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 年 陕 西 历 史 中 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分 析 检 测 数 据 剖 析 答 卷 不 足 搞 好 复 习 备 考 提 高 中 考 成 绩陕西师大附中初中历史学科组 一、阅卷工作概况回顾二、阅卷检测数据分析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一、阅卷工作概况回顾中考结束后,评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市 考试中心负责实施,市教科所负责阅卷质量监测。本着“为考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的高度责 任感,采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分组评卷、流水作 业、质检抽查”的方式,精心组织阅卷工作。组织评卷中落实了“先试评,统一标准;再评卷, 准确赋分;后复查,减少误差”的阅卷程序。整个阅卷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合理、培训到位、 纪律严明、责任落实。阅卷中教师严格履行“标准统一 、认真细致、宽严有度、公平赋分、始终如一”的阅卷 原则。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阅卷任务。二、阅卷检测数据分析 1、试卷结构分析卷型、题型 : 时间及分值: 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板块 分值 比例第卷第卷分值12分28分比例30%70%考查内容与分值比例: 项目题号分值合计比例知识板块选择题非选择题中国古代史13、1419(1)(2)(3)11分26分65中国近代史15、1619(1),21(1)7分中国现代史21(2)(4)(5)8分世界古代史14分35世界近代史1720(1)4分世界现代史1820(1)(2)(3) 21(3)10分合计634040100本套试题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学习板块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史活字印刷术、元朝的行省制度、百家争鸣、韩非子思想、儒家思想、确立统治思想的因素中国近代史海国图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关条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一五计划、两弹研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对未来发展挑战 世界近代史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新经济政策、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 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2011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题号题型考查内容能力层级分值 客 观主 观识 记理解运用13活字印刷术2 14 元朝的行省制度2 15海国图志2 16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关条约217资产阶级革命、工业 革命、新经济政策21819291933年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2题号题型考查内容能力层级分值客观主观识记理解运用 19(1)百家争鸣、五四运动38 (2)韩非子思想3 (2)儒家思想 (3)确立统治思想的因素2 20(1)新航路开辟、第二、三 次科技革命成果38(2)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4 (3)对科技发展的认识1 21(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 活动212(2)一五计划、两弹研制5 (3)世界经济全球化2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5)应对未来发展挑战11.历史试题难度分布与预设存在一定差距,使试 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也不可否认, 这样的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对教育、教 研仍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导向性。2.海国图志、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经济政策 、百家争鸣、五四运动、一五计划、两弹研制等相关 问题的考查,在材料设置、命题方式、角度、设问上 均有一定的创新,虽增加了考生答卷的难度,但也不 可否认,这些考试内容仍然是考生应该灵活掌握的历 史知识和主干知识。 上述列表可以看出:2、西安市历史试卷抽样分析 政史合卷整卷分析:西安市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史试卷整卷分析参数表分析人数:98,119(人)全卷满分平均分难度10064.030.64分数段分布情况: 西安市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史试卷分数段百分比统计表 样本容量:98,119(人) 日期:2011829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11-200-103.2614.4723.9422.9516.3610.225.162.080.720.85历史试卷抽样分析 西安市历史学科试卷参数表(第卷)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1321.50.765 1420.850.41 1520.650.32 1620.750.365 1720.850.43 1820.2250.20从数据显示来看:第卷选择题中13题较容易,14 18题学 生得分率较低。一方面说明试题难度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也 说明考生的综合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市历史学科试卷参数表(第卷)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19(1)(2)63.590.6 19(3)20(1)52.510.5 20(2)(3)52.410.48 21(1)(5)31.280.43 21(2)52.10.42 21(3)(4)42.230.56从数据显示来看:第卷难度系数为0.50,比中考说明的 要求(0.65)难度略大。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考生灵活运用 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这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学法上加以引导,这也向 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成功之处 :(1)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得 较准确、扎实。 (2)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好,能正确理解题意, 明确答题方向,依据材料、依托课本再现知识体系 ,回顾考点、专题,审视问题、分析问题。(3)解答问题能做到史实准确,条理清楚,语 言简练,书写工整。 (4)一些优秀试卷答案,结构合理,逻辑严 密,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和从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回答问题。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如:19题第(2)问选做。“简要谈谈 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考生不仅答出了“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民族精神 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答出了“在当代,儒家思想中仍有适合于 现代生活的内容,它对于稳定社会、改善人际关系、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 有借鉴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优秀答卷说明 :在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认 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历史综合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经 世致用的学科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令人欣慰。 2、不足之处:(1)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不扎实,史 实混淆,造成失分如:材料题的19题第(1)问填空第一部分。考查 道家思想的主张,问“材料一所示的三位思想家(材 料给出了孟子、庄子、墨子的图片及主要言论,并分 别用、表示)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是哪一位?(填字母)(1分)。” 该空本应填“”即道家思想。但由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史实混淆不清, 竟将道家思想张冠李戴为儒家思想或墨家思想,误选 为“”或“”。更有甚者,在填空处填上了“”、“”、“ ”这些让人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错误答案,让阅 卷老师深感吃惊。 又如:材料题20题第(1)问,让学生“依据三则 材料(新航路开辟、飞机试飞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 ),概括16世纪至今,人类活动不断扩大的过程(3分 )。” 20世纪初年,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 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学技术迈出的第 一步。该问题本应答出:“世界相对孤立状况被打破世 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人类以后又相继进入天空、太 空活动,使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主干知识严重 缺失,史实混乱不清,或根本不看材料、不审题,竟 将该题所问的人类活动不断扩大的过程,随意的答为 : “176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发明旅行者 号机车”、“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飞行 者1号”、“1970年东方红1号”。这些答案极有直接抄录劣质速查手册之嫌。(2)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盲目作答 ,造成失分如:材料题19题第(2)问,选做。让考 生“分析(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2分 )。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将“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错答成:“秦灭 六国统一中国的影响”。甚至个别同学答成:“秦朝的人都很听话,也非 常好管教;国家也就非常的好管理”;“韩非子的思 想使秦朝的统治衰减”。考生盲目作答、避重就轻、南辕北辙。 又如:材料题20题第(2)问。让考生“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三(人类航天技术发 展)这类活动的原因和影响”(4分)。 个别学生审题不清,把“原因”错答成了“特点 ”,写成:“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间 相互交叉渗透性强”等。有的学生将“原因”、“影 响”答成了“认识”,或将三者混为一谈,书写内容 虽着墨不少,但不能挽救造成失分的结果。 再如:材料题21题第(1)问。让考生“ 依据材料一(国民党一大宣言),概括武 昌起义后至1919年,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 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 材料一 革命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得从事于改造中国 。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 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循是以进,必能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而为独 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不少考生答该题时存在时空界限不清、概念不清、 审题不清的严重问题。竟将答案写成:19111919年“中国开展了洋务运 动”、“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或“19111919年中国摆脱了贫 穷走上了富裕,实现了独立富强”。更典型的是将实践活动的“特点”答成了活动的“ 过程”,将答案写成:“共产党人熊秉坤于1911、10 在湖北武昌起义;接着1914年发生了新文化运动; 1919年在全国人民压力下北洋军阀被迫释放了学生。 ”这些答案,在把“特点”与“过程”混淆的同时, 还夹杂有不少基本史实叙述上的错误。(3)文字阅读和材料阅读能力较差,不能 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理解偏差,答 非所问,造成失分如:19题第(1)问,个别考生不理解材料 的含义,缺乏将图图片及对应文字材料“天地 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的关键词“天地” 、“万物”转化为“自然”的能力;在19题材料 二中抓不住体现韩非子思想的关键词“严刑、重 罚”;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在审第20题三则材料时,不会从中提取有 效信息,即将材料一中“扩张的时代”“ 新航 路开辟示意图”转化为新航路开辟引起世界联 系加强,材料二中“飞机试飞成功”转化成为 航空事业发展,材料三中“登上月球”转化成 为人类进入了太空活动等; 在审第21题,材料二“新中国19521966 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曲线图”时,不能将“时 期”19531957年的经济成就转化为“一五 计划”的成就等。 由于个别考生严重缺乏基本的文字阅读、 材料阅读和材料转换能力,故不能从材料中提 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结果导致理解偏差,答非 所问,造成失分。 (4)历史学科基本素养欠缺,分析、比较 、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不足,造成失分试卷中凡是简单记忆类、一般再现类题目 ,学生普遍得分较高。凡是涉及到分析、比较、理解、概括、归 纳、运用的开放性问题时,学生则失分较严重 。 如:第19题第(1)问,填空第二部分。 比较、归纳“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 特征”。考生由于缺乏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类比、归 纳能力。竟出现“抗战时期”、“文革时期”、“ 黄金时代”、“五月的季节”、“危难时期” 、“过去的时代”等不着边际的答案。 又如:第20题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