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无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无答案)答案)第卷 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记大传云:“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这反映了A皇帝制 B井田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2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 “军功赏爵”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3汉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田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 ”明太祖称:“府州县官,民之师帅。 ”由此可见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 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 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4秦朝,侍中只是少府属下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汉武帝时地位渐高,常参与政务;魏晋以后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侍中地位的变化A打破了选官任官的特权垄断 B奠定三省六部制的基础C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 D开创了家臣干政的先河5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 ,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 ,并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A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6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 330329 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2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7中国的商鞅变法和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都曾出现过奴隶主贵族遭到打击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兴力量发展壮大的结果 B奴隶主贵族失去统治地位C都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D都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8 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9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A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B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C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D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10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它们的相同点是A政府首脑均由选举产生 B民意代表均由普选产生C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法律规定立法权归议会11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121791 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内容A标志着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B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使美国联邦制得以确立 D是对邦联条例的有效补充3131917 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 1918 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 。这些现象反映出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14威海战役时,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致丁汝昌的劝降信中云:“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固非君 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便之所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夫实效?”日本之辞或有幸灾乐祸之意,但其语也在客观上反映了A当时清朝军纪松弛 B当时清朝吏治腐败C当时清朝教育落后 D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15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 1875 年至 1894 年间, “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 ,而从甲午之后的 1895 年起, “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161905 年 11 月,应清政府约束留日学生政治活动的要求,日本政府颁布“取缔规则” 。此举引发了中国留学生的罢课退学风潮,迫使日本当局暂停实施“规则” 。这事件A加剧中日外交冲突 B促成同盟会的成立C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D引发抗日救亡思潮171942 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 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18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图中 4A B C D191936 年 7 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 ;“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 ;“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 。其旨在A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下面是 1943 年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 据此可以推知 项目 数量 占全国比例(%) 棉防织厂 106 家 43 总资本 3437 万元(法币)49 移动力设备 3641 马力 51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B陕西工业发展推动了国防建设C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布局 D抗战引发中国社会全方位变化211946 年 2 月 22 日 21 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凭借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A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C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 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22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于 1962 年创作了广为传唱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5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这首歌的极度流行反映出当时A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 B美国青年反对越战的强烈愿望C美国青年的颓废与迷茫 D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23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 “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一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A两极格局的趋于崩溃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扩展 D南北贫富差距已缩小24下图是 1949 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 其中 20 世纪九十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25有人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30 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后 30年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 30 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 30 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 30 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 30 年的民主增量。以下不属于民主增量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C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26(20 分)通常的理解,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按照此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即:古典民主(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和现代民主(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材料一 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 30 人,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公元前 431 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战争期间,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但战争的结局,雅典被打败,斯巴达却胜利了。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