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腹诊法在推拿临床中的运用试论腹诊法在推拿临床中的运用一、概述一、概述 腹诊,是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对人体腹部进行诊察,用来识别,判断局部或全身病变为防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的诊断方法。腹诊方法源远流长,它是在内经 、 南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诊断学方法。中医自唐代传入日本以后,腹诊广泛地运用于针灸、推拿两科,日本的记忆东东曰:腹维生之本,百病根于此,固疹病必诊腹。 腹诊法内容丰富,不仅是按胸、腹,实际上包括者望、闻、问、切全部内容,不但运用于内、外、妇、儿科;而且广泛地运用于推拿科。古代医者对腹诊早有论述: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公寓,阴阳气血之发源,若知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 近代医者罗俊常也指出:诊腹方知气血之升降,明脏腑之盛衰。 由此可知,它在诊断学中意义重大。近几年来,我们将腹诊法运用于推拿科检查疾病,受益菲浅,并在治疗某些疾病中得到了颇大的帮助,现将腹诊法再推拿临床中运用的情况,作一整理,请与指正。二、腹诊法的理论依据二、腹诊法的理论依据 1、基本理论有铢内必行铢外 。是腹诊的基本理论,由于胸、腹、胁肋于脏腑;经络和墓穴等有者生理病理的内在联系基于此,凡脏腑急病极其病因病机,则均能在胸腹协肋反应初某些异常征象,诊者可根据征象推断内部脏腑之病变。在生理上, 灵枢脏论曰:复胸腹,脏腑之国也胸胁肋维人体脏器所仓之所,对五脏六腑有保护作用,且脏腑气血皆会聚于胸腹之中。在病理反应上, 素问脏器青石论有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痞病者,身重。虚则腹满肠鸣。飧泻,食不化等等的论述。此外,胸腹胁肋内经络寻因之部位,腹诊可根据症侯出现所属经脉以及经脉主穴的病历反应加以分析鉴别。2、腹部与经络腧穴的关系腹部居人之中部,是连接上下之枢纽,内纳五脏六腑,为水谷之乡、气血之源,腹部经穴密布,有诸如神阙、气海等五脏六腑之精气汇聚集中的要穴,特别是腹部的十二募穴,内通五脏六腑,为窥视脏腑之孔道。在经络方面、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阴维脉、阴跷脉、带脉等经脉主要循行于腹。其余手太阴肺“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下膈,属大肠” ,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下膈,历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下膈,循属三焦” ,足少阳胆经“贯膈、络肝、属胆”,这些经络又皆起于腹和止于腹,即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奇经八脉中除督脉及阳跷、阳维脉之外,也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因此,腹部为全身经脉循行最多,穴位分布最密的部分,是全身经气(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最集中的部位。三、腹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三、腹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操作时医者通常嘱患者全身自然放松,特别是腹部放松,医者的一手或两手四指螺纹面及掌面着于腹壁,自右下腹右肋弓下腹中部左上腹左肋弓下左下腹小腹。若肥胖或腹肌紧张者,可用双手重叠按压法,以左手指至右手背上;如遇精神紧张者,可用手轻轻在腹壁上抚摸数次,以助放松。腹诊法在腹部检查治疗时,可根据腹部不同的外形部位和所触知的变异,从而推测出急病的病因、部分临床症状、预后情况、治疗难易于借以制定治疗方法及步骤等。腹诊法在推拿临床中,对部分急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一些常见急病、多发病,有独特的疗效,并可借助其辨证施治,鉴别诊断以及常见病及推断一些急病的预后。经临床观察,腹诊法可帮助诊断和治疗胃脘痛、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便秘、胃肠功能减退、痛经、尿潴留、遗尿等病症,并可辨别其寒热虚实。还可帮助诊断一些实质性疾病四、腹部部位分布四、腹部部位分布腹位于身体前部,上连胸,下连股,侧临肋,后有背,其性属阴,内藏脾、胃、肾、膀胱、大肠、小肠、女子胞等脏器,为内在脏器的屏障和宫城,有保护脏腑的作用。腹部大体分为心下、上腹、脐腹、小腹、少腹五部分。剑突下方称心下,上腹部相当于胃脘,脐周为脐腹,下腹部系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心下、胃脘、脐腹部又名中焦,内居脾、胃、肝、胆;小腹、少腹部位又名下焦,内居肾、膀胱、大肠、小肠、女子胞等脏器。虽各自的位置不同,但其气皆汇聚于腹,有濡腹润腹之功。并且,通过经络的联系,沟通了内在脏腑与外腹的联系,使腹部不同的区域,又分属不同脏腑,因此脏腑靠腹护卫,腹赖脏腑生化气血充养,内外一体,相互依存,维护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因为脏腑在腹内的分布各有一定位置,且与体表想对应,加之经络的内外循环联系,所以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必在腹的一定部位有所反映。五、主要内容五、主要内容(一)望诊:望诊为四者之先。 有铢内必行铢外, 人体内部如有异常变化,必然会反应于体表。望诊就是用视觉来观察患者腹部的正常于异常表现,以判断急病的部位、性质、轻重和转轨的一种诊法。病人仰卧位,首先望腹部的形态,正常情况的胸骨柄凹于四指成上下屏维正常水平线,凸起上腹明显,中老年患者通常出现肺气不宣,肝气不疏、胃气不和,下腹部凸起明显通畅为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等;全腹膨胀,伴有肠鸣音亢进为肠梗阻,出现肠麻痹,蠕动波消失。腹部包块时现时消,可考虑疝气、腹部波动可见瘦弱或心脏病患者,其次望腹部有明显包块,若出现包块,视包块的大小等,应根据病人的主诉症状,加之望诊,以辨证施以手法。在治疗内脏下垂也就是下垂腹时,以推拿手法向上托,拇指向上晃推,用掌根向上托的推法,以免产生不良反应。(二)闻诊:闻诊包括耳闻和鼻嗅。临床最长见的是下水道不通 ,出现胃肠功能蜕化症,当饮食、水超过一定的时间,以闻给肠中肠中辘辘或用拇指晃推,掌磨腹部时,出现振水声,则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脾不运化的现象。另据观察胃气通畅嗳气频做,肠气则屎气频频。(三)问诊:问诊对于急病的诊断有其重要的探索价值,许多内在潜伏的急病通过问诊得知,因此查问病情需要做细致的工作,务使病人毫无顾忌,尽情倾诉,才能得知其中真情。在询问时,还需观察病人的表情、神色等,临床中腹部的问诊常常是问二便,问饮食、问饮食的量,食后腹痛甚还是痛减,喜食热饮或冷饮;问腹部恶寒或怕热,腹部有无灼热感等;在问腹胀、腹痛的性质即可辨别虚与实,寒与热及预后如何。 金贵要略中指出:痛者腹满,按之不痛者维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由此可见,腹满为一种自觉症状的全腹膨满,但有虚实之分,实者腹满,内容充实,紧张,用力按压腹壁有力;虚证的腹满腹壁张力低或腹壁松弛,亦或紧张,但按之无力。腹满便秘者维实,腹满腹泻或伴有腹水者多虚证。因此,在问明病因症状的前提下,明确诊断,施所手法。(四)切诊:腹壁触摸先触明胸胁部次为上腹,再维脐部,最后维下腹部。其主要鉴别点维下:鼓音维气质或肠胀气;实音维饮食积滞;腹肌的柔和及坚硬度,肠管的柔和度,肠中是否有包块、硬块都应加以鉴别。 1 肿块是实质性脏器,还是由肿大的空腔性内脏、肿瘤、囊肿、炎症组织引起应根据包块的部位、 。大小、硬度、压痛、活动度进行良性于恶性的鉴别。 2 根据痛点鉴别疾病的部位及所在脏器上腹部多维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 溃疡,痛点在剑突偏左侧,十二指肠病变痛点多偏右侧,肝胆急病也表现维右上腹痛点。中腹部长表现脐左右痛多是冲脉寒气凝聚。脐下正中处痛,有气上冲而动痛不休的病在任脉。下腹部如有绕脐痛,其包块按之可移多维虫积。右下腹痛处不移,拒按发热维肠痈。绕脐攻痛,按散坚满大便毕节,心烦口渴,是肠燥,少腹作痛,痛引朝丸为疝气。3 压痛于反跳痛:正常腹壁浅部触诊部引起痛感。腹膜炎性刺激,脏器迅速大或炎变,空腔内脏痉挛以及腹壁组织病变都可产生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标志腹膜壁层以被炎症累积,腹痛喜按维虚;拒按维实,右下腹按之灼热而痛维肠痈。(五)腹部经穴诊病 脏腑在腹部的募穴(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 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属膻中) ,常被选作为相应脏腑在腹外定位之用。如中脘与胃,其左为胃体,右为胃窦、幽门(在中脘与右梁门之间) ,右日月与胆,右期门与肝,左章门与脾,巨阙与胆管,天枢与小肠,大横、腹结与结肠,京门与肾,中极与膀胱,石门与三焦,归来与子宫附件等等,均能反映有关腹内脏腑的症状。在临床中若按压患者的腹部这些穴位,如出现压痛,或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或该穴区皮肤纹理出现粗糙等改变,则表明与其相应的脏器可能有病。此外,阴交、气海、丹田、关元亦可诊断妇科、泌尿、生殖病变等等。常用具体如下:1.梁门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上腹部,脐上四寸,中脘旁二寸。在按压梁门穴时,如左侧梁门部胀痛多见于胃体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若右侧梁门胀痛为胃窦炎、球部溃疡、胃黏膜脱垂。胃黏膜脱垂症,当其胃黏膜脱垂后嵌入球部时,望诊可发现右梁门穴处略饱满,切腹时可触及一软性团块。2.中脘穴为任脉之穴,胃的“募穴” ,位于脐上四寸。若中脘穴压痛,多见胃小弯溃疡、消化不良。3.鸠尾穴为任脉的“络穴” ,位于剑突下,脐上七寸。临床腹诊若见鸠尾穴至中脘间空虚陷瘪多见于胃下垂。4.日月穴为足少阳胆经的“募穴” ,位于期门穴直下 1 肋;巨阙穴为任脉之穴,心的“募穴” ,位于脐上六寸。胆道蛔虫症上腹痛剧烈,钻钻如顶撞,呼号汗出。腹诊时,右日月穴至巨阙穴连线上均有压痛,在巨阙穴处压痛尤为明显,但无肌卫(肌卫是肌肉收缩痉挛,是炎症的一种表现,尤其是腹膜炎的刺激情况下可以出现)想象。经治后自觉症状消失,巨阙穴无压痛者为蛔虫已退至肠腔,如症状未消失则应继续治疗。如个别伴有上腹痛向左放射,并伴肌卫现象,应注意并发胰腺病变;如巨阙穴压痛消失而右日月穴有压痛,应考虑胆囊有继发病变。此外,右侧日月穴压痛还可诊为胆囊炎或胆石症。5.归来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脐下 3 寸,旁开 2 寸。按压归来穴处若有压痛,多见腰腿痛、疝气,若伴有带下者多为附件炎,若右侧痛则为慢性阑尾炎。五、腹诊的辨症及手法五、腹诊的辨症及手法 1、表性的手法:用四指摸推、掌摩法腹部渗透性手法:用点抖、振颤法等。 。 2、向上行手法:用向上行的掌托法,逆时针方向的掌托法。 3 复手按压法:当腹肌痉挛时,右手的力量不够,再用左手掌心赋予右手掌背上、做重量行按压法。4、下行的手法:用四指抹法,掌抹法瞬时针方向的掌抹法。5 深按法:通常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并拢,让病人-合呼吸动作,约上下起伏做三指深按法,目的是探明深部的包块和寻找压痛。 六、腹诊法的运用体会六、腹诊法的运用体会 (一)腹诊法在推拿临床中,不单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其主要作用是帮助诊断一些初、中、后期疾病,只有明确诊断,才能施以准确的手法治疗。 。(二)腹诊法运用于推拿临床,在一定的情况下应配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诊断方法,特别是发现包块及实质性问题时,应结合 B 超、CT 拍片等,方能确诊,得以有效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腹诊法运用于临床,不但就诊治腹部本身急病而谈,更重要的是腹部与整体的联系而论,使得腹诊法更加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