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实现祖国 完 全统一的理论本章内容v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 v 的根本利益v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 v 构想及其实践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 族的根本利益v阿里山的姑娘-高山族.mp3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一、维护维护 国家统统一是中华华民族的优优良传传统统v 实现和维护统一是中国历史思想家、政治家的共识。v孔子提出“大一统”的主张;v孟子主张“定于一”,认为统一之后才能安定;v吕不韦提出“一则治,两则乱”的观点;v董仲舒发挥了孔孟“大一统”的主张,认为“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v康有为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大声疾呼“中 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v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统一起来才 是“真民治”,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这些主张都在客 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反 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秦扫六合,包举宇内,囊括四海v2.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满江红满江红( (岳飞岳飞)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 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杜甫)(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题武夷 一剑横空星斗寒, 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 愿学幽人住此山。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生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v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v 的历史任务“振兴中华”“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最高使命。 毛泽东说过:“自 从1840年鸦片战 争失败时起,先 进的中国人,经 过千辛万苦,向 西方国家寻找真 理。洪秀全、康 有为、严复和孙 中山,代表了中 国共产党出世前 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一派人物。” 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国家衰弱、民族危亡 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 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 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伟 大业绩. v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民族复兴,是指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 、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 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 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指恢复中华民族古代在世 界上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 各民族前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 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 、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 ,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 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的愿望, 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嘛!从鸦片 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 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 是整个民族的愿望。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 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 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 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 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 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 人民的共同利益。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 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 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 一代传下去。一代传下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省总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宝岛台湾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1.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大陆各地居 民陆续移居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陆 移民占台湾人口的绝大多数,成为开 发台湾的主要力量。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历届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不同形式 的管理。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 建泉州的晋江,并派兵驻守。元明两代在 澎湖设巡检司,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624年,荷兰殖 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 功驱逐侵略者, 收复台湾。3.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 了不懈斗争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1914年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 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 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 、澎湖列岛等,、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归还中国。” ” 开罗宣言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波茨坦公告“ “ 开罗开罗 宣言之条宣言之条 件必将实件必将实 施。施。” ”4.一个中国是国际 社会公认的事实1.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岛,在美国等国家的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一个所谓 “代表全中国”的政治构架。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离状态之中。(二)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重 庆 谈 判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民党将大批物资运抵台湾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949年月日美国与中 国之关系扶蒋白皮书2.台湾问题与美 国政府的责任1954.12共同防御条约1979.4.10与台湾关系法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950年代中期前,对于台湾问题, 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武力解决。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 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炮击金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表示 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周恩来: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 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 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 方式解放台湾。-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5年5月14日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1963年,周恩来 将我党的对台政策归 纳为“一纲四目”,通 过国共和谈解决台湾 问题的设想。“一纲”: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l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l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l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l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四目”:v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v 形成和确立提出背景提出背景uu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和平解决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的主张,为其提出提台湾问题的主张,为其提出提 供了理论基础;供了理论基础;uu中国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中国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建设新时期的起步阶段;义建设新时期的起步阶段; uu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781978年底到年底到19811981年年8 8月,月,“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构想的初步形成阶段。构想的初步形成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811981年年9 9月到月到19821982年年9 9月,月,“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构想的逐步成熟阶段。构想的逐步成熟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821982年年9 9月到月到19931993年春,年春,“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确立过程的几个关键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九条方针” 1982年1月,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1982年12月,设立特别行政区写入宪法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邓六条”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 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叶九条两党可以对等谈判; 双方在通邮等方面达成协议; 台湾可保留军队;享有特别自治权; 台湾社会生 活与外国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等不受侵犯; 台湾政界领袖可担任领导,参与国家管理;中央政 府补助台湾财政;台湾人民不受歧视;保证台湾工 商界人士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与利润;欢迎台湾各 界提供统一的建议,共商国是。邓六条;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某些独有权力;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 内容和重要意义v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内容: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但不承 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五,解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