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 7 理论理论2016年 11月 23日 星期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三 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 立、 互不联系的, 而是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 联系的理论体系。我们只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 才能更好、 更有效地运用理论 联系实际的方法。 然而, 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 有的人常常把理论联系实际的 方法简单化、 庸俗化, 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 个理论观点, 就要用它直接去说明和解决一个 实际问题。事实上, 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是 十分复杂的, 二者并非简单地一一对应。 比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解决实 际问题, 最根本的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 成部分内在统一、 紧密联系的整体上, 掌握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只有站在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的高度, 分析 和研究面对的实际问题, 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 实质, 从总体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找到解决 问题的具体方法, 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又如, 对于实际问题尤其是复杂的重大现 实问题, 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一个学科中的 一两个基本观点为指导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往 往需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多个基本观 点, 才能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重大现实问 题。应该说, 在社会现实中, 根本不存在用马克 思主义的某一个基本观点就可以解决一个复杂 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情况。 再如,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不仅可 用于分析和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而且可用于分 析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些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如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法、 质量互变规律和 适度原则的方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的方法、“两点论” 和 “重 点论” 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的方法、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 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中都必须应用。但这并不是说单独运用这些方法中的某一种方 法, 就可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而是要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具体 情况, 把若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作一块 “整 钢” 来研究和把握。2004年以来, 我国设置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许多 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 其目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各个组 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能够在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的教师,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不能等到教师 培养出来后, 再从事马克思主义整体化的工作。实际上, 从设置马克思 主义一级学科开始, 我们就在从事这项工作。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赵家祥新闻舆论引导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艺术, 也是一门需要理性思 辨的艺术。我们要把握规律性、 体 现创造性、 富于时代性, 敢于变革、 善于总结, 在理念、 内容、 体裁、 形 式、 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 讲方法、 讲力度、 讲效果, 努力提升新闻舆 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当前, 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舆论格局 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始终掌握新 闻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是做好新闻 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 高新闻舆论引导艺术的主要着力 点。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我国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趋势出发 把握新闻舆论引导的方向; 从热点 焦点问题、 媒体发展格局、 新闻传 播规律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引导的 力度; 从统筹网上网下主旋律、 画 好 “同心圆” 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引 导的效果。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 主动权, 关键是兼顾各方意愿, 寻 求最大公约数, 通过总结经验、 把 握规律, 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新闻舆 论引导之路。 优选工作方式方法。优选工 作方式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 是用 最 适 宜 的 手 段 达 到 最 恰 当 的 效 果。用传统媒体表达更权威、 更可 信就用传统媒体, 用新媒体表达更 好、 更方便就用新媒体。一种媒体 发声足矣, 就用好一种媒体; 需要 多种媒体形成合力, 就使多种媒体 协同发声。话语体系、 表达方式、 体裁形式、 内容风格等都要宜用则 用、 不宜则变, 不能千报一面, 而是善于借力用力、 借脑借智, 视平台 和对象转换话语体系、 表达方式、 体裁形式、 内容风格。要善于讲故 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为 主、 以深度影响为目标, 做到春风 化雨、 润物无声。 讲究时度效。掌握工作主动 权需要讲究时度效, 优选方式方法 是为了追求时度效。新闻舆论引 导工作要从时度效出发, 从时度效 着力, 达到时度效目的。要讲究先 后之序、 快慢之用, 善于起承转合, 抓住时机、 把握节奏。涉及重大问 题的新闻舆论引导尤需把握好早 和快、 准和快的关系, 努力做到首 发引导, 准确定调; 过程引导, 及时 传导; 细微之处, 精准引导。要因 人而异, 讲究区域之别, 根据对象、 区域分类引导,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 把锁。追求度的艺术, 在工作中讲 究分寸, 是新闻舆论引导成功的关 键。在新媒体时代, 数据信息呈井 喷式增长, 我们要善于运用大数据 技术来分析舆情, 准确研判舆情走 势, 进而实现精准推送、 重点引导、 传达到位。 准确认识 “你我他” 的关系。 社会在发展, 受众的思想观念越来 越多元, 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这 就要求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正 确认识 “你我他” 的关系, 尽量尊重 每一位受众, 不能搞居高临下的简 单说教、 空洞说教。要根据新媒体 多向传播的特点, 让人们愿意参与 其中, 乐于自我教育, 实现自我提 升。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善于放低 姿态, 善于同受众沟通, 倾听受众 呼声, 以受众爱听爱看爱读为出发 点, 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立足点。要 以生动吸引人, 以真情打动人, 以 道理说服人, 以引人入胜的方式、 使人受益的效果启人入道、 让人 悟道。 (作者单位: 中国记协)讲方法 讲力度 讲效果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艺术殷陆君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以政 治上的统一为制度基础、 以经济上的紧密 联系为物质基础、 以文化上的交流交融为 思想基础,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形成了休戚相关、 荣辱与共的命 运共同体。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 族工作, 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 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一项重要工 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全面小 康。改革开放以来,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我们党提出 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仅要如期实现, 而 且在地域上、 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 实现小康, 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 都不能掉队” 。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 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 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 对于 培 育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意 识 具 有 重 要 意 义。当前, 一些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需要克服不少 困难。应通过各种举措提高少数民族和 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帮扶支援, 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共 同奔向全面小康。 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增进民族团结。 增进民族团结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增进民族团结, 既要靠 教育, 也要靠法治。在我国历史上, 中央 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一个重要趋 势就是逐步走向制度化、 法律化, 从制度 上保障民族团结, 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作出了一 系 列 关 于 全 面 推 进 依 法 治 国 的 重 大 部 署, 这必将对调整国家各个方面关系包 括民族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使各族群众都自觉按法律 办事, 民族团结才有保障, 民族关系才会 牢固, 也才能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包括少数民 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是各族人民的 行动向导, 对于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世 界、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基础 性、 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必须引导各族人民 大力弘扬、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要通过教育引导、 舆论宣传、 文化熏 陶、 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 使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内化为各族人民的精神追求、 外化 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 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提出 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 意味 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 文明开放的 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 需要我们各个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 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也必将进一步激发 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进 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为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倡导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东平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织编撰的 汶 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 近日由方志出 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全面、 系统、 客观记 录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以及救灾和灾后重 建工作的史志书。 这部史志书搜集了大量可靠史料, 保 证了该书的可信度。全书分成 11卷 13册,包括总述、 大事记、 图志、 地震灾害志、 抢险 救灾志、 灾区生活志、 灾区医疗防疫志、 社 会赈灾志、 灾后重建志、 英雄模范志以及附 录等。重在记述史实是方志编撰的一大特 点, 这部史志书保持了这一特点。 该书运用述、 记、 志、 传、 图、 表、 录等 形式, 以志体为主。这不仅是志书编撰特色, 也体现了史书基本体裁。在我国史书 中, 通论一般用于记载长段历史。所谓长 段, 大约指数十年、 数百年不等。这部救 灾志第一卷就使用了总述体裁, 这个总述 大体相当于通论或者通纪。而这一部分 所记载的时间段, 长的不过 3年多, 短的只 有数月。但由于抗震救灾关系全国, 所以该书采用了这一写法。对于方志体裁, 这 显然是一个创新。 全书以大量篇幅记载了普通民众在 危难时刻奋勇抗争、 救险抢险以及灾后重 建的过程, 肯定了人民群众面临灾难时的 不屈不挠、 党和政府指挥救灾坚定不移的 决心, 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该书 为我国新时期史学发展、 方志学发展树立 了良好标杆。用可靠史料展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简评张海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这 是新形势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 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 光 明坦荡、 公道正派、 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清正廉洁等价值观, 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 旨、 贯彻党章和党规、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 治生活的文化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不断培 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以党内政治文化 建设强党兴党, 实现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文化强党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党内政治文化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 的精神标识, 反映着党员干部的精神追 求。当前, 我们党已基本形成一整套比较 成熟、 比较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更好发 挥党的建设制度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