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裴斯泰洛齐与 /教育心理学化 0p 李明德摘 要 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学说, 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古代的一些思想家、 教育家就曾萌发这方面的思想。到 19世纪初, 由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 教育心理学化 0的口号, 强调了/教育心理学化0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涵, 并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性探索。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和实践, 引发了 19世纪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具有普遍和久远的意义。关键词 裴斯泰洛齐 教育 心理学化作 者 李明德,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福州 350007)裴斯泰洛齐作为 19世纪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不仅是重大的, 而且是多方面的。其中, 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0的口号, 并对此大声呼吁, 还在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执着的实验和探索, 这在教育史上显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所谓/ 教育心理学化0,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学说,一般认为, 其主旨和核心就是要求教育的思想、 理论和实践都符合人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教育活动或教育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和特点协调一致, 既不脱离或违反受教育者的心理, 又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要把心理学的知识充分、 有机地融合、 渗透、 应用于教育活动之中。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坚定地认为, 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 教育科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这是教育与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心理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 是教育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之一。但是, 如何在教育领域真正认识、 正确理解和完美运用这一规律, 却是一个长期的、 永无止境的探讨过程。正是由于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天性、 年龄和心理是教育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之一, 所以, 为了更有效地施行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 对于/教育心理学化0的诉求与探索, 早在古希腊教育家的论述中即有明显的表现。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5论灵魂6这一被视为西方最早的心理学著作及其他论著中, 基于他对所谓/灵魂0和心理的理解, 以及教育必须与自然相适应的思想, 首先提出了儿童发展的年龄分期以及与其相应的教育。从人的灵魂的构成、 功能与发展的视角,论说了全面、 和谐地实施体育、 智育和德育的客观必要性, 还就教育教学和心理活动的密切关系, 提出了要重视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等论述。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强调, 在教育上/有两个原则必须记住: 一个是什么是可能的; 另一个是什么是适当的。 0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论述, 似可视之为/教育心理学化0倾向的萌芽。到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教育家主张以人道反对神142教育评论 /2010年第 3期道、 以人性代替神性的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改革旧教育的旗帜。他们强调指出, 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天性发展, 应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自动性等等。在这方面, 最为突出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夫斯。在西方教育史上, 维夫斯首次明确而且相当细致地从心理学的视角观察和探讨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的许多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有关教育观点和意见。现代英国著名教育史家博伊德曾经写道:/ 他 (指维夫斯 )的杰出之处, 就是力图用心理学的方法, 来理解教育问题。以前的教育家主要拘泥于所教的学科, 而且对方法的考虑也仅限于由题材所决定的教学过程, 维夫斯则最先提出了一个革命的教育概念, 即教育主要是一个由学习者的本性所决定的学习过程。 0维夫斯这种 /力图用心理学的方法0来理解、 阐述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思路, 进一步反映了教育家们对/ 教育心理学化0的思考和探索。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则首次明确论述了/教育适应自然0的理念和主张, 强调教育和教学都要遵循自然的法则, 并将它作为建立其教育和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夸美纽斯所说的/ 自然法则 0主要是指大千世界的普遍法则, 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的教育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所以, 在他所强调的/教育自然适应性0原则中, 也包含着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本性的思想, 明确要求教育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在他以年龄特征来论说成长中的人的生活分期, 以及与此相应的学校制度、 有关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时, 都体现了对教育对象的本性以及年龄、 心理特征的关注。尽管他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的认识还是粗浅的和感性的, 也未在这方面提供较深入的论述,但他首次明确地将教育与人的自然本性, 以及年龄、 心理特征之间的应有关系, 表述为教育基本原则的内涵, 这在一定意义上, 显然是对以往有关/ 教育心理学化 0思考与认识的深化。卢梭进一步论述了/教育要适应自然0这一主张。在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 基于他对自然以及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理解, 他在此所说的 /自然0一词, 实际上是指儿童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的自然进程, 包括人类的一般特性,以及儿童在年龄上、 性别上和个性上的差异及其发展。卢梭强调指出: 童年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孩子看作孩子, 应该尊重儿童的权利, 关注儿童的兴趣, 让他们的本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等等。卢梭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他自己关于儿童发展的年龄分期, 以及各个时期应有的相应教育的建议。尽管卢梭并未真正全面了解与揭示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心理, 以及它们发展的自然进程, 因而他所提出的儿童发展年龄分期和相关教育的建议, 不免存在牵强附会甚至是错误的, 但他把教育要适应自然这一思想, 主要地、 直接地与儿童本身的/ 自然0挂钩, 力图从儿童本身的 / 自然 0阐明教育应遵循的法则, 则是对教育与受教育者关系之认识的又一次重要提升,是对/教育心理学化0思想的有力推进。裴斯泰洛齐则在前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教育心理学化0这一理念, 一再申述它们的重要意义, 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 努力探索实施/ 教育心理学化0的途径和方法, 而且在这方面取得某些实际进展, 从而为以后的演进夯实了基础。这样, 裴氏就使/ 教育心理学化0这一有关教育基本规律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首次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鲜明地确立起来, 并由此引发了 19 世纪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可以说, 裴氏对/ 教育心理学化0的理念与实践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也是教育史上对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 以及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二裴斯泰洛齐对 /教育心理学化0的诉求与探索, 早在 18世纪末的教育活动中就已蕴涵于他的思考和尝试之中。但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0这一理念, 则是在 1800年所撰题为5方法6的报告中。在该报告中一开始就说: /我正在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0。在 5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第六封信6中, 还写道, 他长期寻求一切教学艺术的共同心理根源, 因为他确信只有通过这个共同的心理根源才可能发现一种符合人类教养的自然规律的教育形式。他明确认为, 人类的心智发展必须服从某些自然的规律, 并且相信从这些规律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教学方法的可靠线索0。他断言: /真正好的教育方法不过问人的阶层和状况, 而以人的天性中永恒和普遍的素质及力量为出发点。 0这些论述, 表明裴氏鲜明地要求教育教学应以人的心理为依据。有学者认为, 裴斯泰洛齐所提出和论述的 /教育心理学化0是指/ 教学心理化0或/ 教学心理学化0, /有时也称教育心理化0。对于这种/ 解读0, 似可商榷。在笔者看来, / 教育心理学化0是裴氏的一个基本的、 总的教育理念和原则, 而不只是教学理论的总原则。首先, 在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论著中, / 教育0一词, 既是指广义的教育, 即泛指影响人们知识、能力、 身心健康、 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也指狭义143的教育, 即有别于知识教学的德育、 体育等。他所提出和论述的/ 教育心理学化0这一口号, 应是指广义的教育, 即包括教育和教学两个领域的心理化或心理学化。虽然在不同的场合, 他或者着重论述有关/ 教育0心理学化的问题, 或者突出有关/ 教学0的心理学化问题, 但总的说, 他是立足于整个教育的心理学化。其次, 对于裴氏的/ 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0这句话, 在美国教育史家卡伯雷所著的 5教育史6中英译为: / tried to organize and psychologize the educationalprocess0。在另一美国教育史家孟禄的5教育史6中则表述为: / Iw ish to psychologize education0。他们采用/ 教育过程心理学化0或/教育心理学化0的表述, 似是更能反映裴氏的本意。裴斯泰洛齐所提倡的 /教育心理学化0, 既体现在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论述里, 也体现在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验和探索之中, 主要包含以下一些重要内涵。(一 )遵循/ 教育心理学化0的原则, 就应确立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得到均衡、 和谐发展。裴氏认为, 人的天赋本性具有整体性或均衡性, 表现为/ 人的道德、 智力和体力的均衡, 或换句话说, 人的心、 头和手的能力的均衡性0, / 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0。在裴氏看来,片面地发展我们的某种力量不是真正的教育, 不是顺乎自然的教育, 而是一种假的教育, 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裴氏还认为, 人是由三种互相依存的状态组成的: 一是动物性, 它是大自然的产物, 表现为自然人; 二是社会性, 它是社会的产物,表现为社会人; 三是道德性, 它是自我创造的产物, 表现为道德人。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又要符合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 将人的天性纳入社会秩序的正轨, 并促使他们把自己提升到道德状态。基于这些观点, 裴氏强调, 顺乎人性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德、 智、 体诸方面均衡、 和谐发展的教育, 以使人成为个性/ 完整的人0。(二 )/教育心理学化0, 就是要使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并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心理进一步健康发展。这既体现在教育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方面的/ 心理学化0上, 也体现在教育, 特别是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的/ 心理学化0上。他说: /我立志使教学心理学化。 0对此, 裴氏不仅在理论上一再阐述, 而且力图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验。对于教育教学的内容, 裴氏认为, 为促进学生德、 智、 体和谐发展, 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该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明确提出: / 在编写课本时必须根据儿童能力发展的程度, 把教学用书划分为若干单元; 认识到一切教学中必须精确地确定哪些部分适用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儿童, 这样, 既不耽误那些已经成熟了的儿童, 又不致让那些不够成熟的儿童负担过重, 造成混乱。我很清楚, 必须在儿童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观察到的事物同有关的词汇之后, 才能教他们拼写和认读。我深信, 儿童开始在有意识地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 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训练。 0他力图从客观事物和人的学习心理过程中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 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照这些教学要素为核心来组织, 则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 裴氏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知道, 发展我们力量所使用的教育手段, 要符合这些力量自行发展应遵循的法则0。/ 培养智力和技能需要有适合于人类本性的、 符合心理学规律的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法0。也就是说, 教学艺术要遵循自然的法则, 而首要的是使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组织、 进程、 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相协调。为此,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探索, 以及怎样具体地使教学过程、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化, 是裴氏着重探索的课题, 他对此提出的见解和具体建议也最多。例如, 裴氏认为,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感觉印象, 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 从清晰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