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组组员: 张 浩 易延方 雷 星 莫 童 易 惠 曹 阳执笔人:易延方 主讲人:曹 阳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途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 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 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 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 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 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 ,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 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 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 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 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 对的难题。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 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 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 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 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 的威胁,不可忽视。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 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 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 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 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 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 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 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 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 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 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 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 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 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 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 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 担。对清洁生产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其内涵可 归结如下:(1)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清洁的能源及生产过程 a.选择绿色资源(Green Resources),着重使 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如太阳 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可再生新能源;b.清洁利用矿物燃料,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 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新设备,节约 能源及资源;开展原材料的循环套用和回收利 用,综合利用边角下料和废旧物资,提高资源 利用率,减少对地球资源的耗用;d.强化工艺、设备、原材料储运管理和生产组 织过程的管理,减少物料的流失和泄漏事故;e.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三废”综合治理。清洁的产品 a.产品所用材料应无毒害物,易分解处理、洁 净产品及生存空间;b.产品应具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以及节 能、节水、省电和低噪音等特点;c.产品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 因素,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d.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组成绿色产品的附加产 品。 (2)清洁生产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减少废、污物的产生和 排放,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产品生产和 消费过程与环境兼容,减少整个生产活动对人 类和环境的危害。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资 源的再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实施 资源的合理利用,减缓资源的耗竭。 (3)清洁生产应贯穿于两个“全过程”:生产的组织全过程。即从产品开发、规划、 设计、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采取必要措 施防止污染产生。物料转化全过程。即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生 产、产品使用甚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必 要的措施,实施污染控制。 (1)综合利用资源(原材料和能源等),开 发二次资源(例如,利用“废渣”“废气”等)。 (2)在绿色生产过程中防止物料流失,对废 物要进行综合利用。 (3)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开发更佳的生产 流程。 (4)提升产品设计,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5)改进和发展绿色技术,搞好污染防范及 末端处理。此外,政府加强科学管理,创建无 废工业区,推广绿色生产。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 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 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 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 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 、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 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 ,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 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 值观)。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 用品的消费嗜好(如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 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 。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四 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 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 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 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 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 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 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 排的巨大潜力。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 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 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 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 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 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 生,自然滋润。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 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 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 下面膜纸的香气;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 ,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 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 次性的餐具。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 电。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 子。10.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11.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12.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 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13.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 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 锻炼;14.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 行车,或步行。15.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 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0.218kg的碳排放量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0.621kg的碳排放量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045kg的碳排放量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0.096kg的碳排放量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0.041kg的碳排放量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0.22kg的碳排放量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0.48kg的碳排放量少烧1kg纸钱,就减少1.46kg的碳排放量少丢1kg垃圾,就减少2.06kg的碳排放量少吃1kg牛肉,就减少13kg的碳排放量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量省一吨水,就减少0.194kg的碳排放量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的碳排放量如果一天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可以每天减少 21.173kg的碳排放量如果全中国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 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29642200000kg的碳排放 量,约合3x106吨如果全世界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 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1058650000000kg的碳排 放量,约合1.1x108吨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 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 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 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 ,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每个中国公民有责 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 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 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 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 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 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 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 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 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 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和未来的希望。THE ENDT H A N K S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