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 -1 姓名: 学号: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从时间来看确实是很久远了,但好的东西总是不会过时的。就 象牛顿力学对于古典力学领域来说永远不会过时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说,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已经定论的科学。马克思理 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当代仍适用的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 过时,在当代,我们还应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 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 切优秀成果,特别是 18 世纪中叶和 19 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 果。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 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 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二、马克思理论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 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 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 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 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 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 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 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 泽东思想。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 的精神力量,它是我们构建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的现实基础。其他任何理论都 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 宗教都不能够充当这一重任。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 义仍不可或缺,仍有其重要的适用性。 马克思卢纶的基本观点仍适用于当代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当 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化影响力日益俱增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 经济领域的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现了从个体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到国家资 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的转变;实现了劳动从形 式上隶属于资本到实质上的隶属的转变;实现了从无(只有少量可满足生存的 条件)到有的飞越;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资本家的地位作用 发生改变;加强了国家机器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在政治制度方面,政权日益集 中,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扩大、法制建设加强等。这一系列的 变革,客观地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大进步,是无产阶级进行不断斗争所 获得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以“顺应民 心”的结果。在此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 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逃脱马克思总结的规律,只是 越来越有力的印证了马克思的科学预言。而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的一 系列辉煌成果,也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性”的信心。只有让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紧随国际局势和中国实际国情,才能永葆其在中国的生命力,才能最终实 现“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替代”而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历史行 将结束,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预言。四、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理论之一,这足以说明它在中国发 展史上所占的分量,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不会有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也不会有我们今日的平等与和谐。所以,马克思主义要始终坚持。 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 性”的信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 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 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