 依法取缔无证经营KTV一家、 限 期整改四家, 清理整治文化经营场所22 家、“三小印” 21家, 取缔无证经营1家, 取缔黑网吧1家, 收缴非法出版物4420 碟。组织县城网吧、 书刊、 音像制品经营 户守法经营培训会议1次, 签订守法承 诺书17份, 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步伐开展健康快乐文化活动 永平县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祥云七宣村万人欢庆哑巴节2015年农历正月初八, 是一年一 度的弥渡县花渔洞庙会。来自四面八 方的游客、 香客聚集花渔洞打歌、 对 调、 祈福、 赏花鱼, 人们尽情表达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虔诚祈祷来年风调雨 顺、 五谷丰登。 来自弥渡县德苴乡邑郎村的打歌 群众, 穿着傈僳族盛装, 奏响傈僳族乐 器, 围成圆圈载歌载舞。民间歌手在 山崖旁边对歌, 歌声响彻山谷。游客、 香客到寺庙朝拜祈福, 在龙潭欣赏花 鱼美景。小商小贩也从各地赶来, 各 色小吃摆满道路两边, 让游客既饱眼 福又饱口福。 德苴乡派出所、 司法所、 综治维稳 办、 卫生院、 安监办派出工作组全力配 合村组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确保庙会 正常有序进行。整个花渔洞景区热闹 非凡, 秩序井然, 充满了欢声笑语。 (通讯员 杨宋)弥渡花渔洞庙会千人打歌赏花鱼3月5日, 农历正月十五, 萂村的 白族群众举行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 “接本主” 活动。 每年初十一开始, 萂村坝各村拉 开轮流接天子迎本主为期五天的民间 节日活动。拉龙船、 接天子、 迎本主, 身着传统服装的白族小伙随着激越的 鼓点舞动着几十米长的巨龙, 靓丽的 白家女跳起了欢乐的 “霸王鞭” , 莲池 会老奶奶们手持佛珠, 护送龙车, 虔诚 祈福。一路上, 观看的乡亲们个个欢 呼雀跃, 叫好声此起彼伏 近年来, 宾川县委、 县政府加大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各级相关 部门对萂村历史文化做了大量的抢救 保护工作, 使萂村的民族民间文化得 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萂村拥有了省级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省级历史文化 名村两顶桂冠。 如今, 古邑萂村名气大了, 路也 修好了, 独一无二的 “天子节” 倍受 世人关注, 四面八方的外地游客和 摄影爱好者纷涌而来, 忙于抓拍萂 村精彩的瞬间、 领略萂村多彩的民 族风情。 (特约记者 张义红)萂村天子节迎来八方客 通讯员 彭黎明走进大理市海东镇石头村, 你会感 到时光的脚步依然停留在20多年前, 在 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古村庄仿佛被时 光遗忘, 古巷、 古树、 古井、 古宅、 古庙 写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 这个曾经有100多户500多人居住 的村庄, 如今仅有7、 8户人家, 今年67岁 的乡村医生李自元是坚守石头村的住户 之一, 李自元告诉记者, 他们一家4口人, 其中有3人都是乡村医生, 他本人退休后 因工作需要又被聘回, 他的一个儿子和 一个女儿都是乡村医生, 出于对这片乡 土的留恋和热爱, 尽管基本上整村迁出, 但他选择了坚守, 每天, 来自周围村庄的村民都会来找他看病, 因为擅长儿科和 骨科, 有时附近乡镇的村民会不惜路远, 专程找他看病, 非季节性传染病期间他 每天要接诊20-30人, 季节性多发病期 间, 他每天要接诊100多人, 生活很充实。 有热爱的事业和乡土, 李自元是幸 运的, 他不需要为生计离开故乡, 他们一 家幸福地生活着, 而那些迁出的人, 为了 生活, 20多年来, 他们陆续离开了自己 的村庄, 最终整体迁移到黄草坝新村, 发 展至400多户, 1200多人, 他们从农民变 身为产业工人、 个体工商户, 生活逐渐好 起来了, 乡愁却也一点点长起来了。 李明柱的乡愁永远停留在了石头 村, 在石头村, 家里的一亩多田地都是他 在侍弄, 他说很喜欢回石头村务农, 每次回来他都要来到那口古井边, 喝着古井 里的水, 想着小时候那些趣事,“每年的 七八月是石头村最美的季节, 到处都是 绿油油的, 清爽极了” 李明柱深情地回忆 着,“小时候在村里玩泥巴、 爬树、 淌水, 想想就快乐, 可是一年真的回不来几次, 房屋因无人居住, 已经破败不堪了” 。从 村头走到村尾, 完整无损的房舍真的没 有了, 毕竟20多年岁月的侵蚀力是巨大 的, 面对一天天的衰落, 村民们疑惑, 如 果这里继续被时光遗忘, 故乡真的还可 以载动他们的乡愁吗?时光把这个美丽 的古村遗忘了, 可是他们真的不能遗忘, 他们希望这个古旧的村庄有朝一日能焕 发新的生命力,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这里 仍然是一块乐土。听村里人介绍, 这个村已有千年的 历史,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从石头村流 经的河道上矗立着三座水磨房和水碓 房, 远至上和、 下和、 南村、 宾川排营等地 的村民都要来此碾米磨面, 70年代后, 随着电力的开通和抽水泵站的建立, 这 些水力设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石头村 历史悠久、 文化深厚, 从村东的将军房、 村西的石洞寺和村中心的文昌宫可略见 一斑。整村的迁出, 加之没有修建任何 现代建筑, 如今的石头村古村落保存完 好, 是否可以借大理旅游热的东风, 把这 一古村恢复重建, 植入现代旅游理念, 建 成现代桃花源, 让工业文明找到栖息地, 让现代人找到归宿感, 让生命找到依托 和快乐?大理海东石头村: 被时光遗忘的古村庄 通讯员 付 芳连日来, 祥云县刘厂镇的文化站 站长李光先正忙着指导该镇各村的文 艺表演队排练节目, 只要有活动, 他就 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很辛苦, 但李光 先还是很高兴地说:“我们这几天紧锣 密鼓地编排就是为今年的新春文艺展 演做足准备, 县上为我们搭建了群众 的舞台, 我们就要表演好, 热热闹闹庆 新春。 ” 近年来, 祥云县委、 县政府紧紧围 绕 “文化乐民、 文化育民、 文化富民” 的 宗旨, 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扶持 力度, 积极培植文化产业, 让全县群众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把文化惠民 引入常态化和长效化。认真落实文化 惠民资金到基层。2014年, 中央、 省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