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 作者呢称:fortune168 博客首页:http:/forum.eet-cn.com/BLOG_zhg_f_888.HTM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序序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1 1 元器件布局之工艺边设计元器件布局之工艺边设计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2 2 元器件布局之元器件布局之 MARKMARK 点设计点设计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3 3 元器件布局之布局原则元器件布局之布局原则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4 4 元器件布局之波峰焊工艺布局原则元器件布局之波峰焊工艺布局原则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5 5 元器件布局之热设计原则元器件布局之热设计原则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6 6 元器件焊盘设计元器件焊盘设计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7 7 元器件焊盘图形库元器件焊盘图形库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8 8- -波峰焊产品的要求波峰焊产品的要求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序序 我从事电子产品组装生产十多年了,由于身在北京的一家专门从事代工的企业,接触到的各种类型的电路板很多,400 多家公司的数千种产品。十多年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绝大多数电路板的设计水平实在一般,我所指的是工艺设计水平,也就是 DFM。这么多年,感觉就是华为出来的工程师,设计电路板时,考虑工艺比较多,设计的电路板不论从布局、 工艺性, 还是美观上都做得比较好, 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较高。 但大多数设计人员, 只重视功能,不重视工艺,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最后调试出现问题,又都归罪于生产,其实很多问题是设计造成的。 这些年也接触过一些国外的产品,印象比较深的是西门子一个工业控器的电路板,元件布局整齐,焊盘设计科学, 焊接完后的产品从外观上就给人感觉可以使用几十年不会有问题。 反观我们国内的大部分产品, 元件随便摆布,字符乱写,根本不了解生产过程的设计者大有人在。 电子产品在这十多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我真心希望电子设计工程师除了电子技术本身,还能深入了解和学习电子产品各环节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工艺性,设计出真正的佳品。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1 1 元器件布局之工艺边设计元器件布局之工艺边设计 第一部分、首先,提一下元器件的布局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是 PCB 的四边要留出一定的空间,除了必要的接插件以外,不能把贴片元件布放到板边上。就象小学开始写作文一样,老师会告诉小学生,写字要四边留白,不能够顶天顶地写字。可在生产过程中,我见过太多的不良设计,PCB 板的四边上都有元件,尤其是贴片元件,要知道现在是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PCB 板是要在生产线上传输的,在传送方向上,PCB 的边缘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在机器中完成传输、固定位置、贴片焊接等工作。如果 PCB 四边都有元件,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就必须有些元件在自动化生产中无法贴装,必须后续进行手工焊接,既浪费工时,又影响产品的质量。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设计者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在布局之初,就设计一个“禁放区”,就像一张纸,沿长边折两下,每边的宽度为 4-5mm,就是说,在这个 4-5mm 的范围内,不要布放贴片元件。为什么要沿长边,是因为长边一般会做为 PCB 在生产设计中传送时的传输、 固定的工艺边, 如果用短边的话, 会由于传送不稳定造成一些问题。如果由于结构的原因,必须在板边放置一些贴片元件,如 FPC 插座等,只能是在 PCB 外面再加两个工艺边,工艺边的宽度也是 4-5mm,然后做 V 型槽,便于生产后将工艺边切下来。 以上是单面贴装工艺的要求,如果是双面贴装或混装工艺(有贴装还有插装)的话,背面的工艺边要求宽度为7mm 左右,原因是在生产中先贴装焊接的是背面,在翻过来贴装正面的时候,由于设备的原因,在背面可能会有一些支撑作用的部件,支撑点在距离板边 5-6mm 的位置,如果这个范围内有元件,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支撑。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2 2 元器件布局之元器件布局之 MARKMARK 点设计点设计 接下来,说一下关于 MARK 点的问题。 我想好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在 PCB 上设置 MARK。 这得从贴片机的原理说起, 现在生产线使用的都是全自动贴片机,相当于智能化机器人,把元器件从料带中拿出来,再放到 PCB 指定的焊盘上。但是,再智能的机器离开人的智慧, 也是废铁。 人是怎么控制贴片机呢?是通过贴片程序, 贴片程序当中包括 PCB 的外形尺寸、 MARK 点的坐标、元器件的坐标和角度,元器件的名称,元器件的外形等数据。在这其中,MARK 点的坐标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要求每个 PCB 板要有至少两个 MARK 点,通过这两个 MARK 点坐标,可以换算出 PCB 的原点坐标,然后机器人才能依据这个原点坐标将一个个元器件准确无误地放到指定位置。 机器又是如何知道 MARK 点的位置呢?我们在设置程序时,会设定 PCB 在机器里的大概位置,然后安装在机器里的摄相机会到指定区域去读取 MARK 点,读到之后会精确计算 MARK 点在机器里的坐标数据,然后再转换 PCB 的数据。因此,MARK 点的图像读取的清晰和准确对于贴片精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设置 MARK 有几项要求: 第一是位置,两个或三个 MARK 都可以,如果板面尺寸比较大,可以设三个。MARK 点的相互距离要尽量远,一般设置在 PCB 的两个对角。但是,MARK 点不能离板边太近,防止机器中的压板遮挡,离板边最少应该 5mm。MARK点尽量放在一个相对空的位置,比较容易识别。 第二是形状和尺寸,MARK 点其实就是一个空焊盘,推荐的尺寸是圆形,实心圆,直径 1-1.5mm。尺寸不要太大,有人喜欢做个 3mm 的 MARK,以为大了看得清楚,其实不然,机器的摄相机的视野是很小的,尺寸太大就可能照不全,影响定位精度。尺寸太小了也不好,太小了容易在生产 PCB 时,造成 MARK 点表面不平整。MRAK 点周围最好有一个无阻焊膜的保护区,环宽 1mm,这样对比度比较强,容易识别清楚。 把 MARK 点做成一个元件,要用时调用即可,也方便输出 MARK 点的坐标。 如果是双面贴装板,一定要在两面都设 MARK 点,有人比较粗心,在一面设了,另一面没有,结果没法生产。 还有就是有人喜欢在附加的工艺边上设置 MARK 点,而 PCB 板上没有。这一点有时让人挺无耐,在工艺边上设置的 MARK 点经常会因边离板太近,被机器的压板遮挡了而无法识别,造成生产困难。在生产线上被这种问题困扰的时候,真是又窝火又无耐。记得从前在研究所做机械设计时,一个同事在一个机械上多设计了一个螺钉,结果安装完后发现,有个部件因为这个螺钉而不能运动了,当时领导为了这个事,组织开现场会,我那个同事丢人丢到家了。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3 3 元器件布局之布局原则元器件布局之布局原则 前面两部分内容提到的工艺边和 MARK 点都是直接跟生产相关的内容,与 PCB 的功能一点关系都没有,正因如此,才会有不少人忽略这些问题。但是,正是这些问题,在生产中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可能会增加生产工序(无法自动化生产改手工) ,加大成本,质量水平下降等等。 D=3d 因此,我希望看到这篇文件的设计师都能将工艺边和 MARK 点做为基本规范,在以后的设计中首先考虑。 接下来,说下具体的元器件布局。我不是学电子设计的,不懂电路,所提的这些内容都是从生产工艺的角度出发,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请大家指出,互相学习。 首先, 元器件的布局要考虑整体 PCB 的生产工艺要求。 如果是单面板, 元件都在一面的, 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双面板,又分为几种:双面贴装板(两面都是贴片器件) ,双面混装板-1(两面都有贴片器件,其中正面还有插装器件) ,双面混装板-2(两面都有贴片器件,两面都有插装器件) 。 双面混装板-1 是最常见的类型, 我们就以这种类型的 PCB 板简单介绍一下生产流程: 首先是背面的贴片元件进行 SMT 贴装和焊接,然后是正面的贴片元件进行 SMT 贴装和焊接,最后是进行插装元件的焊接(可以采用波峰焊接或手工焊接) 。 由于要进行两次 SMT 贴装和焊接,所以在元件布局的时候就要考虑两面的元件要分类,基本原则就是小的器件放在背面,大的器件和重的器件放在正面。这主要是考虑到二次贴装和焊接时,第一次焊接的元器件要再次经受加热,如果太大太重可能会掉下来。当然现在的生产设备越来越先进,可以控制回流焊炉上下温区采用不同的温度,但是毕竟是在一块 PCB 上焊接,还是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背面主要放置一些电阻、电容、小尺寸的SOP 等 IC,我的建议是超过 48PIN 的 IC 就不要放在背面,QFP 和 BGA 基本上要放在正面。 这里提一下 BGA,由于 BGA 焊接对于温度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尽量避免双面焊接 BGA,当然有时候是必须这样设计(例如内存芯片) ,那就要工艺上采取精确的控制。 提到 BGA,就多说点,BGA 贴装和焊接其实没什么难题(会者不难) ,关键是之后的检验和维修比较麻烦,因为焊点在封装下面,从外面看不到,所以无法用目视方法检查焊点,目前生产中有条件的工厂都是 X 光进行测试,但是如果有不良品,维修就更麻烦,只能拆下来。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设计 PCB 时要给 BGA 留出一定的维修空间,因为维修都是用专用的维修工作站进行, 拆焊BGA有专用的热风嘴, 需要BGA器件周围有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一般4-5mm,也就是说,在 BGA 周围 4-5mm 的空间里不能放器件。 补充一个:前面提到的 BGA 需要有维修空间。还有一类器件,也有类似要求,就是压接件。在压接件周围 5mm 不允许有插件及高于 3mm 的贴片元件,3mm 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器件。 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良好的设计才能产出精品- -4 4 元器件布局之波峰焊工艺布局原则元器件布局之波峰焊工艺布局原则 波峰焊工艺是使用了几十年的电子装配工艺,由于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当中还是要用到各种类型的接插件、电解电容、继电器等等直插类的器件,所以在生产当中,波峰焊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波峰焊工艺较之回流焊工艺要复杂,工艺控制的难度也大,因此波峰焊的不良率明显要比回流焊工艺高许多,甚至是高一两个数量级。 波峰焊由于不同的焊接特点,对设计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由于一般情况下,波峰焊接面都是 PCB 的背面,我们一般称为 BOTTOM 面。 采用波峰焊工艺时,有以下一些原则: 1、BOTTOM 面不能排布 QFP、PLCC、BGA、QFN、SOT-89、穿心电容、阻排等不宜过波峰的器件。 2、BOTTOM 面不能有引脚间距小于 1.27mm 的 SOIC 及 0603 以下的(0603 也不推荐)片式元件。 3、BOTTOM 面片式元件轴向应与传送方向垂直,SOIC 元件轴向应与传送方向一致。 4、BOTTOM 面高度不一致的器件,要尽量避免高度大的器件在过波峰时挡住高度小的器件,器件与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前一器件高度的 1.2-1.5 倍,否则会引起阴影效应。 波峰焊由于与回流焊不同,元件的焊盘设计也应有所区别,有关波峰焊工艺的焊盘设计,在后面讲到焊盘设计的内容时会详细说明。 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