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中学语文读本语文读本背诵篇目背诵篇目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论语季氏将伐季氏将伐颛颛臾。冉有、季路臾。冉有、季路见见于孔子曰: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季氏将有事于颛颛臾。臾。 ”孔子曰:孔子曰:“求!无求!无乃乃尔尔是是过过与?夫与?夫颛颛臾,昔者先王以臾,昔者先王以为东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以伐为为?”冉有曰: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求!周任有言曰:陈陈力就列,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危而不持,颠颠而不扶,而不扶,则则将焉用彼相矣?将焉用彼相矣?且且尔尔言言过过矣,矣,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龟玉玉毁毁于于椟椟中,中,是是谁谁之之过过与?与?”冉有曰:冉有曰:“今夫今夫颛颛臾,固而近于臾,固而近于费费,今不取,后世必,今不取,后世必为为子子孙忧孙忧。 。 ”孔子曰:孔子曰:“求!君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为之辞。之辞。丘也丘也闻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贫而患不而患不安。盖均无安。盖均无贫贫,和无寡,安无,和无寡,安无倾倾。夫如是,故。夫如是,故远远人不服,人不服,则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夫子,远远人不服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而不能守也;而谋动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孙之之忧忧,不在,不在颛颛臾,而在臾,而在萧墙萧墙之内也。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的国君)主管祭祀蒙山,而且 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氏要 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 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 用辅助者呢?况且你的话错了,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 什么人的过错呢?”冉有说:“颛臾,城郭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县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 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狂言来搪塞 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若是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 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做到这样,本国以外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教(礼乐)和德政(仁义 之政)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归附的人民生活安定.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 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 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宫墙里面.”【评析】 本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 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 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 ,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 三是“是社稷之臣也” ,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本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 “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 ;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 , “是社稷之臣” ;名人名言, “周任有言曰:陈力 就列,不能者止。 ”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 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 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 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 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 “何以伐为?” “则将焉用彼相矣?” “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 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 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此文中后来演化为成语的有: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开柙出虎,季孙 之忧。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鱼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我所欲也;义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甚于生者,故不为为苟得也;死亦我所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恶,所,所恶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恶莫甚于死者,莫甚于死者,则则凡可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以辟患者,何不为为也?由是也?由是则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则可以辟患而有不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为也。是故所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恶有甚于死者。非独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贤者能勿者能勿丧丧耳。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则生,弗得生,弗得则则死。呼死。呼尔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尔而与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之,乞人不屑也。万万钟则钟则不不辩辩礼礼义义而受之,万而受之,万钟钟于我何加焉?于我何加焉?为宫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识穷乏乏者得我欤?向者得我欤?向为为身死而不受,今身死而不受,今为宫为宫室之美室之美为为之;向之;向为为身死而不受,今身死而不受,今为为妻妾之奉妻妾之奉为为之;向之;向为为身死而不受,今身死而不受,今为为所所识穷识穷乏者得我而乏者得我而为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谓失失其本心。其本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 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 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 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 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 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 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 ) ;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 义” ) ,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 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 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 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 ,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 样做了, )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庄子庄子庖丁庖丁为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踦( (2),砉然),砉然向然(向然(3),奏刀),奏刀騞騞然(然(4),莫不中音。合于),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桑林 之舞(之舞(5),乃中),乃中 经经首首 之会(之会(6)。)。 文惠君曰:文惠君曰:“嘻(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善哉!技盖至此乎(8)?)?” 庖丁庖丁释释刀刀对对曰: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臣之所好者道也,进进乎技矣(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始臣之解牛之时时,所,所见见无非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尝见全牛也。方今之全牛也。方今之时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视,官知止而神欲,官知止而神欲行(行(10)。依乎天理()。依乎天理(11),批大),批大郤郤( (12),),导导大大窾窾( (13),因其固然(),因其固然(14),技),技经经肯綮之未肯綮之未尝尝( (15),而况大),而况大軱軱乎(乎(16)!良庖)!良庖岁岁更刀,割也(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族庖月更刀(18),折也(),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发于硎(于硎(20)。彼)。彼节节者有者有间间( (21),而),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若新发发于硎。于硎。虽虽然,每至于族(然,每至于族(23),吾),吾见见其其难为难为,怵然,怵然为为戒(戒(24),),视为视为止,行止,行为迟为迟。 。动动刀甚微,刀甚微,謋謋然已解(然已解(25),如土委地(),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提刀而立,为为之四之四顾顾, ,为为之踌躇之踌躇满满志,善志,善刀而藏之(刀而藏之(27)。)。 ” 文惠君曰:文惠君曰:“善哉,吾善哉,吾闻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 解释: (1)庖(p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 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 ):支撑,接触。这里 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3)砉(h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 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 (4)騞(hu)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 桑林:传说中商汤 王的乐曲名。 (6)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 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 。 (8)盖: 通“盍” ,何,怎样。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体的 自然的肌理结构。 (12)批:击,劈开。郤:空隙。 (13)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 的意思。窾(kun 款):骨节空穴处。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 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 骨上的肉。綮(qng 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 置。 (16)軱(g 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