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编者按】 2005年3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在天津联合召开了 “世界历史博导论坛”,与会学者就我国世界史研究与教学问题, 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讨论,关于 “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 即是其中之一。现将其中五位学者的 发言整理发表,并希望这个问题引起更多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世界史体系刍议何芳川(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史体系问题的提出,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一个标识,也是一种文明自 觉、 文化自觉。具体而言,这是人类对自己作为人类、 特别是进入文明以来所经历过的客观 进程,进行全面、 深入和总体性回顾与反思,从而在主观上对这一进程错综复杂的运行,做出 规律性和阶段性的判断。一人类对世界史体系构建的客观条件,至今尚在成熟的过程中。 先看中国。古代中国史学固然有着悠久的传统,但作为一门前近代的学问,其观察外部世界的眼 光,一直停留在 “天朝” 观的水准上。只知中国,不知世界,这就当然谈不上什么世界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间,中国积贫积弱,首要的任务乃是救亡图存。一切近代 科学,根底均十分薄弱,其中,世界史学尤甚。可以说,除少数几位学者如雷海宗先生等前 辈,有着相当的世界历史方面的造诣,整个中国,几乎谈不上世界史研究,更遑论体系?!1949年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史学界开始在薄薄的基础上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史体系。从学科建设的规律上看,这是一种超前行为:学问的根基还未夯实,就忙着搞体系。 可惜,就连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史体系的构建,从一开始就在 “五种生产方式” 等禁锢之下, 误读而且偏离了马克思。以后,又在 “阶级斗争为纲” 的年代里,被进一步推上了歧途。其悲 剧,是一个巨大的反弹。结果,反复地将孩子同洗澡水一起倒掉,最后连本来应该相信的也不相信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学术视野大开,资料、 外文功夫大进,对于国外、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史学研究、 史 学理论与方法甚有了解。这样,世界史体系的问题,就自然提上了日程。然而,实事求是地 说,无论从理论、 方法还是学科研究基础方面考察,世界史体系构建任务的客观条件,仍然相 当单薄,尚在成熟中,需要一个相当长过程的静下心来,认真积累。在可比的领域内,同国际 学术界进行世界史诸问题的核心对话。再看国外的状况。 西方史学,上溯希罗多德。中国地大,我太史公足不出大汉国界;希腊地小,“历史之父” 则动辄出国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的世界史传统,从根上就比较发达。自近代以来, 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发达行列的西方,一切近代科学均处领先地位,史学也不例外。西方的世 界史研究,积数百年的基础,早在那里构建其体系了。但那体系并不科学。由于 “欧洲中心” 论的支配,西方的世界史体系,谬误甚多,亟待重 建。二战以后,西方学者不断有人从此一体系中杀出。这一类 “反戈” 理论,尽管均各有其精 彩,但从总体上看,只能说西方的世界史学仍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阶段。就西方史学 界整体而言,“欧洲中心论” 的世界史体系,至今还难说已退出其学术主流。二那么,21世纪的中国世界史学人,我们应该在世界史体系构建中,努力作出什么样的尝 试呢?我以为:我国学术界同仁的世界史体系观,应该向着一个共同的怀抱聚合,即:以一种 开放的、 包容的、 多元的态度,努力构建中国的世界史体系;并将其贡献给国际学术界,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积极推动处于不断变动、 不断发展的世界史体系的构建。 具体而言,就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鉴别地汲取当代国际史学及社会科学的 一切新理论与方法论,汲取当代国际史学及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考察人类文明形成与发 展的整体轨迹,揭示其律动的阶段性,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世界 史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 果”。我们的任务,就是以文明发展为线索,勾勒出这一结果是怎样萌生、 发展与逐渐成熟 的进程,并揭示出这一进程即人类社会架构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与变迁的规律性与阶段性。 以人类文明为经纬线来编织世界史体系,其图景则如何呢?欧洲中心论坚持欧洲始终 中心的观照;亚洲或中国中心论则会走向另一极端;更有甚者,有的论断索性否认有中心存在。本人以为,上述各论均不可取。不同的文明时代,实事求是地讲,应有不同的观照。三世界历史体系是否可以大略概括如下:5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11 前文明时代:原始社会,如万花散落,缤纷于世界各地。这里应强调的是,要特别注 意突破原来已有原始社会的眼界,以万花散落的无中心意识,求、 考察世界各地新的原始 聚落发掘成果,从而对人类文明起源有一个更为开阔因而也更为贴切的认识。以中国为例, 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先囿于黄河,又囿于黄河、 长江,现在视野已遍及全国。观察中国 如此,观察世界亦当如此。21 古典文明时代:由前文明的万花散落,进化为上古文明的百花竞开。这里要强调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来不平衡。其上古表现之一是幼弱的文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和自 然、 社会等外因,大批消亡,或者某些文明基因变换载体。到了古典时代,终于在分散中聚向 几个文明中心区。当然,此一聚向,乃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聚向的古典文明区,突出的有两 个,一是希腊、 罗马的地中海文明区,或地中海世界;一是中华帝国的东亚文明区,或东亚世界。而两河文明区、 印度河文明区,等等,在居中的地位上沉浮。自东向西:东亚大陆农业文 明 中东南亚农牧文明 地中海海洋商业文明。中东 南亚文明带,由于介于中间, 终于成为一个文明的双管漏斗。一是沟通东西,一是其自身文明的双向输流。31 中古文明时代:原始社会瓦解后的早期阶级社会文明中普遍出现了最容易产生的奴 隶制剥削形态。然而,除个别如希腊、 罗马文明外,占据古典文明主流的,仍是自然经济下奴隶制以外的各种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状态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中 古文明,即我们所谓的封建制的诸种文明形态。在这一历史时代,西方基督教文明、 中东南 亚伊斯兰文明以及儒学或儒佛道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或东亚文明,均进入高水平的发达阶段。 人类文明从前文明时代的无中心,到古典文明时代的两大中心,发展到中古文明时代的三大 中心。此时,旧大陆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文明,如撒哈拉以南非洲诸文明等,虽然仍在不断涌现、 发展并各具特色,但总体上看,都或多或少受到三大文明中心涡流式的吸引、 影响和支 配。三大文明中心之间,彼此处在大体同一文明高度的平台,相互交流、 冲突:基督教文明中 心与伊斯兰中心之间,以冲突为多;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以交流为主。总体态势,呈 自东向西倾斜状态,即伊斯兰与中华两大文明中心,对西方基督文明中心呈高屋建瓴态势。 另外,此时新大陆印第安文明,尚未进入旧大陆文明矛盾统一体,因而在其脆弱的古典文明阶段沉浮着,自成一体。41 近代文明时代:即近代西方首创的资本主义时代。从比较正规和准确的意义上讲, 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此时,应该承认有一个中心,即欧洲中心或西欧北美中心。这不是 “欧洲中心” 论,而是对客观历史的尊重!应该强调的是,尽管欧洲或欧美是中心,但绝不可 忽略东方(亚非拉)在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构建中的贡献,相反,要大力发掘、 认识,大书特书这一贡献,这是我们承认欧洲中心,又严格区别于 “欧洲中心论” 的地方。51 现当代文明时代:以二战结束为界,或者讲自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为界。从人类历 史长河看,我们甚至可以说20世纪中叶以后是从近代(Modern)走向当代(Contemporary)的 过渡期。人类文明,再次从一个中心即欧美中心走向多元。以其为起点,向着文明全球化进 展。这一进展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人类真正的理想 消灭一切阶级、 剥削的文明全球化。那要经历千百年的历程。这一进程,充满着艰巨的建设任务与矛盾、 冲突及斗争。在当前, 是欧美文明普世的单边主义与全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明一律平等的多元主张之间的矛盾、6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3期冲突与斗争,并在这种长期的矛盾、 冲突与斗争中展开后者日益占据上风的交流、 合作的世界史。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现当代史,刚刚开始,正处于初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 正在我们面前展开的现当代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世界各国人民大众卷入文明的创造,人民大众也正将以前所未有的文明智慧,主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学人、 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时代的前驱,理当有着更高的文明自觉。关于开展 “世界史” 研究的几点思考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世界史” 的内涵“世界历史” 在我国通常指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也就是没有中国的 “世界” 的历史。在实践中,它往往成为许多国家历史的相加,若能把所有国家加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世界”(事实上这一点在我国目前还做不到,对很多国家的研究现在还属于空白)。但我现在提倡的是建立一个新的 “世界史” 分支学科。我说的 “世界史”,不是指在我国学科分类中人们通常所熟悉的 “世界历史”,而是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历史的整体发展。这应该是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它的地位和 “国别史” 、“地区史” 及其他分支学科同等,但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这个学科考察人类的整体历史,考察人类文明在不同地区的产生、 发展、 交往、 对抗、 融合、 扩散等过程。它探讨一个地区的文明,对其他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同地区人类的不同生存方式,除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与发展逻辑外,是否还存在横向的互动?人类历史是否存在运行轨迹,如果有,是什么?等等。这些就是 “世界史” 应该主要关注的问题。总之,这个新的分支学科关心的是世界整体的历史,它不是地区历史和国别历史的相加,而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观察与思考。二、“世界史” 的过程从 “世界史” 的角度观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看出它经历着 “从分散到整体” 的过程。吴于廑先生曾提出 “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的概念,他说这是 “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吴先生提出 “从分散到整体” 的世界史观,为我们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7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总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第104页。思路。我在 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一文中,曾提出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 由面到片、 由片到圈、 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 “点” 、“面” 、“片” 、“圈” 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 “圈” 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 “世界文明” 。我曾引用马克思、 恩格斯的这一说法:“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的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 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 “世界历史” 。因此,从 “世界史” 的角度看问题,“圈” 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 “从分散到整体” 的发展。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 “全球化” 。三、“世界史” 的分期研究根据以上对 “世界史” 内容与过程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对世界历史几个公认的分期阶段可以做以下认识,从这些认识中可以确定 “世界史” 分期研究的对象、 内容、 范畴和侧重点。11 “上古时期” 文明产生的时代:文明的产生与农业的出现密切相关,一般的说法是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