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7页
第2页 / 共137页
第3页 / 共137页
第4页 / 共137页
第5页 / 共137页
第6页 / 共137页
第7页 / 共137页
第8页 / 共137页
第9页 / 共137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华大学概况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地理历史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 2000 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 系“上海市花园单位”。 学校创建于 1951 年, 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 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 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 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 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拥有 5 个博士后流动站、4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0 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共有 1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 10 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 2 个国家“111”引智基地, 3 个上海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近 27000 名,其中研究生近 6000 人,本科生 14364 人,留学生 2816 人。教职工2903 名,其中院士 8 名、和长江讲座教授 4 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近 700 名。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 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学校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 宽口径、 柔性化的专业教育”;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 1 至 2 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2007 年开始,我校艺2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 2008 年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在 2006 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07 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 人入选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纺织工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 2 个专业项目入选国家特色专业项目,1 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学校共有 8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入选 60 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学校有 5 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 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 CCTV 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 100%,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均保持在 95%以上。 学科科研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 工程”建设被“211 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 81 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再次名列全国第一。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六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连续两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连续两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为我国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 70 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 80 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一批名校拓展了 9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学校重视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第 83 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上海世博会“大都市形象论坛”、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 1995 年以来每年成功承办年度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 凸现着学校多层次、 多渠道、 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 3优势学科与科技合作领域 优势学科与科技合作领域 材料学科 (1)仿真和超仿真纤维研究; (2)功能化改性纤维研究; (3)装饰用和产业用纤维(4) 高性能纤维; (5)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6)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7)功能膜材料; (8)生 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智能材料; (9)热管纺丝(产业化) ; (10)共混纺丝(产业化) ; (11) 冻胶纺丝; (12)纤维素溶剂纺丝;(13)玻璃与塘瓷工程技术。 纺织工程 (1)天然纤维资源开发与利用; (2)纺织、针织、非织造的产品与工艺理论; (3)纺 织、针织结构产业用材料; (4)纤维加工化学; (5)纺织、针织过程自动化与计算机应用; (6)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7)纺织材料测试技术与仪器; (8)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9) 新型纺织品设计与开发; (10)纺织纤维的改性与功能性纺织材料; (11)医用纺织品。 纺织化学 (1)前处理新工艺及新助剂; (2)染色、印花新工艺及新助剂; (3)新颖整理工艺及 整理剂; (4)涂层新工艺及涂层剂; (5)产业用纺织品; (6)生态纺织品加工技术; (7)生 物工程; (8)清洁生产技术。 服装工程 (1)服装艺术设计; (2)服装史论; (3)现代时装美学; (4)服装广告文化; (5)服 装结构与打板; (6)服装 CAD 工程; (7)服装生产计算机管理; (8)服装生产 ISO 评价; (9)服装人体三维形态研究; (10)服装舒适性理论与实践。 机械工程 (1)新型纺纱、织造机械; (2)化纤和染整机械; (3)先进制造技术; (4)金属材料 成型和表面处理技术; (5)机电控制技术; (6)机构动力学和机械优化设计技术; (7)工业 (纺织机械、汽车)设计技术。 信息产业 (1)电子商务; (2)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 (3)新型电气传动与纺织机械机电一体 化; (4)服装 CAD; (5)Oracle 关系型数据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6)网络工程; (7) 集散控制系统。 环境工程 (1)水和废水处理技术; (2)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 (3)微污染废水(或水源) 的深度处理及资源化新技术; (4)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好氧处理; (5)剩余污泥减量化新技 术; (6)城镇或城市小区混合废水集中处理技术; (7)资源与能源的优化利用; (8)空调设 备与节能技术及系统优化; (9)空气净化与洁净技术; (10)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及供热系 统优化; (11)暖通空调系统及其设备的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技术; (12)室内污染的控制技术 及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 (13)纺织厂空调和除尘技术的开发研究。 管理学科 (1)市场营销调研和策划; (2)会计评估、管理和咨询; (3)国际经济贸易; (4)国 际金融研究; (5)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 (6)产业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 (7)经济区域及 企业发展与战略规划。 基础研究 (1)数学建模与应用软件的开发; (2)模糊随机理论及其在控制论中的应用; (3)数 理金融各类经济模型研究; (4)等离子体表面改 性(金属、纤维、种子等) ; (5)机构动力学与震动分析测理; (6)有限元计算与优化 设计; (7)流场的分析测量与检测台研制。 4目目 录录 一、 纺 织 新 材 料 . 1 (1)高性能 PET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 1 (2)PGLA 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 1 (3)熔纺氨纶用的一种亚氨酯添加剂制造方法 . 1 (4)高尺寸稳定性缝纫线的研制 . 1 (5)无机纳米材料改性的抗静电腈纶 . 2 (6)新型远红外异形保健聚酰胺纤维开发 . 2 (7)功能化系列共聚酯和纤维的研究开发 . 2 (8)熔喷成网制造聚氨酯弹性无纺布的方法 . 3 (9)用醇解法回收利用聚氨酯纤维废弃物的方法 . 3 (10)一种用于针织人造毛皮底布涂层的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4 (11)氧化锌晶须填充抗静电腈纶的研制开发 . 4 (12)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 . 4 (13)一步法花色纺丝工艺与设备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