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丰南区物理教研 fengnanquwulijiaoyan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声的利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及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及同学合作归纳总结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 ;敲鼓时鼓面在 ;风吹树叶哗哗响, 树叶在 。 请你仿照上面的例子, 再写一例 。 2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里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我们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时,声是靠 传播的;钓鱼时岸边人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鱼听到的脚步声主要是靠 传播的;铁道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声是靠 传播的。 3用一只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声也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音乐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简单介绍贝多芬的事迹。 学生活动一: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 动手操作一动手操作一: 1、 把手指放在喉结处, 大声从 1 数到 10。 现象: 。 2、 把一根橡皮筋张紧, 拨动橡皮筋。 现象: 。 3、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现象: 。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得出声的产生条件。 以上三次发声,物体存在的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 (填一个词语) ,也就是说声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动手动手操作二操作二: 1.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想方设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声音。 (学生课前准备气球,白纸,口琴,盛水的饮料瓶等物品)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动手情况,指明自己的操作是谁在发声,谁在振动。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教师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提出问题: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和鼓面肯定在振动。现实生活中很多发声物体的振动很微小,我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那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办法? 学生讨论,寻找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渗透转化法的研究方法。 师生共同活动: 1、一同学轻轻敲击桌子,另一同学倾听声音。 2、一同学轻轻敲击桌子,另一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上倾听声音。 3、教师把包好的手机放在水中,用另一手机拨打,学生倾听声音。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得出声是怎样传播的。 你听到的三次声音分别是由 , , 传播的。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里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一切 , , 都可以作为声传播的介质。 4、教师演示 P14真空铃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当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你听到的声音 。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你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在此基础上,你可以推导出 。 5、学生用笔敲打水面,观察现象,教师播放有关声波的视频资料。 用笔不断轻点水面,你看到 现象。声也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 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 P15弄清声速的相关问题。 比较 P15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声在空气中的三组传播速度,发现声的传播与 有关。 2、 对比声在空气和 “煤油、 水、 海水” 中的传播速度, 发现声音的传播与 有关。 3、比较声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为 。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的传播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111 声 的 传 播 需 要 物 质 , 物 理 学 里 把 这 样 的 物 质 叫 做 。 一切 , , 都可以作为传播声的介质,真空 传声。 三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钟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 。 3关于声现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能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本实验探究了声的产生条件 C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本实验探究了声的产生条件 D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4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1 次声音 B2 次声音 C3 次声音 D4 次声音 5. 如图 1-1-1 所示将正在发音的音叉紧靠细线悬挂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 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 去做,将会有 现象。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学习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听到声音所需的条件。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结合七年级生物课学习,用语言介绍人耳的结构 。 2.结合七年级生物课学习及课本内容,介绍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 3.你认为导致人失去听觉的原因有哪些? 。 4.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 5. 是双耳效应。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检测的前三个小题,全班达成共识。 1.发声体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骨膜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把这种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情景创设:播放千手观音视频。想一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邰丽华等聋哑演员是如何感知音乐的节奏来排练舞蹈节目的? 学生活动二:实际动手做一做,学生两人一组,完成下列操作。 1.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 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3. 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结论: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能听音叉的声音,声音是由 传播的。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 (填能或不能)听音叉的声音。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能听音叉的声音。声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音是由 传播的。我们把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 教师介绍千手观音演员排练的情况及晚年贝多芬耳聋以后的创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学生活动三:请一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位置,闭上眼睛,身体可以自由转动,四位同学分别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叫他的名字, 让中间的同学依次说出四个人的方位。提出问题:为什么中间的同学在没办法看到的情况下能准确的确定发声同学的位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P18科学世界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双耳效应。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一人耳的构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发声体 介质 耳朵 听觉神经 (振动) (固液气) (骨膜振动)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3. 网上查找立体声是怎么回事? 2网上查找导致人耳耳聋的原因有哪些?怎样保护人的听力。 3. 网上查找助听器的原理。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的关系。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 2.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 ,发出的音调就低。 3.物理学中把 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决定声音的音调。 4.人耳听到频率范围范围是从 赫兹到 赫兹,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音叫 ,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叫 。 5.声音的强弱叫做 , 决定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活动: 1、 音乐欣赏:录音播放女高音和男低音唱的同一首歌,学生仔细听,这两次歌唱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两次歌唱 不同, 音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