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王琦 李太白 全集 :李诗注的集大成之作清代的诗歌注释学非常发 达, 这从王友胜先生 苏诗研究史稿一书中所作的相关统计可见一斑。书中将清人注释历代重要诗人的著作列表加以 统计,结果分别是:陶渊明5 部,杜甫2 2 部, 韩愈6 部, 李 商隐7 部, 苏 轼7 部,白 居易1 部, 李白1 部。 14 1这表明, 杜甫诗注仍然和前代一样独占 鳌头, 成为清人治诗之显学。 然而我们也应当 看到, 李诗注本虽只有王琦 李太白 全集一部, 但却是集大成之作, 享有 “ 一注敌千家” 之美誉。第一节王琦的学术贡献和让释思想王琦,字琢崖,号载庵,浙江钱塘人, 居平安里。其 李长吉歌诗汇解序署云: “ 乾隆二十五年冬至七日 西怜王琦琢崖氏记于平安里居之宝纷 楼。 ”生卒年不详。 与齐召南、 杭世骏、赵殿成等友善。王琦早年丧妻,闭门读书, “ 阂处如退院老僧、空山道士,日 研寻于二氏 ( 仙 佛) 之精英” 14 2“ 平居阂 户际 书, 天情孤洁, 有 林处士 之风, 惟级汲以 著述立身 后名, 其意欲争胜于 寒 梅疫鹤耶?” 14 3 王 琦长于 笺注之学, 除 注太白 诗文外, 又有 李长吉歌诗汇解五卷问世,该书也以详明著称,对以 前的各家之说颇能博观慎择,折衷是非.其 李长吉歌诗汇解序 称“ 集所见诸家笺注, 删去浮蔓而录其确切者, 间以鄙意辨析其间。有竟不可解者, 多因字画讹并, 难可意揣, 宁缺无凿, 期于不失原诗本来面目。 勿令后之观者, 因 笺 释 之不明 , 而 反 堕 冥 冥云 雾 中 也 。 ” 14 4 古 人 每叹“ 注 书 至 难” 14 5“ 甚 矣, 注书 之 难于著书也” 1 4 6 , 王 琦以 一 人 之力 注成二书, 实属 不易。 不 仅如 此, 王氏 还曾 帮 助赵殿成注释 王右压集中的佛教事典。 赵殿成 王右压集笺注例略云: “ 间与友朋会集, 质疑访逸,研榷是非, 采其合者载之, 必冠以 姓氏, 不敢隐没。 至于竺乾氏 之书, 素未泛览, 即同人中亦鲜有旁通。 惟王友琢崖时见其游目 此中,每有所注, 辄就访问,多 检出本处示余。 ” 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早已周知, 但王琦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替赵殿成解答有关释氏的典故。 在正确把握王维诗歌主旨, 刊削诸家曲 说方面, 王琦也曾 助赵殿成一臂之力。 赵信 李太白 全集序中说: “ 又以 余松谷 ( 赵殿成号) 三兄注右垂诗, 相藉扬榷, 久行于世。 今此书不得与松谷析疑辨谬, 共助落成, 益又为之感叹已。 ” 说明王琦并非简单的答疑, 而是相藉扬摧、I I I 苏诗研究诗稿,长沙: 岳鹿书社, 2 0 0 0 . 第 1 9 1 贝. W 杭世骏 李太白 全集序, 李太白 全集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第1 6 8 4 页.W 赵信 李太白 全集序, 李太白 全集下册, 第 1 6 8 5 页.IH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第3 页. 14 3 容斋随笔 续笔卷一八, 上海古籍出 版社,1 9 7 8 . 14 6 重刻昌谷集注序, 三家 评注李长吉歌诗,第1 9 4 页.析疑辨谬,共助落成。 赵殿成本人说得更清楚: “ 集中 诸家曲 说,刊削殆尽, 洗清之功,实多得其 ( 笔者按, 指王琦) 益焉。 ” 要之,王琦对赵殿成笺注 王右71集助益良 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注佛典, 二是刊削诸家牵强附会之曲 说。 据笔者统计, 王右垂 集笺注中直接标明引用王琦之说者凡三处,一是卷七 终南山诗旨 注, 二是卷七 郑果州相过注 “ 五马” ,三是卷八 登辨觉寺注 “ 初地” 。后二注为名物训沽, 王说皆穷尽事物原委,可见其博学多闻。 而王氏 有关 终南山 一诗的解读则亮出了 他的 诗歌诊释主张, 具体如下:u(赵殿) 成按: 唐诗纪事 云: 或说此诗为议时之作。 王友琢崖尝辟之曰: 诗有二义, 或寄怀于景物, 或离 情于讽谕, 各有指归。 乃好事之徒, 每以附 会为能, 无论其诗之为兴为赋为比, 而必曲为之说日: 此有为而言也。 无乃矫诬实甚钦? 试思此诗, 右1自 咏终南,于人何预, 而或者云云若是。 ”1 1 7 于此可知,王琦解读诗歌反对穿凿附会, 反对将泛泛写景咏物之作说成是有离意之诗。 四 库全书总目 卷一四 九评王琦 李 太白 诗集注三十六卷云: “ 其注欲补三家之遗胭, 故采披策富, 不免微伤于芜杂。 然裙拾残胺, 时亦寸有所长。自 宋以 来, 注杜诗者林立,而注李诗者容容, 仅二、 三本。 录而存之, 亦足以 资考证, 是固物少见珍之义也。 ” 应当 说,这个评价并不高, 四库馆臣只肯定王注繁富一点而不及其余, 仅仅从李诗注本少出发存录王琦注, 表明 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王注的 价值。 相反, 王琦友人却对王注誉之甚高, 如齐绍南云: “ 今得此编, 持论平正, 其辑三家, 去短从长, 援引本本原原, 斟酌至慎。固陋如余,向 所不解, 今渐解之,则知此编为太白 功臣也。 ” 杭世骏谓: “ 太白 之精神与前注之得失,轩然若揭日 月, 其诸太白 之功臣与?” 赵信也说: “ 载庵穷半生之精力,以成此书,一注可以 敌千家。 李杜光 焰, 并 昭 翅于 两间, 有功后学,良 非浅 勘。 ” 14 8 我们认为王琦友人的 评论虽有过当之处,但基本上是准确的。从注释动机和阐释思想上看, 王琦既不拔高李白, 也不贬低李白, 而是因其自 然之势,从实际出发, 给李白以 恰当的评价。 赵殿成谓王琦“ 平日 论诗, 必因其自 然之势, 而不好为钩深索隐 之言,以 求苟异 于人。 ” 14 9 在 李 太白 全集跋中, 王琦认为“ 世 之论太白 者, 毁誉多过其实。 ” 誉之者以为李白“ 作 清平调 、 宫中行乐词得 国 风讽谏之体”既属夸大其词, “ 毁之者谓十章之诗, 言妇人与酒者有九, 而议其人品 污下; 又谓其当 王室多 难、海宇横溃之日, 作为歌诗, 不过紊侠任气、 狂醉花月之间, 视杜少陵之忧国 忧民, 不可同 年 王右压集笺注, 上海古蜡出 版社,1 9 8 4 ,第1 2 4 - 1 2 5 页。 李太白 全集序, 李太白 全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第1 6 8 1 1 6 8 5 页。 王 右压集笺注卷七 终南山诗注,上海古据出 版社。1 9 8 4 ,第1 2 4 页。而语。 ”所说也有失公允,对此,他反驳道:“ 若夫 清平调 、 宫中行乐词 ,皆 应诏而赋者, 其辞以富丽为工, 其意以 颂美为主, 刺讥之语无庸涉其笔端, 理也。 或乃寻绪其引用之故事, 钩稽其点缀之虚词,日此为隐讽, 此为诱谏, 支离其语, 娓娓动人。 然按之正文, 皆 节外生 枝, 杳无当于诗人之本意。 至谓其诗多 甘酒爱 色之语, 遂目以 人品 污下, 是盖忘唐时风俗, 而又未明其诗之义旨 也。 唐时 俏筋多以女 伎, 故青娥皓齿, 歌扇舞衫, 见之宴 饮诗中。 即老杜亦未能免俗, 他文士又无论已,岂 惟太白 哉? 若其古风、 乐府、 怨情、 感兴等篇, 多属寓言, 意有托寄, 阳冰所谓言多讽兴者也, 而反以 是相证管。 至谓其当国家多难之日,而酣歌纵饮. 无杜少陵忧国忧民之心,以此为优劣, 则又不然。 诗者, 性情之所寄。 性情不能无偏, 或偏于多乐, 或偏于多忧, 本自 不同. 况少陵奔走陇蜀僻远之地, 频道丧乱, 困顿流离, 妻子不免饥寒: 太白往来吴楚安富之坡, 所至郊迎而致礼者, 非二千石则百里宰, 乐饮赋诗, 无间日夕, 其境遇又异。 兼之少陵爵禄曾列于朝, 出入曾诏于国,白头幕府, 职授郎官; 太白则白衣供奉, 未君一命, 逍遥人外, 蝉蜕尘埃。 一以国事为忧,一以自 适为乐,又事理之各殊者, 奈何欲比而同之,而以是为优劣耶! 后之文士,左祖太白 者不甘其说, 而思有以 矫之, 以 杜有诗史之名, 则择李集中忧时悯乱之辞, 而裙披史事以 释之, 曰 此亦可称诗史: 以 杜有一饭未尝忘君之誉, 则索李集中思君恋主之句, 而极力表扬, 曰身在江湖, 心存魏胭, 与杜初无少异。 此其意不过欲措抑李者之口,而与之相抗。岂 知论说杜诗而沾沾于是,颠倒事实,强合岁时,昔人已 有厌而辟之者,何乃抬其牙后惫,而又为李集之骄拇枝指哉I这段话非常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历史上李白 研究中出 现的几种极端倾向,从诗歌创作背景、 唐人风俗、 诗人性格气质及生平遭遇几个角度对强加在李白 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辞予以 回击,论述周密,持论中肯。在具体诗篇的 解读中, 王琦也自 觉贯彻“ 因 其自 然之势, 不为钩深索隐之言” 的淦注原则, 发而为平实之论。 如卷四 山 人劝酒 诗, 萧士赞谓太白 为明皇欲废太子李瑛有感而作,且把诗中 所说的商山四皓 落实为当时的四位隐士: 卢鸿、 王希夷、 李元恺、 吴药。 看来, 萧氏是将此诗视为借古讽今的 讽谕诗。 与萧说相反, 王琦只把它看作一首纯粹的咏古之作: “ 琦按, 此诗大意美四皓, 当 暴 秦之际, 能避世隐居, 及汉有天下, 虽一出 而辅佐太子, 乃功成身退。 初无讥评独清之说, 明 皇一证, 其见左矣。 ” 卷八 山 鹤鸽词 , 胡震亨认为系李白自 寓之词: “ 意当时有劝白 北依谁氏者, 而白 安于南不欲去, 托为鹤鸽之言以 谢之。 其作于客云梦及岳阳 之日 乎?” 王琦不这么看, 他只不过照字面笺释, 先据 教坊记 及郑谷诗7 6“ 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 清风唱 鹤鸽” 诗句证知 山 鹤鸽为 “ 当时南地之新声” ,复据诗中 所说“ 嫁得燕山胡 雁婿” 、 “ 我心誓死不能去” 之句, 认为此诗“ 当是南姬有嫁为北人妇者,悲啼誓死而不肯去。 太白见而悲之,故作此诗。 ”笔者认同 这种不作深层解读的做法,因从太白 一生考察, 他 “ 五岳寻仙不辞远” , 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南到吴越, 北及幽燕, 并不忌惮北地之苦寒。 胡震亨说李白安于南而不欲北去, 投之事实, 欠缺说服力。 诸如此类不为钩深索隐 之言的例子在 李太白 全集 中 有很多, 皆 体现出 王琦能因其自 然之势而申 述自 己的通达之见。第二节征引的繁富与注释的详赔王琦注 李太白 全集 的一个突出 特点便是 兼收并蓄, 采披萦富: 详引 博据, 考索综核。在资料的占 有方面超过了 前此以 往任何一部李诗注本。 如果说简约是胡展亨的阐释追求, 那么, 王琦追求的便是详尽。 王氏 李太白 全集序自 述道: “ 至于郡国 州县之沿革,山 川泉石之名胜, 亭台宫寺之创建,鸟兽草木之名状, 尤加详考, 不厌繁复, 盖将以为多识之助。 ”王注大量吸收宋代以来众多学者关于李诗的解说设注之辞, 既有前代的杨齐贤注、 萧士赞注、胡震亨注及苏轼、 陆游、 范柠、 杨慎、 唐汝询等人的相关评语, 也包括本朝人如顾炎 武、 丁谷云、 查慎行、 李光地等的研究心得。 如卷二 古风五十九首 其四“ 风飞九千切” 既引杨注、萧注, 又引明徐祯卿之注: “ 落, 脱也,谢也。 ” 卷六 去妇词引明方宏静之说: “ 去妇辞本五言诗, 自 从 二字必衍文也。后又云 自 从离别久 ,岂得重用?” 显然,前辈的解说只要有可采之处, 哪怕是只言片语王注也吸收进来。 征引 清人观点的 情况虽不如引前人那样常见,但为数也不少。如卷四 王昭君二首注引顾宁人 ( 笔者按,宁人为炎武字)之说谓太白此诗用事有误, 顾炎武此说见载于 日知录卷二一。卷一五 渡荆门送别引丁 龙友( 笔者按, 丁谷云字龙友) 比 较李白 诗句“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和杜甫诗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的议论说: “ 李是昼景, 杜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