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是一个国家、 民族发展的最根本保证, 采用怎样的教育手段, 运用怎样的教育方法, 选择什么教育内容, 都直接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而现今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和技术统治一切的时代中, 教育却常常出现偏颇: 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解以及过分的功利主义追求造成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 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传承与持续发展。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进行片面、 单纯技术教育的弊端, 为了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为了本国未来的国际竞争, 纷纷注重人文教 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仁、 义、 礼、智、 信, 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厚的要素支撑着中华文明的代代延续。可是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纯粹的技术教育越发被人所重视, 出现新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断层, 造成了其缺乏内在文学涵养以及对于国家文化认同的缺失等等, 这些都预示着中华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者站在学术高度纷纷呼吁加强经典文化传承, 加强人文教育, 旨在帮助新一代中华儿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使其了知中华文明创造的完整认知背景, 为其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经典诵读, 这种将中华 “经典” 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读、 吟诵渗入人心, 是传统文化独特的传承与表达形式。在小学中进行经典诵读, 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丰富其文学库存;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于学生内心, 使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从而达成内心的一种接纳和认同。经典诵读的意义、 价值深远, 是值得我们进行传承和创新的一种文化积淀与培育。一、 注重经典诗文积累, 丰富中华文学库存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几千年来, 它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素质, 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其内容丰富, 文字精练, 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如 三字经 , 通篇1128 字, 它短小精悍且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 内容体现了对儿童的教育要重在礼仪孝悌、 端正思想和学习态度上, 而知识的传授在其次,是一本经久不衰的蒙学教育经典;弟子规 , 通篇1080字, 却能深刻地道出礼仪与规范的养成教育。这两篇经典诗文, 从文学意义上有着共同的特点, 即语言凝练、 韵律优美, 并朗朗上口, 通过熟读成诵, 无疑是一种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台湾作家蒋勋曾经这样回忆他在儿时的经典诗文积累对其现在生活的重要意义:“很多朋友对我说, 好 羡慕你演讲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就把唐诗宋词背出来, 我说你不要羡慕我, 那是小时候被爸爸惩罚, 做错一件事, 就罚背一首诗, 是这样背出来的。可是, 我当时所受的管教, 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不好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一不能体罚, 二不能强迫背诵, 要用理解的方式。所以可能在他的记忆力最好的年龄, 没有去记一些东西, 长大以后, 就没有文学的库存。 ”在这里, 笔者所要强调的不是强迫背经典诵读: 值得传承和创新的文化积淀与培育黄宝国(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 经典诵读, 这种将中华 “经典” 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 随着熟读、 吟诵渗入人心, 是传统文化独特的传承与表达形式。我校经过7年的探索与研究, 从理论深度与站位高度认识到经典诗文的积累, 可丰富学生的中华文学库存; 领悟经典诗文的内涵与精髓, 更是塑造国民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我校通过校本教研规划并实施了经典诵读的 “四动” 工程, 形成了宝贵的校本经验, 并将在后续教育中借助教师的专业提升, 推进我校经典诵读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经典诵读; 文学素养; 文化认同; 教师专业发展丰富中华文学库存 塑造文化认同感作者简介 黄宝国, 中学高级教师,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国培计划” 专家库专家, 吉林省特级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教教学学新思维新思维总第320期2013年第3期47中小学教师培训诵, 而旨在说明在小学这个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段, 关于中华经典诗文的广泛诵读对学生内在文学素养具有深远意义。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经典诵读作为一项校本教研工程, 历时六年的研究、 实践与反思,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中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79年级学生诵读80篇(段)的精选, 以及对 弟子规 三字经 论语 大学 等经典文学作品的梳理,结集成一系列适合我校小学生进行积累的经典诗文作品, 旨在开发学生记忆力潜能的同时, 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 在经典诗文诵读中不断地拓展阅读范围,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培养语文素养, 丰富了文学在脑海中的库存。二、 领悟经典诗文精髓, 塑造民族文化认同感经典诗文诵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 儿童和家长投身其中, 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经典诗文诵读的兴盛缘起于我国20世纪末重知识轻文化的教育反思, 这种教育价值倾向使得中国文化这样一支作为世界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正存在中断的危机, 所以引起政府文化部门与教育各界对文化传承、 经典诵读的重视和推动。当时,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倡导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 并在北京、 湖北试行后推向了全国, 肯定了经典文化的重要意义。然而, 经典文化传承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更是迫切需要的, 近年来, 中国经济在迅速增长, 很多人用经济的思维来对待文化的发展, 出现急功近利的文化追求、 扭曲的价值观。重外在的、 形式的、 浮华的东西折射出渴望自身身份的认同, 但是这种忽略了内在最本质的内容与思想的追求, 势必会造成能够凝聚国民的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对国家文化认同的迷惘。因此, 关于经典诵读的价值肯定, 也就是对经典本身的价值以及经典在当代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和效果的肯定, 经典诵读工程成为国民价值观、 文化认同感塑造的重要途径。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价值肯定已经超越经典诗文本身, 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思考它的文化价值对学生未来终生发展的影响, 经典诗文教育不再仅仅是文学素养的培育, 更是一种经典文化教育。经典诗文中有诗词的文字音韵常识, 有四书五经以明理为目的的培育, 有礼仪、 书法以及人伦道德品行的规范教导, 对琴棋书画文化也有涉猎; 领悟诗文内涵更是不乏对祖国的忠诚与远大抱负、 对事业的执著与坚韧毅力, 恪守尊师敬老的品格、 一诺千金的信义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极其丰富地蕴含于经典诗文当中。对于经典诗文的日积月累, 增长的不仅是记诵的数量, 更是对诗文内涵从外而内的潜移默化, 对古人思想智慧、 处世为人的文化理解与内化, 与现实生活达成一种创新的认同, 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程, 在肯定经典诗文的文化价值的背景下,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年轻一代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 站在促使传统价值观现代化的思想理论高度, 尝试通过精选经典诵读内容, 合理地规划课程, 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和管理机制, 旨在期待孩子在学习经典中, 养护心灵、 增进德行、 开发心智, 进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传承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 在文化的积淀和培育中, 塑造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三、 开展经典诵读校本教研, 实施 “四动” 工程七年来, 我校以 “开发记忆潜能、丰富文学库存、 塑造文化认同感” 为理念, 通过 “规划内容、 科研带动” ,“完善体系、 课程推动” ,“多元评价、机制驱动” ,“持续积累、 家校互动” 这“四动” 工程, 探索并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体系完整的经典诵读的校本教研课程。(一) 规划内容, 科研带动教育科研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器。为了更好地推进经典诵读这一校本教研课题, 建立专业的教研组织是首要任务。从 2005 年至今, 经过7年的研究和探索, 我校的经典诵读研究已从最初的几名语文教师参与, 上升到建立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经典诵读校本教研作为重点课题项目在我校积极有序开展。经典诵读内容要经历精心编制和创新教学。实施经典教育, 学校要建设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恰当选编内容、 提高经典的可接受性对于实现经典诵读的根本意义和核心价值至关重要。我校在规划经典内容体系时采取各年级分内容、 分层次进行中华经典导读。一年级主要诵读 三字经 弟子规 , 二年级诵读 千字文 小学生必备古诗文 , 三年级诵读 大学 中庸 , 四年级诵读 论语孝经 , 五年级诵读 孟子 老子 ,六年级诵读 古文观止 。这种有序的开展有着教育目的性, 低年级重点是在帮助学生识字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高年级则通过诵读进行反思, 使其在读经中有一个自我完善的教育,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文化积淀。另外, 在经典诵读基础上, 我校同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六大教学模块: 中华民俗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 中教教学学新思维新思维总第320期2013年第3期48中小学教师培训国传统曲艺欣赏、 中国建筑美学鉴赏、 四大名著赏析。这六大教学模块内容极大丰富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财富的厚重积淀。(二) 完善体系, 课程推动为了确保经典诵读的实质有效的开展, 我校建构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经典教育三部曲, 即将经典诗文诵读、 课程教学的辅助以及传统文化特色模块三部分有机结合, 促使经典诵读有体系、 实效地开展。1.明确经典诵读制度。学校规定小学每天早自习20分钟, 由语文老师带领班级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的时间安排中, 孩子注意力集中, 每日进行、 每日积累。同时考虑到孩子们往往会随记随忘, 教师就要为孩子做好“诵读回炉” , 两周一节的班级诵读会, 进行诵读内容展示, 巩固先前的成果。教研组的教学督导会每天巡视各班级早读的情况, 并在期末对各班的诵读进行抽查, 以保证诵读的每日开展以及督促阶段性诵读质量。2.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古诗文诵读。古诗文作为文学经典, 其自身有丰富的美感、 饱满的情绪, 学生在诵读中慢慢感悟诗文的韵味和文学内涵, 这是诵读本身或者文字本身的力量。但是, 对于诗文的深刻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诗文的韵律、 描述技巧以及历史宽度、 情感流动、 文化深度等方面的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引导。因此, 我校建立每月一堂诗文教学课作为常规的经典诵读校本辅助课程, 灵活地将经典诵读诗文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依托古诗文教学, 串联记忆经典诵读内容, 以诗解诗, 巩固学生对诵读内容的记忆、加深理解, 积淀文学的积累。3.我校利用课程与活动两种形式, 对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教学模块:中华民俗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曲艺欣赏、 中国建筑美学鉴赏、 四大名著赏析按照六个年级有序开展。例如二年级开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模块学习, 我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介绍书法的文房四宝, 通过廊报展示书法四大名家的优秀作品赏析, 通过 “写字姿势小标兵”“我是小小书法家” 系列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对于练习书法正确态度和亲身实践的兴趣等等, 这样一系列的中国书法艺术模块的学习, 是对学生完成一种涵养书法性情, 日渐儒雅的经典文化教育。(三) 多元评价, 机制驱动我校关于经典诵读的评价, 以学生自评、 互评, 激发诵读兴趣目的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高级别的学习水平, 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学习热情, 实现自我对诵读学习过程有效的监控。教师为学生制定了学生自评小量表,学生每日对照自己的诵读内容有意识地激励自己。同时, 教师还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例如击鼓传花、 抢凳子、 对诗比赛等活动, 将经典诵读的互评编入其中, 学生边玩边背, 乐中学、 乐中背, 为诵读活动增添了乐趣。教师及时评、 定期评, 鼓励学生坚持诵读, 强调诵读经典是一个从熟读诗文到感受诗文最终熟能成诵的过程, 不能急于追求学生每天都会背, 注重保护学生的诵读信心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我校制定了赏识性加分评价标准 学生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