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 12月 25日星期一责任编辑:易舜电话: (010) 59598065邮箱:jjblszk163.com 史鉴6 6旧闻新知摇摇劲草战风霜卫涛王昶教子 起名明志史世海蛟洋文昌阁:铭记一段红色岁月林斯乾红色足迹说古道今秉公举贤牛子奎古代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楚辞是 集部之首,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学 者的目光。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游国恩 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楚辞学中,并以严 谨的治学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为士林 所推崇” 。 1899 年,游国恩出生于江西临川,祖 父是清朝秀才,十分重视对儿孙的教育, 因此,幼时的游国恩便能熟读四书五经。 在临川中学就读时,他不仅博览群书,夯 实自己的文学功底,还积极投身到学生爱 国民主运动中,与同学组织话剧社四处演 出。 1920 年,游国恩考入北京大学。在这 座高等学府中,他的学业与思想得到了脱 胎换骨的升华,尤其是楚辞中那一篇篇华 美瑰丽而又充满爱国激情的篇章,让苦苦 寻觅民族振兴之路的游国恩热血沸腾。 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传统文化的传 承面临断代的危险,这让游国恩心急如 焚。1929 年,他受闻一多先生的邀请,赴 武汉大学任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之 后,他又在山东大学、华中大学等高校任 教。不管时局如何动荡,无论怎样颠沛流 离,游国恩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传统 文化的研究与赓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战期间,游国恩到西南联大任教, 住在昆明城外的龙头村。为了给学生上 课,他每次都要步行二十多里路,不管风 霜雨雪,还是日寇轰炸,从未间断。有一 次,游国恩进城买米,挑夫故意甩开他, 担着米跑得不知去向,他却买了两根甘蔗 扛回家,笑着对妻子说: “米让挑夫挑走 了,他比我更需要。 ” 1946 年,游国恩随西南联大迁回北 京,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构建了自 己的中国文学史论体系。他用自己专业的 研究和理性的分析,指出屈原之死意在唤 起国人“以拯救垂亡的宗国” ,可谓“重于 泰山” 。 权威工具书的稀少一直是困扰当时文 史研究者的重要问题。为此,游国恩从上 世纪 30 年代开始,就着手进行楚辞的注 释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笔耕不 辍,在主持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参考资 料的同时,完成了 楚辞注疏长编 这部 著作,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学术财 富。 “摇摇战风霜,城上有劲草。 ”这是游 国恩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写下的一句诗。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报国情怀和铮铮风 骨。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 们需要更多游国恩这样的师长。“尚贤者,政之本也。 ”尚贤举才是治 理国家的关键,从下面两则典故中,我们 对古人的尚贤举才可见一斑。 齐桓公即位后,迫使鲁国将管仲送回 齐国。管仲途中饥渴难耐,路过绮乌郡 时,向一个守边的官吏乞求食物,守边的 官吏恭敬地向他提供了食物,并趁机问 他: “若您到了齐国还被重用的话,您将如 何报答我呢? ”管仲答道: “如你所说,如 果我被重用,那是因为我的贤能,我将任 用 贤 能 的 人 , 没 有 什 么 权 力 可 以 报 答 你 。 ” 到 齐 国 后 , 由 于 鲍 叔 牙 的 大 力 推 荐,管仲被齐桓公任命为国相,使齐国很 快兴盛了起来。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 前去探望: “你若去世,谁来继任国相? 鲍叔牙行吗? ”管仲说: “他不合适。 ”齐 桓 公 好 奇 地 问 : “ 当 初 鲍 叔 牙 帮 助 你 甚 多,你为国相便是他推荐的,你却不推荐 他吗? ”管仲直言道: “您是问我谁可为 相,并没有问我谁是我最感激的朋友啊。 ” 有人听到这一消息后,以为是挑拨管仲与 鲍叔牙的好机会,没想到鲍叔牙听了管仲 的话却说: “管仲忠于国家,毫无私心,这 正是我推荐他的原因! ” 比管仲稍晚的祁黄羊也有一段举贤佳 话。姬彪为晋国君主,他曾问祁黄羊: “南 阳没有长官,谁可胜任? ”祁黄羊答道: “解狐可以。 ”姬彪很不解,因为解狐是祁 黄羊的仇人。祁黄羊平静地说: “您问的是 谁适任此职,并不是问我谁是我的仇人。 ” 于是解狐被任命为南阳的长官。过了一段 时间,姬彪又问祁黄羊: “国家没有军事统 帅,谁能担任此职? ”他回答道: “祁午可 以。 ”姬彪说: “祁午不是你儿子吗? ”祁黄 羊坦然道: “您问的是谁适任此职,并不是 问我谁是我的儿子。 ”姬彪又依着他任命了 祁午。孔子对此感叹道: “善哉,祁黄羊之 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 可谓公矣。 ” 管 仲 不 唯 私 , 不 唯 恩 , 祁 黄 羊 不 避 仇,不避亲,他们只秉公举贤,正应了儒 家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福建上杭县众多颇具客家风格 的建筑之中,蛟洋镇文昌阁是较有代 表性的一处。它那巍峨的身姿总是能 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座砖 木结构的宝塔式建筑,主阁外观有六 层,而实际内有四层,属具有浓厚中 国民间特色的“悬臂梁”结构,体现 了中国建筑特有的美。 据记载,蛟洋文昌阁建于清朝乾 隆六年 (1741) ,建成之后,这里成 为乡里文人聚会的地方,乡里每年的 “文会”等文化方面的重大活动都在 此举行。每年初春时节,村里的乡绅 文士相约登临于此,乘着春风吟诗作 赋,人们也在此祈求“文运亨通” 。 不过,那时的人们不会想到,让文昌 阁流芳百世的并不是它的文化功能, 它将作为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 会址而被载入史册。 时 间 回 到 80 多 年 前 。 1929 年 春,蒋桂战争 (蒋介石势力与桂系军 阀李宗仁、白崇禧势力的对战) 爆 发,驻在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 攻打桂系,闽西兵力一时处于空虚状 态。红军利用这一时机,于 5 月下旬 第二次进入闽西,所向披靡,至 6 月 下旬,初步建立了以龙岩、永定、上 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为 了进一步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解决 革命斗争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达到巩 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目的,中 共闽西临时特委根据红四军前委的建 议,决定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 会,会址就在蛟洋文昌阁。 1929年 7月 10日这天, 蛟洋文昌阁格外热闹, 来自龙岩、 永定、 上杭、 长 汀、 连城、 武平等县代表 60 多人陆续 抵达。红四军派出了毛泽东、 蔡协民、 谭震林、 江华、 曾志等参加指导这次大 会。毛泽东带着妻子贺子珍离开红四 军, 就这样一脚踏进了文昌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是 毛泽东此后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在 这次大会中,毛泽东高度重视调查研 究的工作作风给 60 多位代表留下了 深刻印象。大会原定于 7 月 11 日开 幕,但毛泽东认为会议准备还不够充 分,他建议与会代表分赴各地就土 地、党务、武装群众、物价、洋货侵 入、工农业破产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 的调查。直到 7月 20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才正式开幕。 住在文昌阁的 9 个日夜,毛泽东 为这次大会倾注了大量精力。这是他 一生中第一次亲自参加并指导召开的 地方性党代表大会。他利用这次大会 对以往的革命实践作了一次全面梳理 和深入探索,而这次大会也因为毛泽 东的到来而意义非凡。 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作了政治 报告,阐明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重要 性,指出闽西党组织今后的任务是为 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与赣南革命根 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中心工作区域。 他指出了实现巩固和发展闽西红色根 据地这一重要任务的3个基本方针 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彻底消灭民团土匪,有阵地地波 浪式地向外发展;发展党,建立政 权,肃清反革命。同时,他指出了实 现这一战略部署的 6 个有利条件:有 80万已经发动起来的群众; 有经过领导 武装斗争的有战斗性的共产党闽 西特委和龙岩、 永定、 上杭、 武平、 连城、 长汀、 平和等 7个县委及各县相当普遍 的区委和支部, 有3000多党员; 有人民 的武装力量地方红军、 游击队、 赤 卫队; 有足够的粮食, 可以维持军需民 用; 有有利的地形, 崇山峻岭, 地势险 阻, 宜开展游击战争; 地处三省边界, 敌 人统治力量薄弱。 这些有利条件正好与 1928 年 11 月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即 井冈 山的斗争) 中提到的工农武装割据 的存在和发展需具备的 5 个条件相吻 合。在这里,后人可以清楚地看见毛 泽东心中那幅“农村包围城市”的蓝 图,这是他此前关于“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迈向“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的重要一步。 当毛泽东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回荡 在蛟洋文昌阁,与会代表们的眼界随 之开阔,闽西革命事业的境界在此获 得了一次整体提升。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 苏维埃政权决议案 等重要决议。 特别是这次大会中有关土地问题的决 议,为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奠定 了重要基础。仔细阅读这次会议制定 的土地政策,可以发现它从 井冈山 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一路走来,不断成熟,闪耀着党的理论品质和为 民情怀。 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曾对美国 记者斯诺说: “谁赢得农民,谁就赢 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 赢得农民。 ”近代以来,有太平天国 的 农 民 领 袖 们 制 定 的天 朝 田 亩 制 度 ; 二十世纪初, 有孙中山提出的 “平 均地权” , 倡导 “耕者有其田” 的民生主 义。但是, 这些都没有彻底解决几千 年来农民与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 开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 命, 才为农民带来了一线希望。 一声声惊雷,奏响了土地革命的 壮丽诗篇。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 结束后,闽西 600多乡村进行了土地 改革,约 80 万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 的土地,农民挣脱了几千年来束缚手 脚的枷锁,真正踏实地站在了自己的 土地上。这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 设和巩固来说,意义极其深远。 也就是在这一年秋天,充满革命 浪漫主义情怀的毛泽东挥毫写下了那 首著名的 清平乐蒋桂战争 :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 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上杭是幸运的,一段闪耀着革命 激情的历史定格在了毛泽东的诗词中。 而蛟洋文昌阁,从供人们吟风弄 月、祈福膜拜,到融入战火诗情,完 成了一次成功的转型,在它极富客家 特色的优美外观上,多了一重豪情, 在内涵上,也就多了一分壮美。三国时期,有位名叫王昶的人, 魏文帝即位后,他曾担任洛阳典农, 他辛勤地劝勉百姓不违农时,带领大 家开垦了很多荒地。后来,王昶调任 兖州刺史,虽然在外地任职,可是他 的心里想着朝廷,撰写了 治论 二 十多篇,依照古代制度而又结合当时 的实际状况提出见解。他还撰写 兵 书 十多篇上奏给朝廷,谈作战时对 阵交锋、埋伏突袭等战术的运用。 嘉平初年 (嘉平为曹魏年号,使 用时间为 249-254 年) ,朝廷向大臣 们广泛征询有关政事得失的意见。王 昶陈述了五条治国方略:一是希望尊 崇道义,重视学问,抑制浮华,修建 学校让学生们入学;二是希望实行考 试制度,以此建立一套标准来选贤任 能;三是要赏罚分明,治理成绩突出 的要予以奖励;四是希望精简官员,让他们知道廉洁羞耻,不与民争利; 五是希望杜绝奢侈浪费,大力倡导勤 俭节约,让百姓回归淳朴的风尚习 俗。朝廷下诏褒扬王昶,并请他制定 考核百官的制度 据 三国志 记载,王昶为人重 视道德修养,不仅关心朝廷大事,而 且对子侄的成长同样操心。颇为有趣 的是,他给侄子和儿子起名字,也都 依照传统美德中谦虚和诚实的涵义, 用以表达他的志趣和期望。请看王昶 侄儿的名字:侄子王默字处静,王沈 字处道;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 冲,王湛字处冲。王昶还专门写信告 诫他们: 为人子的行为准则,没有比珍惜 身体、完善德行,从而使父母名声显 扬更重要了。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培养 崇高的品行,背弃根本、追逐末节,就会陷于浮华,而这些都是因为名利 观念在作祟啊。人生最大的祸患,是 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贪求而不知满 足,所以才会有困辱之累、悔吝之 咎。我希望你们做人要严谨,遵循儒 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