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黄春喜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一.护士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 主力. 1.医学模式的转变 2.护理质量与人员素质. 3.护理人员工作性质.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全体医护人员提高医院感 染认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 . (1)定期接受院感知识培训.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2.树立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 度. (1)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 作. (2)熟悉各种器械的消毒方法和相关知 识,做好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3)严把无菌物品的质量关,杜绝外源性 感染. (4)加强基础护理,保护患者避免院内感 染. (5)病室每天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整 洁和适宜温湿度.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3.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1)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2)医疗废物的管理.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4.加强护士长在医院感染控 制中的带头人作用 (1)护士长必须起到健全组织 ,教育管理的作用. a.完善部门各项制度. b.健全部门组织领导. c.加强部门感控知识教育工 程管理.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2)加强部门监督,起到控制、实施、管理作 用. a.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b.定期监督控制重点区域感染. c.严格监督重点操作. d.加强控制无关人员的管理. e.加强控制部门重点环节. (终末消毒,公共场所消毒)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5.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防护.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针刺伤 通过被空心针损伤后经血 感染的危险大约为: HBV6-30%, HCV3-10%, HIV0.3%。职业风险-经血传播 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 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 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 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针刺伤 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特 别是护士,有很高的皮 肤损伤率,属于经血传 播疾病如肝炎病毒和 HIV,这些高危人群,在 护理人员工作中有着极 大的威胁。 洗手、戴手套、戴眼罩口罩、小 心利器刺伤、穿防护衣和进行屏 蔽,适当的处理污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洗手和小心 利器刺伤。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普遍预防措施 包括:职业感染-传染给病人 另一项调查又显示,医 护人员感染了经血传播 疾病后也可以通过医疗 过程传播给病人,9组病人HBV感染与牙医有关 1970- 1987年美国公 开发表的文献报道提示 9组病人的HBV感染与被 患乙型肝炎的口腔科医 务工作者的治疗有关。双向防护-新的隔离预防 医疗实践再次告 诉我们,仅自我 防护还不够,尚 须考虑病人,也 就是需要双向防 护的新的隔离预 防指南-标准 预防标准预防 我国于2000年12月下发的医院 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也启 用了这项措施.积极推荐-标准预防 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 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 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 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 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 ,他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成功而有效的措 施, 特别是在预防SARS的传播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不可替代的 作用,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 不仅保护了病人更保护了我 们医护人员自己。双向防护的新的隔离预防(1)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 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 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 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和飞沫隔离。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 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 主要策略。 实施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1)洗手: v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 最有 效的措施。 v我国卫生部规范中要求:要有洗手 设备和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医疗护 理活动前后等情况下认真的洗净双 手。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2)手套: v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 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v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 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v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 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 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 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 替洗手。血标本的处理: 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的试管 内,用密封的容钱送到化验 室,以防止标本在转送过程 中溅撒到外面。手持化验标 本时应戴手套标准预防安全注射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对卫生保健人员不构成任何危害; 注射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社会构成危害自毁不等于安全; 安全式应包含自毁式未使用前状态未使用前状态防自锁卡片特殊的橡胶活塞穿刺圆锥体密封圈未使用前状态未使用前状态使用完毕状态使用完毕状态使用完毕状态使用完毕状态回拉推杆回拉推杆 注射针自动回缩到注射针自动回缩到 筒内筒内减少污染减少污染保护操作者不受意外伤害保护操作者不受意外伤害折断推杆折断推杆使注射器失去再使用意义使注射器失去再使用意义使用完毕状态使用完毕状态医疗废物的处理: 所有废弃的医疗废物,包括 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 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 除的组织器官等,均应放在 有生物危害标记的黄色塑料 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 地点进行处理。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 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 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 腔及鼻腔粘膜。戴口罩程序 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口罩必须完全盖住口鼻,压鼻形,防漏气 口罩避免弄脏,密封不漏气 以下情况应更换 被血液或其他污物弄脏应更换 潮湿或有异味应更换 破损必须更换 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 还要注意卫生,经常洗手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 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 、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 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 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 和环境。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v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 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 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 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v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取。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6)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 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 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 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 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 )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 实。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7)被服: v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 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 污染衣服,应避免清点扰动操作 ,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 境。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8)职业健康安全: a、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 使用任何其他技术和可用器 械设备,有准备、有计划的 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b、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 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 ,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 的地方。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c、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 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 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 设备装袋备用。 9)隔离室 对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放置在专 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当的卫生 或环境的控制,但是专用房间不 是有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协 商病人的放置或其他的选择。标准预防措施包括:隔离室标准预防措施包括:隔离室 隔离室应具备的条件: a、房间内应保持负压; b、每小时换气应在6-12次; c、空气在排除室外或流向其 他区域之前应经高效过滤处 理,有病人在房间时房间门 应保持是关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 : 接触隔离、 空气隔离、 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中不能 预防经由空气、飞沫、接触途径 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3)空气预防 已诊断或怀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除 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之外,实 施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 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 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 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 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 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空气预防 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 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 空气传播。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 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 置。空气预防的措施包括:隔离室v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 菌感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隔离室 。 除了没有其他感染,当专用房 不能有效的隔离时,在病人安 置之前,应请教感染控制专业 人员。空气预防的措施包括:口罩 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 染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 (N95口罩); 易感染麻疹的人们不应进入 已诊断或怀疑麻疹(风疹) 或水痘病人的房间,若一定 要进入时应戴口罩。 如果有麻疹(风疹)、水痘 、免疫者可不必戴口罩。空气预防的措施包括:病人转送 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在 医院传播的唯一目的。只有在 十分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 及运送人员要戴外科口罩,以 减少感染扩散。 为防止肺结核传播的另外预防飞沫预防 已诊断或疑是为飞沫传播的疾病 除实施标准预防之外,实施飞沫 隔离。 飞沫传播又称微粒传播,是指预 防经气溶胶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较大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 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I米左右 。飞沫预防的措施包括:隔离室 放置病人在专用的房间。当专用房 不允许时,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 同病原菌感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隔离 室。 但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日本要求 2米间距)专用的空气处理并不是必 要的。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飞沫预防的措施包括:屏蔽 屏蔽(近距离时) 医务人员需依据标准预防措 施实施隔离预防,在近距离 (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 屏障。飞沫预防的措施包括:病人的运送 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 如果必须外出,病人应戴口 罩。接触预防接触预防 已诊断或疑是为接触传播的 疾病或因病人环境中的接触 传播的严重疾病,除实施标 准预防之外,实施接触隔离 。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 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 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 一般有下列二种传播形式: 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接触预防接触预防接触预防措施包括: 隔离室 把病人放置在专用的房间内,为 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菌感 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隔离室。当专 用病房并未达到理想条件时,在 安置病人之前,应请教感染控制 专业人员。接触预防措施包括:洗手和手套 手套应参照标准预防的建 议。 当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污染的敷料、创伤的引流 物后以及操作时,应戴手 套。接触预防措施包括:洗手和手套 脱去手套后及离开隔离室前 ,应及时洗手,必要时应使 用抗菌剂洗手。 洗手后保证手不再触摸污染 的环境表面,避免把微生物 转移到其他病人和环境。隔离衣 穿隔离衣应参考标准预防的规定。在 隔离室时,如果预期你的衣服将要与 病人有实际的接触,或与污染的环境 表面,或护理病人有便失禁(腹泻) 或与感染的创面渗出物接触时,应穿 隔离衣。脱去隔离衣后、离开隔离室 之前保证衣服不接触可能污染环境表 面,以避免转移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 和环境。病人的运送 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在医 院传播的唯一目的。必须转运病 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有一 定的防护,保证转运过程中可能 导致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的范围, 以防传染和扩散。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为 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在危险中,防止 污染衣服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 传播,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