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 与环境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黄 海一. 指导思想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 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教学策略 的适当选择,探索如何利用探究实验进行教学。 1. 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生态环境 的保护下接生态系统 结构与能量 流动上承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突出2.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学习“碳循环”,概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能力目标设计、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探究、交流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曲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二.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 作用。三.学情分析及突破策略1.学情分析(1) 以往的教学情况(2) 班级的学生情况2.突破策略(1)实验融入课堂:将学生课外探究实 验巧妙 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2)重组教材内容 :第一课时: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探究活 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前28天布置学生进行 探究:9月12日10月9日,课堂 上 进行交流汇报)。第二课时:碳循环与社会的联系及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关系等内容。三.学情分析及突破策略四.设计与实施一、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二、新课教学1.“问题探讨” 导入新课5.总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2.学生讨论“碳循环”并交流汇报3.引入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实验4.师生共同评价探究实验五.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教学过程中 ,真 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注 重 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1、合理重组教材内容让探究实验与教学目标联系更加紧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五.教学反 思2、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教学效果明 显。(2)在实践活动中,更能全面的认识自己的 学生。(3)与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加深了师 生感情。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与评价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 高。尤其是我班来自农村的学生,效果非常明 显。五.教学反思(4)学生的探索还在继续。课后个别小组同学对课本外的实验进 行尝试, 让探究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这对他们研究 性学习 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五.教学反思(探究实验中学生的收 获)案例1中 实验土壤不能太干燥,要有一定的 湿度, 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 案例2中 (1)教材中写土壤浸出液与淀粉应放置 7天后才进行观察。学生们反复实验(实验时间为 9月12日10月9日),只需34天即可达到效果,推 测可能与气温有关(这段时间南平平均气温较高)五.教学反思(探究实验中学生的收获)案例2中 (2)实验的无菌环境比较难控制。所以实验中的水尽量用蒸馏水(也可用反复烧开34次自来水), 并且实验尽可能放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效果明显。五.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第一、课堂中有学生交流、讨论和评价,活动比 较多,整体教学时间比较仓促。第二、同学的热情都很高涨,但实验小组间动手能 力存在不均衡,其中的2个小组实验完成不是很好。第三、由于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原因,课堂上不是 每位同学都能表现自己,可能会影响少数学生的 积极性。一、课前准备:探究实验1课堂上检 测树叶分 解的情况准备土壤 土壤灭菌 准备落叶落叶埋入土壤“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一、课前准备: 探究实验2课堂上检 测淀粉分 解的情况准备土壤 制备土壤浸出液 浸出液静置一天 贴上标签加上等量淀粉“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学生实验记录表一、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1)制作总结“碳循环过程”和“生态系统物 质循环的概念” 幻灯片,突破本节教学的重 点。(2)展示学生探究活动照片,尊重学生劳动 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成 就感,自豪感。 返回二、新课教学(导入创境设疑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 而生态 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 ,例如 氧、水、氮、碳和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 没有被 生命活动所耗尽?返回二.新课教学(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老师到学生中巡视,观察学生讨论,并有选择性展示学生 讨论的结果。二.新课教学(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2)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来展示小组讨 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来评价 。 (3)最后师生总结“碳循环”的知识,理 清 “碳循环”的过程。 大气中的CO2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动物残落物 尸体粪便煤石油等 化石燃料微生物分解燃烧动物 摄食碳循环示意图碳循环小结(1)碳循环的形式:CO2(2)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主要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返回二.新课教学 (引入实验)检测落叶分解情况学生汇报实验实验结果实验一:“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检测淀粉分解情况学生汇报实验实验结果实验二: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二.新课教学 (引入实验)返回1、根据碳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物 质循环的概念。2、强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组成生物 体的元素,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二.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 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 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光合作用、化能合成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物)(CO2)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