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家天地 2012 年 第 1 期 中旬刊与假设一致。根据融资优序理论, 企业的融 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 债务融资、 股权融 资。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其自身产生现金流 的能力一般较强,所以可以较少的使用债 务融资。 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这与假设 一致。一般处于成长中的企业, 其所需要的 资金便越多,而资金的主要来源应该是银 行贷款。从表 2 来看, 山东上市公司的增长 性均值有 19%,说明最近几年山东上市公 司从总体上看发展迅速, 资金需求旺盛, 因 而负债率较高。 非负债税盾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这与 假设相悖。非负债税盾可以起到抵税的作 用,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无须再刻意追求 债务的抵税收益,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便应该降低,因而非负债税盾与资本结构 负相关。但考虑到山东上市公司主要以制 造业为主,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原因并不 是为了抵税收益而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生 产。因此,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可能还有其 它原因。 资产担保价值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这与假设相悖。抵押资产的价值对于企业进 行债务融资有极大的作用,抵押资产价值 越大, 越容易借入资金。因而, 资产抵押价 值理应与资本结构正相关。可能企业管理 层一般不会拿基本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作为 抵押换取借款,因而在决策时较少考虑抵 押价值这一因素。 所得税率与资本结构呈正相关。这与 假设一致。债务融资的利息费用可以再税 前扣除, 企业可以获得抵税收益, 因而税率 较高的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升债务比例来 避税。 相关改进建议 上市公司要合理的选择资本结构, 合 理确定债务与权益的比例,使自己能够获 得长久发展的生命力。从表 2 可以看出, 山 东版块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47.5%, 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最高 的达到 90%, 而最低的只有 6%, 这说明有 些公司财务政策过于激进,忽视了伴随而 来的巨大的财务风险,而有些公司财务政 策则过于保守,没有合理的利用债务的抵 税效用。如何平衡债务和权益的规模, 需要这些公司管理人员仔细斟酌。 企业规模仍然是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 关键因素。而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根源在 于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积极稳妥的扩大企业规模才是在激烈 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最好办法,每个管理 人员都应牢记于心。作者简介 边宝奇 (1988.2- ) , 山东济宁人, 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 企业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周文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业经济管理 专业, 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刘莉莉、 陈小利,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2009 年第 5 期。 2曹晓明, 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分析 J.科技创新导报.2008 年第 10 期。 3张小媛,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 证分析基于高新技术类实例 J. 财会通讯. 2010 年第 2 期。众所周知,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 它蕴藏着企业的价值观、 凝聚力与外在形象,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为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赋予了无限的发展力和创新活力,从而促进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大趋势中不断健康、 稳定的成长。另一方面,家族企业则是世界性范围内一个长久且重要的经济命题, 据统计, 全球大约有 80%的企业是隶属于家族式企业这个概念范畴的。在华人世界里, 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些家族企业,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族” 观念、 家长权威基础上的 “独断专行” 可谓侵润至深,“修身”“齐家” 进而才可以 “治天下” 的传统观念使得很多家族式企业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文化的烙印, 在某种意义上, 这也正是造成家族式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受冲击的弊端所在。因而, 现代企业文化的营造, 对于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与转型来说,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就传统观念来说,家族式企业是以家族成员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诉求的,家族人员在企业创立伊始便担负着维持整个企业正常运转的各个岗位,因而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家族人员对企业资源的管理与占用程度自然也就不断地加大。但是, 从现代企业的建设角度出发,这种只以家族利益为着力点的企业精神和只依赖于家族成员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注定行不通的,在企业谋求更大平台与更宽视野的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到现代企业文化建立的战略性命题。为此, 家族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重构企业文化。强化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谈现代企业文化对家族式企业转型的意义陈燕内容摘要现代企业文化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中蕴含着企业的价值观、 凝 聚力和创新力等重要发展指标,因而家族式企业作为世界性范围内重要的经济 命题, 在其转型期间, 合理稳定的现代企业文化机制的建立绝对不可小觑。文章 从用人机制、 决策战略和定位特色三个方面入手, 探讨现代企业文化对于家族式 企业运行的积极价值, 从而发掘出其对于家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经营Manage28企业家天地 2012 年 第 1 期 中旬刊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对于人才的重视是在其核心理念之中的,而即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以人为先” 的观念也不乏存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便十分推崇 “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一理念, 墨子所曰之 “尚贤使能” 则更是昭示了“能人” 在管理过程中所起到的无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因而, 可以说一个企业对于 “人才”的态度是可以决定其在未来发展道路中的能量与速率的。而对于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来说,“任人唯亲”这一老旧的家族式企业特征将成为阻碍其转型的最大的一个障碍。现代企业文化讲究一种对于人的尊重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 企业以信任、 平等、 和谐为准则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模式,无疑将会对人才市场的流向产生强有力的吸引,而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更是对于人才引进的一种保障。因而, 家族式企业在部门高级人员的任用问题上是以 “血脉” 还是以“贤德” 为准绳,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现代型企业文化建立的成败。所以, 家族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尽最大限度的扭转用人观念,建立一种尚贤尚德的待人文化,针对不同层次素质的企业员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 给予企业民主、 科学的用人环境和决策机制,从而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来自于外部的挑战。引导从 “情” 到 “理” 的理念转化在家族式企业成长的前期,企业的领导者担当的即是家族利益维护者的这一角色,因而在进行决策和人员任用等关键环节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偏见,决策者更趋向于信任不可分割的血缘纽带和和稳定的宗族关系, 这种以 “情” 为先、 重情重谊的领导模式在企业创立初期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员任用效率并且降低企业的决策及运行风险。但是,伴随着企业在现代经济环境中的逐渐转型,这种以情为重的判断标准的弊端也就无可避免地出现了, 就个人而言,家族企业的掌舵者在把握市场信息和分析决策判断方面能力有限,缺乏集思广益的良好决断环境,领导者更倾向于做出错误的判断。在企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创始人的个人光环不断减弱,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企业原本自发而就的价值定位和发展规划也应逐渐转换成一种自觉的有现代理论支撑的营销策略、 决策能力和创新活力, 这即是由“情” 至 “理” 的重要意义。家族企业的关注点不再只是家族利益的直接获取,而是将手中的资源作长远性的规划和考虑,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自身定位的思考也应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来, 做到未来有规划, 发展有预期,从而将现代企业制度与自身企业特色相融合,在多元化的经济模式中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打造 “和而不同” 的特色文化如前文所述,现代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它对促进企业健康、 良性、 有序发展方面的影响至关深远,在家族式企业转型期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绝对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然而于此同时,家族式企业所具有的积极特色在市场竞争中所发挥的优势意义也是应当给予重视的。一般来讲, 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的凝聚力是要远远强过其他类型的企业的,他们认人情、 讲和睦、 守诚信、 重义气, 这些企业特色完全可以作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来赢得广大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赖,为企业的发展争得更广大的平台。因此,在当代理性科学的企业模式的建立同时,家族式企业鲜明的特色也不可轻易舍弃, 中国传统社会讲究礼仪大同, 血脉相连, 孔子提倡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在广大的华人市场中, 一个能够以 “信” 为先、 以 “仁” 为重的企业往往可以取得不小的市场号召力, 从而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淡化企业的人情关系网并不一定相当于将企业的家族特色毫无保留地一并改变为其他的现代企业模式, 相反地, 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家族特色恰恰也可以成为企业文化中的一种竞争优势,它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贴近消费者的认知观念,为企业创造充溢信任与忠诚的消费市场。综上所述, 对于家族式企业, 现代企业文化在其转型期间实际上是对企业由表及内的一次梳理和更新。现代企业文化包含着当代普世价值所认可的种种观念, 环保、学习、 互利、 和谐等积极正面的价值概念对于企业的渗透,无疑将会促进家族式企业紧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实现健康良性的运转。而与此同时, 家族式企业作为一类活跃于各个市场经济层面的企业类型, 其在创业、 守业过程中所展示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对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建立也将具有非常有利的促进, 节俭、 团结、 和睦、 守持, 这些积极品质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更能促进家族式企业展示出不凡的社会责任感, 在以家庭为本位单元的华人社会中, 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家族式企业应在转型的过程中, 扬长避短、 诚信持“家” ,为企业文化价值建设和谐的精神宝库,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形式和良好长远的未来发展。作者简介陈燕 (1962- ) , 女, 本科学历,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 经济管理。参考文献1刘正才, 中国家文化与华人企业治理模式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张弛, 家文化背景下的家族企业J.商场现代化, 2007,(15 ) 。经营Manage2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