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6、阅读下列材料:(13 分) 材料一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 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 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 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 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 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 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 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 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 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 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 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 序。序。 (3 分)分)(2)材料二中作者对北宋)材料二中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 了了”的看法如何?(的看法如何?(2 分)分)(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 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 分)分)(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 分)军机处的设分)军机处的设 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1 分)分)(13 分) (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 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3 分) (2)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 攻时失败。 (3 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 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 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 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2 分) (4)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2 分)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 分)97(12 分)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图 1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 2 雅典公民大会碑刻(1) 根据图 1 和图 2,指出图片所体现的政治制度?(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这两种政治制度的特点。(4 分) (2) 扼要归纳以上两种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 (4 分)并 由此谈谈你的认识。(2 分) (1 1)制度)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2 2 分)分)特点特点: :秦秦皇帝专制皇帝专制, ,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雅典雅典: :人民主权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轮番而治(4(4 分分) ) (2 2)影响:)影响: 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巩固和发展。 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2(2 分分) ) 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 2 分分)98 (9 分)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 有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阅读下列图片采煤工业塞北江南请回答:(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 (3 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图 1 发展到图 2 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巨大进步,为 什么? (4 分)(3)以上二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 分)(1)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形成:自治制度。形成:1949 年年 9 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领导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 民族区域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6 分)分) (2)理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性和理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性和 合法性。原因: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使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政治制度更加合法性。原因: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使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政治制度更加 民主化和合法化,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里程碑,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民主化和合法化,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里程碑,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的基础。制的基础。 (4 分)分) (3)共同特点:人民性、民主性。共同特点:人民性、民主性。 (2 分)分)99 (9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 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 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 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 设材料三: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 发展。-江泽民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 分) (2) 材料一语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1 分) (3) 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2 分) (4) 据材料三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 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4 分) (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2 分)分) (2)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1 分)分) (3)中国贫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贫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 分)分) (4)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晤。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晤。B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 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4 分)分)100、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 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 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 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 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 1963 年至 1969 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 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 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 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 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 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 “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 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 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3 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 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 分)(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 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4 分)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 分)(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 分)(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3 分)(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4 分)101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 (节选)4:00 合唱东方红 ,预报节目 4:15 革命文艺 5:30 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 目 6:20 革命文艺 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 体育节目 8:15 革命文艺 8: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 国际时事 11:30 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 对工人广播 12:30 新闻 13:00 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 曲;革命文艺 15:4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 节目 16;00 红小兵节目 16:20 红卫兵节目材料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