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花筒原来母亲比父亲多上教子班,自觉知识比丈夫丰富,因此每分钟都做丈夫的 老师,形成了一个新习惯,不单两人都发挥不出父母之道,反而因为争论谁是专家,形成父母不平衡的一个新局面。孩子在这种家庭气氛下,当然谁 的话也不肯听。米纽琴要求小达与父亲一同 站起来比高矮,一个厘米不足,一个厘米有余,他问父亲说“你比他高一大截,为什么会在孩子面前如此无能”他又问小达“为什么你父母亲这样怕你,你 有三头六臂吗”他 用手试试小达的臂 力,小 达其 实是 不堪一 击的。米纽琴故 作不解,问父母亲“一个 岁的小孩如果没有大人撑腰,绝对做不成小魔怪,他必定是骑在你们当中一个人的肩膀上,才 会显得那么高。”父亲说“他的确有人撑腰,我管不动他,因为他知道我妻子不会支持我的做法。”母亲说“我也一样,我管教他时,我丈夫从 不站在我一方。”米纽 琴说“你们管教儿子 的方式是互相抵消的,一 加一等于零,怪不得小达变成了没人管教的小 野牛。”小达却 说“我不要住 医院,我想回家去教子之道,实在没有定的 良方有的话,也不是可以言目相信的。成功的父母亲都知道,要养育下一代,夫妻间需要经过无数考验和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又再犯错。那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两人能够有商有量,则道路虽苦犹甘。如果因为有困难就把孩子送到专家手中,则连学习处理的机会都失掉了。经过这一番谈话,小达的父母终于同意接小达回家,继续接受家庭辅导。一加一等于二,小达终于有机会做他应分的岁小童。只是这种父母加起来为零的算术,在中国人家庭中还会不断出现。主持人语好的关 系胜过“好”的教育李子勋几是带过小孩 的父母,可能都有一些亲身的体验和感觉在许多时候,孩子某些行为问题只是在家庭里,在父母的身边才表现出来,换一个环境,换一个人就有大大的不 同。像李维格老师 笔下的小达,在外面像一只小绵羊,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小疯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女口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的香港,精神医生和心理 辅 导人员会认为,孩子的异常是父母亲不 能很好地扮演双亲的角色造成的。他们一方面开办父母学校,帮助成人学会与孩子相处另一方面也会把这种行为紊乱 的孩子收治 入院,热衷于用一个好父母的形象来帮助儿童走出紊乱期。这样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 内部的麻烦和冲突、但却“产生了大批有家归 不得的儿童病人。”家庭治疗师不同意将孩子从父母亲身边隔离,认为孩子“变异”了的行为正好是与父母接触中慢慢发展而来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文章中,治疗大师米纽琴通过观察、交谈提出“父母管教儿子的方法是互相抵消的,一加一等于零。”的确,在 我的床治疗中,发现 许多儿童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是父母的教养观点不一致,但却都要争夺教育权所致的。相互 矛盾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有无论如何做都是错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出一种“混乱”的行为来逃避这种两难情境。心理医生劝 导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有三个原则一是要积极地倾听,等孩子把话说完,说清楚。有时也要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要一听风就是雨,忙于纠正,结果是越纠越偏。其二,要注重与孩子 的相处关系,不要只注重教育。在与孩子 关 系不良的时候,千万 不要过分教育,这样做只会引起逆反心理。一般来说,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第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矛盾信息,也不能朝睛暮雨。如果双方 意见有分吱,也 要避开孩子来讨论。同时,一个家庭里规拒不能太多,简单的几条,孩子也易于遵守。做到这些、教育好一 个孩子并不难图杨格责任编辑徐凡父母必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