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我国教育优先项目投资孙菁华 陆正华摘 要 教育投资是作为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我国目前教育投资不足,成本上升,且规模偏低,必须增加优 先项目的投资,提高教育平等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教育 优先项目 投资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 这种投资被视作提高收入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技术更新、经济改革以及知识的飞速增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了更频繁的就业变化,这就给教育确立了两个关键的优先项 目:一是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对确实能获得新技能的有适 应的人才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必须支持知识的传播。教 育是一项可靠投资,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教育可以提高收入; 对社会来说,投资于教育能提高人均 GNP,减轻贫困,并 能支持知识的传播,增加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如世界银行高级教育学家 George Psacharopoulous 对教 育的投资回报率问题进行大量的跨国计算比较后发现,教育2有着很高的个人和社会回报率(见表 1) ,特别是对低收入 国家,一般都在 20%左右,远高于对实物资本的回报率。表 1 教育投资回报率 (单位: %)社会回报率个人回报率 国 家 分 类初等 教育中 等高 等初等 教育中 等高 等 低收入国家(USD610) 中低收入国家 (USD2450) 中高收入国家 (USD7620) 高收入国家(USD7620) 世界平均23.4 18.2 14.3 n.a 20.015.4 13.4 10.6 10.3 13.510.6 11.4 9.5 8.2 10.735.2 29.9 21.3 n.a 30.719.2 18.7 12.7 12.8 17.723.5 18.9 14.8 7.7 19.0资料来源:世界发展(1994)P13251343教育投资是对有形资产投资的有益的补充。在宏观经济 政策良好的状态下,这两种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最高。教育投 资带动了数代人减轻贫困的过程,因为人们受到的教育越多, 就越有可能确保对子女的教育。明治以后日本经济的迅速现 代化,被认为是长期教育积累的大量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典 范,19051960 年的 55 年中,教育支出增长达 22 倍,是 国民收入增长的两倍多。而对美国 19301960 年 GDP 增 长率所作分析表明,在年均 2.9%的增长率中,有 25%以上 来自劳动力受教育后素质提高的结果。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3家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多受 4 年教育的农民种值作物的收成 高出平均水平的 9%。 显然相对于其它各种投资方式而言,教育具有更高的报 酬率,更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 我国目前教育投资状况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教育投资在持续、稳定地增长。 仅“八五”期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达 3554.22 亿元,年均 增长 19.27%。而 1996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 2262.34 亿元,比上来的 1877.95 亿元增长 20.7%。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支出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 1995 年为 75.16%,而 1996 年为 73.89%,下降 1.27 个百分点。全国预算内教育拨 款增长速度(17.85%)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18.01%)0.16 个百分点。全国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做到了预算内拨款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 度。虽然,财政教育拨款向基础教育倾斜,毕竟是“穷国办 大教育” ,占世界公共教育支出 1.07%经费要负担世界学生 总数的 17.6%。围绕着教育优先项目的投资,仍存在许多问 题。 1、教育投资不足,成本上升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制订了本世界末 教育支出占 GDP4%,预算内教育拨款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 入 15%的硬性指标。尽管国家一再强调教育的重要地位,4但由于财政收入在 GDP 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教育投资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从 1991 年的 2.85%,到 1996 年仅占 2.44%,教育投资连年下降。表 2 财政教育投资占 GDP 比重 (单位: %)年 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教育投资占 GDP2.852.732.522.522.462.4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全国教育经费执行统计公 告有关数据计算而得由于物价上涨,教育的实际平均工资由 1990 年的 2117 元,上升到 1995 年 5435 元,生均成本上升。由于各级学校 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引起教育投资的绝对成本额的增加。特 别是知识深化,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由 1990 年的每所 1919 人,扩展到 2757 人,提高了 28.5%,由此使教育投资费用 推向较高等级,形成教育成本上升的结构性压力。 2、 小学的教育规模偏低,有效资源未充分利用。全 国小学平均每所从 1990 年的 159 人,到 1995 年平均每所 197 人,略有提高,但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相比,远未达到。 特别是农村学校规模过小,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使生均费用 增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仅如此,1995 年小学平均师 生比仅为 1:23,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而师生比每5提高 50%,则能使生均成本降低 15%。 3、 教育投资的地区不平衡。我国 1994 年进行事权和 财权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在教育提供上居于主 导地位,负担着约全部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投资近一 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浙江、江苏与中西部经济落后 的安徽、贵州、甘肃省高等教育拨款之比,由 1990 年的 1.6 倍,扩大到 1996 年的 2.2 倍。而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差距 2.7 倍。由于财政收入的减少,西部不发达的地区预算内教育经 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虽然国家财政贫困地区 教育进行了转移支付,但绝对金额有所下降,从 1990 年的 1.49 亿元,下降到 1.25 亿元。二 增加教育优先项目的投资对策在当前的条件下,我国的教育投资应树立优先项目的投 资策略。教育优先项目为教育确定了两个关键的优先项目: 教育必须满足经济对确实能获得新技能的、有适应力功能的 日益增长的需求;教育必须支持知识的不断传播。 1、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资 应当有效平等和持续地为教育配置新的公共投资。公共 投资能产生最高效益的方面是基础教育。因此要选择使用教 育经费,将预算内教育拨款集中于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基础教育。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距,造成财力悬殊,为6保证基础教育资金来源,中央可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核定 基数,不足部分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行。 2、增加非政府资金投入 尽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在本世纪末使教 育支出占 GDP 的 4%,鉴于目前的财政状况,可能很难实 现。按 1996 年计算占 GDP 的 2.44%,教育经费缺口为 1057.6 亿元,仅通过财政筹措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应拓宽筹 资渠道,吸引非政府部门合作,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 在财政教育拨款持续增长的同时允许学校有一定自主权:收 费、贷款制、教育基金建立以及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设立奖 学金等形式,企业与学校互补,解决学校资金不足。 3、重视提高平等教育程度 教育平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人接受基础教育 即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政府职责,确保合格有潜能 的学生不会因贫困或性别而被拒于教育门外。要提高平等程 度,须采取财政和行政措施,提高财政支出比重,建立科学 的预算分配体系,规范教育收支标准,增加教育拨款程序的 公平性和透明度,使教育投资真正投入到基础教育上。在此 基础上国家可设立教育基金,专门扶持经济落后地区的基础 教育,使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教育水平提高互为促进。 教育投资是一项政府性很强的事业,它直接影响着国民 经济及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育投资必须优先得到保障。7参考文献1、 中国教育年鉴 (19911994) 2、 中国统计年鉴 (19911996) 3、中国教育报 ,1997 年 11 月 15 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