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引言: u马克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u 恩格斯:“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u“在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关系对于整个经济学的 意义”。 u列宁:“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 和衰落,就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 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形成和确立引言:u马克思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 济制度 )的科学,其核心是经济利益关系(物质利 益关系)重农学 派魁奈 1758重商主义17世纪和 18世纪亚当斯 密1776 大卫李 嘉图1817TR马尔 萨斯1798JS穆勒1848JM凯 恩斯1936马歇尔 ,1880 -1910马克思 1867,列 宁1917前苏联 和东欧中国转轨经济学现代主流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 流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对立的两大理论体系,各自遵循 不同的研究规范。 新古典理论讨论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技术关系, 对所有现 实问题的揭示完全从技术关系的分析入手,完全抽象掉了 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或社会关系。新古典学派概述新古典学派概述 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勒的经济学, 统称为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叫新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 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 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 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 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数学中的 边际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 流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对立的两大理论体系,各自遵循 不同的研究规范。 马克思经济学出发点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尤其是资本 主义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制度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特定制度下 经济利益矛盾和矛盾运行趋势与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制度 对经济变量和经济运行的决定性作用。u经济问题实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 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生产力是人们获得经济利益 的手段。 u利益关系是现代经济学的轴心(魏勋:现代经济学论纲,山 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u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建立规范的制度处理利益关系,使 各个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动力。引 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代表 柳欣教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流派 之一柳 欣教授:我们今天面临的或经济学要研究的 主要现实问题究竟是由技术关系决定的还是 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新古典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们误入 歧途。现代经济学三大分析体系 u复旦大学顾钰民: 机制分析、数量分析、制度分析。 1.机制分析的基本特征:经济活动是由市场 机制 “Invisible Hand”来调节的。依靠市场机 制 “Invisible Hand”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 经济问题是最有效率的。引 言引言 2.数量分析的基本特征:把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 关系用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精确地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怎样才能实现效用最大 化、利润最大化、收入最大化的决策依据和过程。 u例如需求函数: 表达式:Qd=f(P)Qd=F(P,I,T,Pr,Pf ,Ps )P商品的价格I消费者的货币收入T消费者偏好Pr相关商品的价格Pf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Ps人口结构和数量3.制度分析的基本特征: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 发生的各种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分析不同 的制度安排对经济活动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揭示 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选 择不同的制度安排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 u马克思:制度的内涵-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 即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 更广泛的含义:得到社会认可的存在于各个方面 的一系列规则。 u美国经济学家诺思指出:马克思经济学是对长期 制度变革最有力的论述”。主要讲授内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形成和确立一.思想渊源1、斯密对社会关系的关注与研究2、李嘉图以收入分配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学 二.马克思 对“经济利益关系”的最初关注和研究1、研究林木盗窃问题,提出物质利益是国家和法的 根源 2、研究摩塞尔河农民处境,提出经济物质利益在社 会中的决定性作用,3、批判黑格尔关于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体现者的论 调,唯物主义地认定市民社会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主要讲授内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形成和确立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最终确立哲学的贫困雇佣资本与劳动共产党宣 言 四、以经济利益关系为主线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 体系1、经济范畴是经济利益关系的理论抽象2、经济规律是经济利益关系必然性的理论概括 五、关注当前我国利益关系研究和协调 1、斯密对社会关系的关注 斯密在论述各种基本经济过程时非常重视生产 关系,将生产、分配和积累三个相互联系的基 本经济过程,同他在当时社会所观察到的新型 阶级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斯密:“构成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对社会经济 资源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从而他们相互之间也 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而且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 社会关系的性质,才能够对基本经济过程给予 充分的说明。 斯密的研究中引入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方法。 斯密设想,英国在18世纪后半叶的主要阶级关系 ,就是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关系。 其理论在解释了剩余产品是怎样被生产资料所有 者占有,并作为地租、利润和工资三方面的收入 进行分配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这种制度特有的 阶级利益冲突,以及剩余价值产生、分配和积累 过程中所萌发的种种矛盾; 斯密认为,在社会的“原始状态”里,劳动者的工资等 于他的全部劳动生产物,但自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 发生之后,劳动者就必须和资本家、地主分享劳动产 品,工资只是劳动产品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要作为 利润、地租被资本家和地主占有; 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 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马克思说斯密已认识到剩余价 值的真正起源。 “毫无疑问,斯密必定是马克思传统最伟大的先 驱,。因为斯密为马克思(当然也包括李嘉图)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在阶级关系特 征分析框架下的全新的模型”。 米克Meek,R.(1973):Studies on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2nd ,New York and London:Monthly Review Press,p.45. 2、李嘉图以收入分配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学 李嘉图在工资与利润的对比关系中论述工资, 把工资看成是相对工资,论证了利润与工资的对 立,认为二者存在着反向关系,揭示了资本家和 工人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 以相对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经 济利益关系,这是他的理论贡献。 二、马克思对经济利益关系的最初关注和研究 1、研究林木盗窃问题,提出物质利益是国家和 法的根源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问题的实质在于法律保护 的林木所有者也就是封建贵族、特权阶级的特殊利益。 物质利益成为国家和法的根源,社会的贫困源于立法的 贫困 。在私人利益与法的较量中,“利益所得票数 超过了法的票数”。“凡是在法为私人利益制定了 法律的地方,它(议会)都让私人利益为法制定 法律”. 马克思从中发现,现实中的国家与他一直信奉的黑格尔国 家学说存在严重冲突: 黑格尔认为,国家通过扬弃市民社会私人利益的特殊性而 实现了社会的普遍利益,因而国家是伦理精神的体现,是 独立自存的、永恒的、绝对合理的东西.然而现实却表明, 国家丝毫没有体现普遍利益,也没有表现出理性精神。事 实上,它只是贵族和地主实现和维护自己私利的工具,国 家已经成为贵族地主的私人财产。 在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上,实际情况似乎也不像黑格尔 所说的那样,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的私人 利益,特别是有产者的私人利益决定着国家和法,国家沦 为私人利益的工具。当然,这里的私人利益仅仅指有产者 的私人利益,贫民的利益是不包括在内的。 关于物质利益关系决定政治和法律关系的阐释 是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键,对物质利益矛盾及 其运动规律的揭示是唯物史观利益的核心 利益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环节,对 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是促使马克思发生世界观转 变的前提.国际贸易理论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摩塞尔农民悲惨处境 所体现的现实物质利益的冲突, “在研究国家生 活现象时,很容易误入歧途,忽视各种关系的客 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 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 权代表者的行动, ”国际贸易理论 2、研究摩塞尔河农民处境,提出经济物质利益在 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关系的客观性要求“重新认识一般关系对当 事人意志的巨大影响”,这种客观关系作为“在个 别的、从表面看来是任意的行动”背后起作用的“ 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在这里就是“官 僚机构”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及其体系”与摩 泽尔河沿岸地区贫困状况的关系问题。”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把社会贫困归结为治理的贫困,将批判矛 头直指普鲁士的专制体制以及其背后的各种经济利 益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 马克思从公民与国家的联系出发,认为私人的贫 困即国家的贫困,即贫困的根源就在于国家管理原 则和管理制度的僵化,而管理原则和管理制度僵化 的根源又在官僚体制即官僚关系本身。 公民是国家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个别公民 的贫困状况就不只是私人的苦难,也是国家的苦难 ,强调消除贫困是国家的责任。 1843年3月,马克思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 判分析以及研究历史,其成果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和导言,以及五大本克罗茨纳赫笔记 。 “法的关系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 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 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 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 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马恩全集13卷第8页) 国际贸易理论 3、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 ,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 活关系(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体现 者的论调”,唯物主义地认定市民社会是政治关 系的基础。 马克思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得出这样 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 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 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 ”中去寻找。恩格斯(全集16卷第409页) 马克思第一部经济学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异化劳动,已经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 度(私有财产)来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考察资本主义 社会的经济制度国际贸易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确立国际贸易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确立 1847年哲学的贫困l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人们按照自 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 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概念和范畴” 。(全集4卷,143页) l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 抽象(全集4卷143页)经济范畴不过是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理论抽象。 国际贸易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确立 雇佣资本与劳动 l进一步从正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所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