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昆山市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第一部分(26 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斑 b( ) ku( )梧 随心所 y( ) 洗耳 gng( )听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 分)在乡村,随处可见争颜斗艳的野花,随处可闻清翠婉转的乌鸣。清晨,公鸡潦亮的叫声就是我们的闹铃;夜晚,虽没有流光溢采的霓虹灯,却能够享受满天繁星闪烁的愉悦。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 分) ,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夕阳西下, 。 ( 天净沙秋思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 , , ,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4名著阅读水浒传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写出这一段故事发生的地点,并简单介绍“墙缺边立着”的“官人”的姓名、身份,以及他来到此地的缘由。 (5 分)2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将它概括成一个句子,写在段首横线上。 (不超过 15 字) (3 分)_ 。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 ,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 ,通称昆曲。第二部分(44 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9 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A 无奔走之劳矣 B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C 言和而色夷 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下面哪一句的语气与其他几项不相同?(2 分)A岂他人之过哉? B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何陋之有?(陋室铭 ) D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8根据文意,说说东阳马生学有所成的原因。 (1 分)9选文如何表现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强调他们学习条件的优越有什么用意?(3 分)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 10 题。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疑不然也。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1113 题。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 “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11选文第一句突出了怎样的环境特征?放在该段开头有什么作用?(3 分)12孔乙己的腿分明是被打断的,为什么要说是“跌断”的?掌柜分明知道缘由,为什4么还要一再追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 分)13从表达效果看,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句能否改得简洁些?为什么?(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14 一 16 题。俯而学与仰而思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 ,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学习方法。“俯而学” ,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要树立“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但要真正学得“学问” ,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 ,不“俯”下身去学是不行的。“仰而思” ,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 “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孔子告诫我们:“ 。 ”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14根据文意,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语句。 (2 分)15选文第二段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此处引用是否恰当?为什么?(2 分)516选文第三段中列举赵括和司马迁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 21 题。踏雪寻春牛宪纲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 ”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 ”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竞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6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j 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17说说“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一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分)18选文第段的划线句子,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行文的连贯性,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 分)19第段中,芦苇遭受火焚雪欺,却依然不死,泛出新绿。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古诗句与此情境相似?请把它写下来。 (2 分)20请以第段为例,结合相关语句,分析选文是怎样紧扣“寻春”来展开叙述的。 (4分)21自古以来,绘春、咏春、颂春的诗文不计其数。比较朱自清的春 ,说说本文在选材和立意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4 分)第三部分(60 分)22作文。 (60 分)请以“又见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8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