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农大附中 吴燕华我用节假日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米亚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全文有 日记的形式,描述了小男孩恩利柯的一年中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所见所闻, 没有战火硝烟的悲壮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用极其平凡且细腻的笔 触描写了完美的亲情、友情,父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和爱国之情。文 中处处洋溢着爱,让我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力量,我用八个字概括文中的爱: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这不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与我们倡导的教育爱相符合的吗?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着爱的 教育,教育就有了情感。这难道不是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把爱“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爱呢?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 作的浓厚的情感。何谓“内化于心”?教育爱不仅仅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 爱,更是一种浓厚的情感,这种浓厚的情感是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何 谓“外化于行”?就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言与行充满爱。教育爱的 理念和教育爱的行为化为一体后的教育爱才是真正的教育爱。1 教师走进教室,面向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看着好的,恼着差的,这边管 着,那边闹着,我们需要充足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这战打得漂亮,能一劳 永逸,那如何能打得漂亮呢?就得靠教育爱。首先心中有爱。作为教师心中要 有一个理念:教育是一个清廉、崇高、纯洁的职业,这个职业也意味着无私和 奉献。只有心中超越世俗物欲,才能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 有责任感的人。教师视学生如已出,心中有学生,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发 现每个学生的潜力。 其次言行中充满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实施当在我们的每一言一语、一言 一行、一举一动中, “教育爱的来源和表现在于职业理解、职业理想、职业意志、 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教育实践和爱的反馈。 ”2爱的教育安利柯的先生 的一段话给了我启示,他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 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 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如此坦 诚的话语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是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慈父之爱,严师 之爱,令天地动容。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充满着爱的道路,才是行之有效 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我们学校杨老师的事迹已经广为传播,她对跟班就读生的无微不至的爱让 这些特殊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我们应该从自身职业 理想、职业道德和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真正理解教育爱,并付诸于行动,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施,从而得到爱的回馈。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1、王毓 关于教育爱的理性思索2 、同 1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 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日积月累,这种情怀 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我们应该纠正两种教育爱的误区。因为教育爱实施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挑战。 一种是“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教育上称为“爱无能” 。看起来这种爱同样是为 了学生,表现为教师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家长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班” 。 这种爱实质是一种伪爱,一种虚假的和没有能力的爱,也表明了教师的“爱无 能” ,即不知何谓真正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另一种是溺爱。教育爱应该是严师 之爱,用充满爱意的语言严格要求学生,是非曲直,黑白分明,正确引导学生。教育爱是教育的“根” ,赋予教育生命与活力。 “今天的教育,最缺乏的 是爱而不是设备和资源。 ”1我们要把我们的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我们诚 挚的爱来打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1 1 教育爱的异化与回归-教书育人2008 年第 26 期-吾喜杂志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