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实验报告农村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实验报告西丰县安民镇中心小学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戴延文内容摘要幼小衔接的对策是长期以来为我们密切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衔接不当将会对幼儿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影响。从整体上看,现今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待我们正确面对,并采取一些有利的对策。本研究尝试从幼儿园工作与小学低年级工作的视角,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着重培养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内在的学习品质。使儿童感到小学的学习有趣味,活动真开心,生活有条理,达到实现幼小顺利过渡的目的。关键词:农村 幼儿园 小学 衔接对策正 文一、前言“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是铁岭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之一。本课题由西丰县安民镇中心小学屈年吉、戴延文同志主持,宋顺福等教师参与实验。计划从 2006 年 3 月开始至 2009 年 12 月止,实验周期为三年。二、课题的提出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说明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小学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幼儿园强调的是生活常规,游戏规则,而小学的各种学习纪律、常规要求、行为规范,都必须遵守。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而小学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只有双向准备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园与小学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保持连续性,幼小共育,顺利过渡,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困难、生活适应困难、社会适应困难等方面,幼小衔接直接关系到孩子能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共同探讨幼小衔接中培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是摆在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研究的课题。课题的界定:采取有效的对策,对幼儿实施教育,帮助幼儿达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滑过度。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运用有效手段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幼儿园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满足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需要;另一方面,小学(一年级)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更接近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接受能力,最终完成孩子平稳过度到小学的目标。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幼小衔接对策这一课题的探究,力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探究解决幼小衔接种种不适应问题,使孩子们从能力上,习惯上及其他各方面都达到成熟水平,并得到健康发展。三、研究的理论根据、原则、目标与假说(一)研究的理论根据研究幼小衔接对策,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需要在综合的教育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揭示幼小衔接的基本规律,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真正促进儿童的适应性教育和素质教育。(二)研究原则1、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儿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素质方面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3、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应该把调动实验人员的主动性摆在第一位,关注实验人员的一点一滴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他们研究的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三)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探索适合农村幼小衔接的有效对策,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2、育人目标:适应时代的需要,以儿童的发展为本,抓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环节,为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行为准备、学习方式提供范式。3、工作目标:以本课题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实践,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四) 、实验假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采用一定的过渡对策,消除幼儿初入小学产生种种不适应的因素,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学前进入到小学,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可能的。四、研究对象本研究第一阶段,研究对象共分为二类型:访谈对象及问卷调查对象。1、访谈对象(本校):幼儿教师、小学一年教师、幼儿家长、小学一年家长、小一学生。2、问卷调查对象:幼儿教师、小学一年教师、幼儿家长、小学一年家长。本研究第二阶段,研究对象为儿童入学前后的对策,共分为三类型:学习适应对策、生活适应对策、社会适应对策。五、实验的主要内容从幼儿到小学生,发生了质的变化,坐立行走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儿童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如生理上、心理上,技能技巧上等方面。教师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所扮演的角色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站在尊重、理解、欣赏、宽容的平台上,从幼小衔接对策的视角看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所开展的活动,实现儿童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方面:听、看、写、做、想的习惯。内在的学习品质:注意力、听力、毅力。2、生活方面:时间观念、自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3、社会方面:任务意识和任务能力、规则意识和规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六、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辅之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研讨法、个案分析法等。在研究中对照比较,逐步提高。1、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旨在研究“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课题” ,属于教育工作中实际问题。在幼儿园老师的冲突与迷思的情境下,拟出实际策略据以行动。一方面透过与小一师、小一家长、幼家长与小一生的对话,形成协同合作关系,共同聚集幼小衔接对策的焦点;另一方面,在探讨问题焦点之后,整理资料、研拟对策、实际行动并随时记录与反思,为达目的而努力。2、文献分析在探讨幼小衔接的对策时,文献收集以焦点课题选定前后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泛收集幼小衔接情景资料及所获内容,有助于进行焦点讨论并为策略发展时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阶段仅限于所选定课题相关的资料收集,包括情景资料、理论原则与相关研究记载。3、访谈本研究第一阶段共进行二次访谈。起步之初,透过开放式的个体访谈,分别与幼儿教师、小学一年教师、幼儿家长、小学一年家长、小一学生的对话中取得不同角色立场的情景资料,进行幼小衔接课题的背景描述。第二次安排团体访谈,邀请幼儿教师、小学一年教师、幼儿家长、小学一年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想法与心得。4、问卷调查:综合策略发展前的文献探讨以及二次访谈内容,进行问卷编拟,拟透过问卷调查将大家所关心的衔接课题加以聚集,并能更广泛的收集情景资料。本问卷为选择课题、进行策略发展的重要依据。5、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讨论、分析、总结等,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操作质量。6、个案分析法:加强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合作,人际交往与行为变化等情况的观察,强化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七、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本研究从 2006 年 3 月运行,至 2008 年 12 月终结。它的运行分为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第一阶段(2006 年 3 月2006 年 8 月):确立课题,启动阶段。(一) 、课题立项我校于 2006 年 3 月,向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立项申请。我们站在尊重、理解、欣赏、宽容的平台上,从幼小衔接对策的视角看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所开展的活动,具体以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究、努力做到幼小衔接生活化、活动化、个性化。1、抓住农村幼小衔接中的关接点,明确衔接的主体是儿童,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要紧紧围绕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滑过渡,需要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恰到好处。2、以幼小工作的专家的意见为依据,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开展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我们将这一观点反应到立项申请之中。(二) 、课题开题会,明确了对研究内容的基本认识我们把“农村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一项措施,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充分认识幼儿园、小学、家庭要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基点,围绕“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核心,全方位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小衔接对策进行研究,必须面对如下基本问题:1、幼小衔接与幼小衔接的对策如何界定?2、学龄前期、初期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特点。3、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小学与幼儿园需要各自做哪些准备,应采取哪些措施。4、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实现学习有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在研究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如下基本认识。1、 “幼小衔接对策”是界定在偏远的农村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研究在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之间如何使孩子很自然地走完这一人生的重要旅程。2、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幼小衔接的对策必须根基于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策略、有极强的针对性,离开了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研究就失去了“对策”的本意。3、本研究课题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由于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校,需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的研究。4、切实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幼小衔接对策研究中,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为实践研究服务,这种服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研究的方法和资源,二是做好实践成果的解释工作。第二阶段(2006 年 9 月2008 年 7 月)为课题运行阶段。(一) 、研究思路逐步明确在课题运行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问卷、访谈活动,查阅资料文献,进行理论探索。二是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在做这两件事的过程中,开题会形成的课题研究的基本认识被展开、具体化。遵循以下研究思路来。1、研究对象:儿童入学前后的对策(1) 、在研究中我们遵循幼小衔接对策的基本含义。幼小衔接的对策是对入学前后的儿童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所采取的对策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较好的促进儿童由不适应到适应,从而达到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实现平稳过渡。(2) 、注意幼小衔接对策与研究策略的区别及联系,突出衔接对策的特点。一定的衔接对策,总是针对特定的任务而制定的,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总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可以说衔接对策是执行教学的一种考虑,而方法和模式是衔接对策可利用的资源。(3) 、清楚衔接对策的系统构成,为拟定并反思衔接对策提供基本途径。从衔接对策的视角看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所开展的活动。关注三个方面:如何组织不同层面的具体对策活动。如何把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的有效指导落到实处,使孩子一步一步地成长。如何实现儿童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我们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2、研究取向:是具体对策的重要议题。在开题时,课题组根据课题的方案制定如下议题,它们构成我们研究的取向:(1) 、学习适应:如何解决听、看、写、做、想的习惯培养?如何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品质:注意力、听力、毅力。(2) 、生活适应与社会适应:如何培养儿童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如何培养规则意识和规则能力。如何培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培养时间观念。如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3、研究的运行系统:小学、幼儿园及家长组成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共同体。由课题组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层面展开活动,课题主持人从中作好协调工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及时反馈活动开展情况,从而使研究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