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业柳州工业柳州“底气底气“:2012 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 4000 亿亿今年以来,柳州先后布置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向人们勾画出未来两三年“新柳州”的模样。龙城人看到款款走来的“新柳州”,不仅仅是城市容貌的变化,还有隐于其背后的强劲经济实力。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一组深度报道“触手可及的新柳州”,敬请关注。 2009 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超 2000 亿元。 从 1000 亿元翻到 2000 亿元,柳州仅用 3 年。 而突破 1000 亿元,柳州从 1949 起整整奋斗了 57 年! 如今,柳州提出:2012 年,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 3500 亿元,力争 4000 亿元,争取三年再翻一番。 去年,广西的工业总产值为 8639.8 亿元。“三年四千亿”,意味着 2012 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相当于 2009 年广西工业总值的一半! 看到这个数字,不少人手心会冒汗。但是,柳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胜友的手心不会冒汗。 1 三年四千亿元三年四千亿元 战略背景战略背景“特殊特殊” 在柳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胜友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本册子,就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 40 个配套文件的影印合集。 文件集册共 650 个页码,足有 3 厘米厚,内容涵盖汽车工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子信息工业、物流业等 18 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当然也少不了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金融支持工业发展等意见。 刘胜友说:“三年四千亿可不是拍脑袋决策,是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测算的成果,在政策上也获得了有力支撑,这个方案的提出有底气。” 柳州的“底气”,源于自治区的强力推动与支持,源于对柳州工业前景的自信。 2刘胜友透露了柳州提出“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的特殊背景: “2009 年,自治区主席马飚参加柳州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会议时,提出广西工业要实施7 个千亿元产业,其中柳州涉及的有 5 个,启发柳州要打造更多优势产业。”后来,经过自治区各部门领导集思广益后,这个思路发展到“14 个千亿元”加“4 个新兴”产业。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了决定,并出台了 40 个配套文件。 柳州工业,占广西工业的半壁江山。做强做优广西工业,必先要做强做优柳州工业。 今年 2 月 26 日,柳州市启动“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时,自治区主席马飚、副主席杨道喜到会祝贺。马飚称赞柳州“目标明确,决心大,措施有力,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值得全区各市借鉴学习”。 2 精细拨打算盘精细拨打算盘 打出打出“四千亿元四千亿元” 在信心爆棚的背后,有一挂会精打细算的算盘。 刘胜友说的“科学测算”,并非空穴来风。 为实现三年翻番新目标,柳州已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测算:未来 3 年,着力推进 29个重点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 600 亿元,新增产值 1892 亿元。 其中,到 2012 年,对重点产业产值规划目标如下: 汽车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1500 亿元,汽车生产规模 120150 万辆,其中新增产值 716 亿元。 钢铁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700 亿元,钢铁生产规模 14001500 万吨,其中新增产值 204 亿元。 机械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600 亿元,工程机械生产规模 78 万台,其中新增产值243 亿元。 化工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200 亿元,其中新增产值 91 亿元。 3以铝金属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250 亿元,其中新增产值 103 亿元。 新能源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200 亿元,其中新增产值 130 亿元。 机电一体化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150 亿元,其中新增产值 75 亿元。 其他产业,力争实现产值 400 亿元,其中新增产值 330 亿元。 根据 2000 年到 2008 年工业投入情况测算,大企业投资 1 元,将带动配套中小企业投资 0.78 元。也就是说,29 个重点工业项目,将带动 400 个以上配套小项目的实施,投资 450 亿元左右,形成产值 650 亿元。 有了产业聚集效应,柳州能没有信心吗? 3 发展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 做强做强“半壁江山半壁江山” 说到柳州工业,不能不说柳州汽车工业。在上面的工业产值规划中,汽车产业成为主力军:到 2012 年新增产值 716 亿元占柳州工业新增产值 1/3 强。 去年 11 月 9 日,柳州汽车产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当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40%以上,比 2008 年提高了 7 个百分点。汽车工业对柳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07%,对工业企业税增长贡献率达到 118%。 柳州发展强劲的汽车工业,不但是柳州的工业支柱,也是广西的工业支柱。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以柳州为中心的汽车工业集群,将柳州打造成年产销超百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广西确立的 88 个汽车工业重点项目,其中 49 个落户柳州,占全部重点项目的 55%以上。 在整车方面,柳州以中型轿车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根据规划,柳州将建成曙光柳州汽车工业园,与丹东黄海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中型客车、皮卡、柴油发动机和轻型车桥;完成 GP50 中型轿车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开发发动机排量为1.51.8 升的中型轿车;以景逸小型多功能乘用车为平台,设计开发两厢及三厢轿车;完成开发新一代五菱之光系列客车。 4据悉,东风柳汽即将上马 B20 乘用车技术改造项目,开发一款具有两厢车及越野车特性的跨界车型,并形成年产 2 万辆的生产能力。跨界车,英文简称为 Crossover,是国际流行的一种新的车型设计理念,集轿车的舒适性和时尚外观、SUV 的操控性和 MPV 的自由空间组合于一身。 在专用车生产方面,将向重、轻、微全系列多品种方向发展。重汽柳州运力公司通过产能提升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专用车 1.785 万台的生产能力;柳州乘龙专用车公司阳和专用车研发制造基地一期技改项目完成,形成年产专用车 1.45 万台的生产规模。 4 组建企业集团组建企业集团 彰显柳州彰显柳州“野心野心” 大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柳州工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优秀工业企业,打造了一批工业品牌。 广西列入全国 500 强企业的两家工业企业中,柳钢是其中一家;广西 28 户大型工业企业中,柳州有 10 户,占全区的 35.71%。柳钢、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东风柳汽等,都是全国知名企业;两面针、金嗓子等都是全国知名品牌。 组建企业集团,工业这个蛋糕做大了,水涨船高,产值自然大幅增长。这是柳州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柳州工业的“野心”到 2012 年,力争培育 36 户企业集团。其中: 100 亿元以上企业 10 户:柳钢、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柳汽、五菱集团、柳化、黄海客车、重汽运力、银海铝业、钢材深加工项目。 50 亿元以上企业 7 户:特种汽车厂、方盛公司、烟厂、供电局、凤糖集团、黄海发动机车桥项目、混合动力汽车项目。 30 亿元以上企业 7 户:两面针公司、鱼峰水泥集团、康明斯发动机项目、维特、云马汉升、正菱集团、柳工建筑机械项目。 10 亿元以上企业 12 户:车辆厂、华力、柳兴制糖、长虹机床、欧维姆、发电公司、鹿化、造船项目、空压机制造项目、轮胎制造项目、破碎机械项目、柳北循环经济项目。 柳州是广西工业的“宠儿”,自治区已明确表示,将支持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系统产品为龙头,实施兼并重组,整合资产、设备、技术和5人才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的汽车大企业集团;支持柳工集团兼并重组和品牌经营,整合相关企业,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和发展。 5 城市更加富裕城市更加富裕 收入收入“水涨船高水涨船高” 工业的发展,让柳州富了起来。人们不禁要问,柳州富了,与市民的口袋有什么关系?会不会发展成“市富民穷”? 刘胜友不认同“市富民穷”,他说:“柳州工业发展,带动了配套产品产量增加。企业效益好了,职工收入就会增加。我相信,每个柳州人都会切身感受到工业化进程加快,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一组数据支持他的看法: 2002 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比 2000 年增长 1.27 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8 倍; 2007 年工业总产值比 2002 年增长 3.48 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1.66倍; 2009 年工业总产值比 2007 年增长 1.45 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1.24倍。 这些数据说明,柳州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比例,基本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成正比。至于 2002 年至 2007 年比例失调,是因为这期间柳州工业总产值“飚”得太快了,城市居民收入不可能也“飚”得那么快。2002 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是 400 亿元,到 2007 年飚升到 1390 多亿;其间,城市居民可分配收入从 7928 元增至 12866 元。 据有关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统计测算,2008 年广西城镇化率为 38.16%,而柳州市城镇化率则高达 48.82%;广西工业化率为 1.80,处在 12 之间的工业化初级阶段,柳州市工业化率达到 5.89,处在 58 的高级阶段,远高于南宁、桂林、北海、梧州、玉林、防城港等主要城市。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 H.钱纳里等人提出的按人均收入水平划分工业化阶段标准,柳州市人均 GDP 已大大超过 3000 美元的工业化中期目标,工业总产值占 GDP 比重已达56.19%,远高于广西平均水平,在广西率先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