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在生活中积累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 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 得有用的知识。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 活”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资源”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和运用知识。 首先,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真实的故 事以及学校建筑、环境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教者可结合语文教学组织学生 参观校园、举行游戏、比赛、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进行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以 及写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如我们教学生识 字,就可引导学生关注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食品上的说明,学校的每一块标 语,家里、社区等一切有字的地方。这样的认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是生动的、 形象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如寒假里,我们让学生收集春联,向家长求证相关春联 的寓意,上网去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开学初让大家在课堂上交流,让他们读一读,说一 说,背一背。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但积累了多条春联,又较好地了解了春联这一民俗文 化的特点。 另外,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 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儿童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如让学生回去采访父母,了解他们的 职业特点;跟父母上一天班,学习一点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可根据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 计语文作业 。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 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些知识,孩子们 在书本中又怎能学到呢? 总之,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二、 、 在生活中感悟 感悟是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体验,要达到感悟的境界,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一是教学的催化,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高度。感悟的可以是人、事、物,或是某个情景。 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中受到某种感悟,达成心灵的共鸣。但是,当我们把学生感悟 的心灵引向生活,内容就更丰富起来了。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其实,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 们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就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 如何创设这种生活情境呢?首先,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有生活气息。有时几人 围坐,像个小家庭;有时围成一个大圆圈,像个小小俱乐部;有时组织学生辩论,还可以将桌椅排成“两军对垒”式;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甚至可将桌椅全部撤去,给他们更自 由的活动空间。其次,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充满生活情趣。如在教室里建立阅览角、生物 角、科技角等,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盆花、种子 成为孩子们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航模、车模、电子作品成为他们的实验标本此外, 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模拟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教室里有时“春色满园” 、 “雪 花飞舞” ;有时还可成为“一家商场” 、 “一条公路”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不再是 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置身于这种生活的乐 园中,孩子们怎能不神采飞扬,活力四射?他们的心灵怎能不在课堂上放飞,与作者共鸣呢?、把握生活中的教学契机 儿童天生好奇、爱玩,我们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并不丰富的 生活中捕捉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语文素养。 记得有一年冬季的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讲课时,外面降下了一场罕见的大 雪。喜欢雪是孩子的天性,面对这“数年一遇”的“漫天飞雪”给学生所带来的令人赏心 悦目的美好景象,我中止了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打开教室的门 ,让他们到操场去滚雪球、打雪仗、赏雪景、观察雪花的形状。孩子们没想 到老师会这样“特赦”他们,玩得可谓尽兴。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惊奇地发现:雪花的形状 竟然有几种呢! 我让他们画下雪花的形状,又指导他们通过“看、听、摸、想”来描写这场 雪。无疑,孩子们有了写的“资本” ,又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一篇篇观察细致,描写到位, 想象丰富的佳作出现了。 还记得在一次行军活动中,我们来到乡村时已是晚霞满天,走上大桥时,看 到河面上一半紫红色一半蓝黑色,夕阳的余辉在水面跳跃不定。我就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 背起了白居易的暮江吟 , “一道残阳铺水中” 。这样的句子就像一幅画一样永久地镌于学 生记忆深处。 由于老师把握住了生活中的偶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能呼吸 自由的空间,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想,这样的学习比多做几道题或是多讲几篇文章来得更 有意义。 、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 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以人为本,这是新课标的理念。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 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赋 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跟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 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就必须组织一些观察、访问、调查等 活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 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 课文,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 植物才会变得更有情趣。再如学夕阳真美可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 学云房子就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在生活中体验 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也说:“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 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 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 如果有意识地把课堂向社会进行延伸,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 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 生活的机会。 1、结合语文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教 师除了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外,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旅游、 搞社会调查等,真正让他们到生活中去体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往等能力,全面提 高语文素养。如教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拍摄周围 污染环境的镜头、搜集有关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具体事例或数据,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 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完课文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环保公益广告,画宣传画,写报道 稿等,号召全体公民保护环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体验了生活,而且受到了深 刻的思想教育,这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2、结合专题教育活动进行语文实践。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 “教学做合一” 。在生活中运用 也是一种学习,只是这种学习是进行式、操作式的。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教育活动,都是为 孩子们体验生活搭建的大舞台,同时又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好课堂。教师要不适时机地为学 生安排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为班级的中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一些 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在校运动会 上当小记者等。 今年“三八”妇女节,我们针对现在的孩子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 缺乏怜悯与感谢之心的现状,举行了“给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如果妈妈不在家的可给 其它家庭成员洗) 。要求他们体验一下关爱亲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请看一组学生习作: “妈妈惬意地穿上了我为她晾干的鞋子,轻轻地拍了我的头说:女儿 长大了,懂事了。 ” “今天是我第一次给爸爸洗脚,当我的手放在热水盆中为爸爸搓脚时,爸爸 笑了,我也笑了。我觉得爸爸开心是我最大的快乐。 ” “爷爷脚上有坚硬的老茧,脚板也开裂了,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而我 曾经还嫌他烦,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 生活是多么需要这种回报之心!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懂得了人情,懂得 了亲情,懂得了爱应当怎样付出。这种体验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才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 文实践能力, 更可贵的是,它还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情、点滴意挖掘出来教他们学会 了做人。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学活 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只有让丰富多元的生活与语文教学 有机融合,才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才可以涵养孩子的审美观,才可以奠定孩子们宽厚 的人文根基,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http:/www.dysx.net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成尚荣:构建生活的课堂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1.8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语文知识从实践中 来,要通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要从文本出发,联系生活,拓展空间,创 新形式,同时给予充足的时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 度统一,因此,语文教育的目的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的内涵是“以语 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的融合” 。这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能力” “方法、习惯”三个维度 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语文素养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 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 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 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注重在实践中学 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语文, 我们每个人从说第一句话开始,也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会的。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既是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所谓语文实践,我以为应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涵盖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 基本能力的培养过程、语文课外活动课的过程,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全部 过程,以及在上述各个领域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实践等诸多方面。为此,我 们要构筑起开放性、立体化的大语文实践平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努力 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不拘一格学习语文、实践语文,使之在课内外语文实 践中能“优势互补”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笔者提出 以下几种做法: 一、体验文本,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 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 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 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特别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