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6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5页 / 共96页
第6页 / 共96页
第7页 / 共96页
第8页 / 共96页
第9页 / 共96页
第1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授课教师:人文社科学院 白丽萍副教授 TEL:81341417 EMAIL:blp20022001163.com QQ 4715629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何以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何以可能? 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3、正式提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 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 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 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 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 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 化两重镜像。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 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1)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 化的前提和基础。 (2 2)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 化的根本原则化的根本原则 。(3 3)融合民族文化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要求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 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的现实任务。 (2)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 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 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 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 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 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 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 形态的伟大创新。(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 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 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 两大理论成果 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 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是方向,是决定 向何出去的问题 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 首要问题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何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的产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2)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 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 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 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年 代1894年 1913年1919年1923-1927年产业产业 工人数9.8万117 . 6万200万左右 约约261万年代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 1919 (1-5)次数 14 11 11 8 17 23 30 19资料来源:刘明逵编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1840-1949)第1卷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传入与传播,为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和形成准备了思想 条件。(5)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 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情况。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发表中 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1925)。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 上,对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特殊国情有 着清醒的认识,特 别是对经济政治文 化发展不平衡、农 民占全国人口的大 多数等特点的认识 最深刻。(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 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 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 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 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 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 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 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 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 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 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 为 6个基本方面和 3个活的灵魂:1、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2、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 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 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 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休系和主要 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 意义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 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兴衰成败 中国的经验教训 1957年后,由于对国际 国内局势变化做出了过 分反应,政治上搞阶级 斗争扩大化、经济上急 于求成、急于过渡,导 致1966-1976年的文化大 革命运动。 文化大革命彻底暴露了 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 弊端。 苏联东欧的解体原因 苏联模式经济上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 公有经济,政治上党政 不分、政企不分 苏东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政治的动荡,而根本原 因在于延误改革,严重 脱离人民,丧失共产党 执政的合法性(3)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2、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 (2)从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3)从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4)从中共十四大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及其以后: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 了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 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的经济建设上来,以及的经济建设上来,以及(1)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 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十二大致开幕词中共十三大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全面阐述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 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12条基本的理论观点,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轮廓。(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 ,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 概括。指出这一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 统一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4)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 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党章。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 将其写进新修改后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的新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 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并科学 揭示了这个对象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邓小平理论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