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浅谈教越中的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姓 名 张金芬 学 号 53080620311041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批次/层次 062 专升本 指导教师 刘军华 学习中心 云南省滇中终身教育培训中心 2目录目录一、封面-第一页二、目录-第二页三、论文主题-第三八页1、主题-第三页2、摘要-第三页3 关键词-第三页4、正文-第三七页(1)帮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第四-五页 (2)多远体验,因材施教-第五-七页 多元化教学-第五-六页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创新人才-第六-七页5、参考文献-第七八页四、写作日志-第九页3浅谈教育中的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浅谈教育中的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摘要摘要新的教育理念中,传统智力理论注重言语及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 与考核,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独特的智力结构和优势智能。多元智能便 应运而生。面对与传统智力的碰撞,它与因材施教巧妙结合擦出了 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闪亮火花。面对新的理念,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认 识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而众多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应该重新认识一 下自己?面对新的挑战就应该有新的对策,如何实施多元智能与因 材施教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便成了我们探索的主题。突破传统智力 理论的桎梏,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持续发展,这便是多元智能与因 材施教带给我们的新希望。 关键词关键词:多元智能;因材施教;传统智力;消除差异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主体的教育,其核心是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实现的是让有区别的个体能够有差异的发展,实现个人应有的以及可能实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我们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 、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因材施教成了空头口号,根本就无法实施。1983 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许多反思。加德纳的理论对当时流行的认知理论观点(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进行了疑问,他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因而,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加德纳认为:揭示多种多样的人类智能及智能组合,然后对其相应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智能组合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因此他提出了八种智能理论,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1985 年,托马斯阿姆斯4特郎博士结合自己特殊教育的专长,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学之中,这不仅使课堂和跃起来,而且使每个学生都从教学活动中受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师应该接近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要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说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都有自己发展的不同轨迹和空间,但它们为什么轻易地就走到了一起了呢?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因材施教早已作为一条公认的教学原则,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追求“因材施教”的境界,家长和学生也希望老师能做到因材施教。但事实上,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组织形式都使因材施教失去了现实基础。由于学校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说一个班里有 40 个左右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有些学校的班级还可能超出达 50 至 60 人,另外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安排上看,语数外三科的教师均是一人任两个班的教学,这样的班级里,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内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落实同样的教学要求,那里还能做到因材施教呢?现行的学校教育,从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方法,与其说是因材施教,还不如说是在消除差异。从入学年龄看,满七周岁才被允许上小学,这种以生理年龄为标准的“一刀切”的入学制度有利也有弊,利表现在:教师面临几十个年龄、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进行集体教学,便于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益,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弊体现在:强调集体,全班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按一个进度教学,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校中各种统一化的制度和要求,构成教育的生产流水线,教育机器按照统一规格打造天赋不同的孩子,一点点消除他们的差异,他们一直被学校里的统一要求所规训着,他们的个性又如何能得到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无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创造了一些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和主体性的人,致使这种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催生了众多的“差生”。因材施教的无法实施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多元智能遇到了拦路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到底该如何实施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呢?这是笔者的一点建议。一、一、帮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帮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多元智能5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区分的只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八种智能表现出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人显现得较早,有人显现得较迟。受到良好得教育,某些智能就能得到开发,反之,遭遇不良得教育,某些智能就会被压抑,甚至摧残。教育教学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发展的可能性,使他们树立起成功的自信和做人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想办法让其“闪光点”在同学们面前发光。在上海市南翔镇中心学校张琳老师的班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张老师正在讲课,许多同学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只有陈诗豪同学在不停地用手里的纸叠来叠去,不一会儿他叠出了一只小鸟。尽管他的作品与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关系,但张老师却在课堂上展示了他的作品。张老师在一次与他的谈话中又发现,陈诗豪特别喜欢做手工。带着这一惊喜的发现,张老师决定以此为突破,在课下请陈诗豪为她制作了一些上课需要的工具,如纸花等。在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围绕纸花对已经学过的各种句型进行练习。此外,张老师还请陈诗豪设计本班的黑板报,一次,陈诗豪为布置班里的黑板报,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全部作品都贡献出来,同学们仔细地欣赏着这些作品,情不自禁的赞叹时,在班内毫无威信的陈诗豪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在老师的表扬中,在同学们的鼓励中,陈诗豪逐渐树立了 学习的信心。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表明,通过展示学生的强项,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最终走向成功之路。就如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的一样:“在后进生的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的一系列错误,而是努力的寻找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只有找到了长处,才能找到错误的克星,才帮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的根据地。二、多远体验,因材施教多远体验,因材施教 1 1、多元化教学、多元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自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在课堂的教学导入上,可变“一元体验”为“多元体验”,在作业设置上,可变“一元操作”为“多元操作”。下面来看一则多元体验的案例:东阳市实验小学张莎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设计了如下的多元体验练习:、配音:老师把这个故事拍成了动画片,但还缺少几个配音演员,你们想当吗?、配曲:青蛙跳出了井口,天果然像小鸟说的一样无边无际,爱唱歌的6它又忍不住哼起了歌。老师:这里有几首曲子,你们听听它会唱哪一首?(课件播放三段分别表示喜悦、悲伤、羞愧等不同情绪的曲子,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配画说话:小青蛙唱着蹦着来到海边,它看到了许多从没看到过的东西,它请大家帮它画下来,它要让井底的青蛙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告诉它们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由此可看出,老师提供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保障,并且能发挥他们的某一项智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元体验阿訇提高学习效益。 2 2、尊重学生的、尊重学生的“自主自主”选择,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创新人才。选择,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创新人才。让学生“自主”选择就好比把教学情境变成一个“自选超市”,而不是“配给制下的专卖店”。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方式去要求束缚他们,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不同原因,区别的进行教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第二、面向学生大多数,使教学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第三、正确等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第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领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传统教育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教学,用同样的规格和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们进校门时“无颜六色”,出校门时整齐划一,这种缺乏个性的教育不能体现对人才的尊重,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开启学生的智能强项,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选择中创新,在创新中选择。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55 的前面一个数与后面一个数分别是什么?学生甲:前面一个是 54,后面一个是 56。老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乙:前面一个是 56,后面一个是 54。老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下面我们开始上课。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答案,前面一个是 5,后面一个也是 5。7这位老师不知如何回答,便说:“我们下课在讨论吧,现在上课。”可是多年过去了,这位老师也不曾和这位学生讨论过,这位学生突破了常规思维,利用自己的特长想出了一个新的答案。在提问时,这位老师并没有要求学生从主体来看,最后一位同学的想法得不到肯定,这会让他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从而缺乏了自信心。还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寓言二则时,一改以往传统教学把道德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被动的接受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交流各自领悟的寓言故事。结果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彩纷呈的表现方式。语言智能强的学生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采用提问解答的形式,空间智能杰出的孩子把寓言故事画成几幅连环画,音乐智能杰出的孩子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做了绘声绘色的表演每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