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晓苏曾多次说过要写有意思的小说, 因为生活是如此的没意思, 所以小说应该有意思,“有意思” 比 “有意义” 更适合拯救我们。不过 “有意思” 和 “有意义” 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为什么 “有意义” 多半不那么 “有意思”呢? 那我们就不妨从晓苏自己的创作中去品味一番他所追求的 “意思” 吧。一晓苏的小说, 往往有着表面的情节的趣味, 而且取材往往带点 “色” 。 比方说,钟点房 就讲述了一个既令人啼笑皆非, 又可使人想入非非的故事。“我” 的表哥杨官, 40多岁了还没结婚, 欲望无处发泄, 偷看女人上厕所, 被人揍了一顿。 我心生怜悯, 遂花钱开钟点房, 想给表哥找小姐, 聊以满足, 却不料接连两次都失算, 表哥面对风尘女子, 竟然不解 “风情” 。 难道这就是晓苏的 “有意思”吗? 正人君子完全会对这样的故事嗤之以鼻, 并联想到 “反三俗” 、 世风日下、 子女不仅给过世的父亲烧纸钱, 而且还烧纸小姐之类。 应该说, 这样的题材和情节, 确实会让人感到有点低级趣味。 但问题是我们千万不能把题材和情节当作小说的全部。 它们其实只是小说的一个 “由头” , 或者说 “凭借” , 小说的真正主体乃是语言和细节。 当然读者或许可以反驳, 既然题材和情节只是小说的 “由头” 或者 “凭借” , 那么又为什么非要找这些有 “三俗” 嫌疑的原材料呢? 别急, 我会慢慢道来。回到这篇 钟点房 , 当我们从语言和细节处去寻找 “意思” 时, 我们马上就会满载而归, 因为真正的 “有意思” 是不用找的, 它会主动 “撞” 你。 小说写到, 当 “我” 了解表哥杨官因偷看赵必为媳妇被赵必为打破额头后,“忍不住骂了一句粗话” , 但这粗话却并非骂表哥缺德活该, 而是骂的赵必为:“杨官一点也不缺德, 他一个四十几岁的光棍, 看一下女人屙尿缺什么德? 缺德的倒是赵必为, 饱汉不知饿汉饥, 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 ” 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万岁的氛围下, 杨官终于打破羞涩和腼腆,“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低着头小声说” , 提出了 “找个女人跟我睡上一觉” 的不情之请。 在我看来, 这段描写就很有意思。 这种 “意思” 固然不必上升为 “人性” 这样的意义高度, 但是显然也不同于感官刺激的简单趣味。 再比如小说结尾处,“我” 为杨官找的小姐黄花因为没让杨官睡成, 于是提出让 “我” 来睡, 小说在这里又有一段描写:“我说过, 我不是一个品质多么高尚的人, 也没有完全脱离低级趣味。 实话实说, 在黄花主动提出陪我睡觉之前, 我的确没有想过要和她睡觉; 但是, 她一主动提出来, 我就马上有点想了。 ” 这段描写也很有意思。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 “有意思” 呢? 或者说为什么 “有意思” 呢? 还是别急, 我会慢慢道来。再来看 光棍们的太阳 , 这篇小说的情节核心说白了就是出轨和偷情, 但是小说的“意思” 同样也不在这情节模式的感官趣味63与刺激上。 小说最有意思之处就在于将这不道德的事情用一种道德赞美的叙述语调进行描写, 从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阅读效果。“假如没有黄娘, 油菜坡的光棍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黄娘当然不是红娘, 她不是靠给光棍们介绍对象来拯救光棍的, 她是靠和光棍们 “风流” 来拯救光棍的。 按说这样的风流是对某种既定道德秩序的破坏, 但黄娘的风流却偏偏有规矩, 有原则 “她从来没和有老婆的人睡过油菜坡还没有哪个女人恨过黄娘” 、“黄娘从不当着丈夫的面和光棍们风流” 、“丈夫活着的时候, 黄娘是不让光棍们动不动朝她那儿跑的。 她不想让丈夫看到他不喜欢看到的人” ; 而她风流的动因也绝非情欲 “黄娘呢, 一方面觉得那个光棍怪可怜的, 另一方面觉得在油菜花丛中做那种事情肯定很有意思” 、“黄娘顿时就傻眼了, 同情心油然而生”总之,出轨偷情的背后居然是同情和审美。 丈夫死后, 黄娘每晚都在家中接待光棍们。 而这样充满暧昧、 荒诞与情色的场景, 晓苏却将它处理得庄严而亲切, 又是发零食, 又是倒茶,简直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邻居们一块在外乘凉聊天的情形。 小说结尾, 黄娘的爱慕者向黄娘求婚, 黄娘表示立志不再嫁人了“黄娘说, 我嫁人了, 油菜坡这么多光棍怎么办? ” 偷情居然偷出了境界, 偷出了品格这小说, 写得真有意思。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描写与细节 “有意思” 呢? 因为读起来有点怪。 为什么怪呢? 因为与我们的阅读习惯、 期待视野不太一样。 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期待视野又是怎样的呢? 我想那就是泾渭分明: 要么给我看一部文艺爱情片, 要么给我看一部通俗色情片, 要么给我看一部声明了就是恶搞的片子也成。 如果你上身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下身就不能只穿一个三角裤, 甚至是丁字裤。 每一个生活的场景都必须搭配既定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比如一个有钱的老板的婚外情必然搭配欲望与堕落; 一个知识分子的婚外情则多半适合搭配自由与精神的契合, 或是虚伪做作; 而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婚外情通常搭配无尽的烦恼, 用以暗示凭小人物的身份是不配有这样的双重生活的。 这样的泾渭分明意味着世界的秩序。 这个世界看起来是自由的, 你可以穿着保守, 也可以穿着暴露, 但是你要分场合。“场合” 就是这个世界的终极秩序。小说也是如此, 小说家们忙于搭建自己的 “场合” , 构建自己的秩序你是新写实, 我是新历史; 你是生活之荒诞与无聊的叙述者, 长于揭示生活的残酷和惊讶; 我喜欢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花处找到一些星星点点的小花, 然后把它们写成天上的星星。所有的小说似乎都要经得住一问: 你写的是什么? 而这个问题的潜台词不正是: 你要表现的那个 “场合” 是什么? 比如王安忆的 长恨歌 , 写的是什么? 对某种优雅之逝去的缅怀和向往、 陶醉、 伤感之情吧。 小说的语言、情调, 乃至于小说的题目, 均共同体现出为某种既定价值所主导的 “场合” 与秩序。 但是如果我们开个小小的玩笑, 设想一下王安忆这篇小说的题目叫 “长粪歌” 呢? 然后再来问: 这小说写的是什么? 我想会有人顿时傻了眼, 喃喃地说: 乱了, 全乱了。而晓苏, 如果要拿一个形容词来形容的话我宁愿说他是一位 “不安分” 的小说家, 是一位把小说写 “乱了” 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的阅读效果往往就类似以 “长恨歌” 的内容加 “长粪歌” 的标题的那种感觉, 你要问他的小说写的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回答写的是油菜坡, 写的是知识分子的卑俗的灵魂,写的是底层生活的苦中作乐, 当然可以这么说。 但是这样的回答却和这些小说读起来的“有意思” 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他的小说不是那种构造 “场合” 与秩序的小说。 而 “有意义”64和 “有意思” 的区别在这里似乎也微微初显了。二“有意义” 是一种建构, 是一种 “一体化” , 是语言、 情节、 细节、 态度、 视角、 题材等等小说要素的高度一体化, 它们之间彼此协调, 相互配合, 是一个有序世界的符号再现。而 “有意思” 往往是一种解构, 是写作游戏,比如在 钟点房 里, 晓苏给荒诞的行为配上了一本正经与义正辞严的辩解 “他一个四十几岁的光棍, 看一下女人屙尿缺什么德? ” 而且这种辩解来得如此自然、 真诚、 尖锐, 使我们不能不承认其有理; 但同时, 这种辩解又并非拿另一种道德来抨击我们通常所认同的道德, 这种辩解在其言辞之外并无任何超越性的价值理念, 它只是刹那涌出的出乎意料的反应, 因此我们也无法接受四十几岁的光棍可以看一下女人屙尿的理所当然。 这句辩解到底写了什么? 是 “我” 的无知,还是可怜, 还是值得赞美的同情心? 我们进也不是, 退也不是而这正是晓苏小说需要的效果, 他拒绝判断, 他只希望你看了以后感到惊讶, 感到 “有意思” , 而正是在这样的 “有意思” 中, 晓苏的短篇小说为我们打乱了一个旧世界, 从而也就在乱中触摸到了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主要特点就是异常的坦诚、 天真。 人们没有任何掩饰, 没有装模作样, 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认同自己的所作所为, 而且这种认同是真正的 “自我” 认同, 不需要从外部寻找任何价值、 理念来支撑。 或者说, 晓苏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 想做就做, 做了就做了, 只想怎样做,而从不去琢磨、 权衡、 回顾做与不做的价值和理由, 从来不去考虑和 “场合” 有关的任何事情。 比如 麦芽糖 , 尽管算是比较符合主流道德评价的作品, 但是在我看来, 支撑“我” 每天都要早起给父亲挠痒, 总是要讨爹高兴这些 “温暖” 行为的, 却绝非什么传统美德、 孝道之类的价值观, 而恰恰是一种个人化的生活习惯和本能。 正因为 “我” 是 “没有出息的” , 所以我不会像那三位有出息的同学一样将父亲放置在一个价值的天平上进行衡量, 我根本就不懂这些。“我” 之所为完全是因为我觉得生活就该是如此的, 不如此还能怎样生活呢? 因此 “我” 对这样的状态尽管也会有小小的不满、 抱怨, 但却绝不会有价值观层面上的权衡与矛盾。 再如 光棍们的太阳 里的黄娘, 甚至在自己丈夫还活着的时候, 她就成了油菜坡光棍们的公共情人。 这样一种在某种价值标准看来是如此畸形的生活, 对于黄娘和那些光棍们来说, 却是那样的自然, 快乐, 毫无任何扭曲; 甚至黄娘的丈夫, 在一定程度上, 也能对自己的妻子加以包容。 原因何在呢? 因为 “黄娘的丈夫是个老实人” 。 其实我们不妨说 光棍们的太阳 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实人。 所谓 “老实人” ,和 “聪明人” 比起来, 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始终活在自己最本真自然的感受中, 而不是活在任何外在的观念意义中; 他们不让任何外在的观念意义来指导他们的生活, 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我们这些浸透了各种 “意义” 的读者来说是那样的新鲜、 奇特, 甚至可能前后形成巨大反差, 可是他们自己却觉得一切是那样自然、 普通。 如杨官一方面 “卑琐” , 偷看女人 “屙尿” , 想找小姐 “睡觉” ; 同时又很 “高尚” , 听信两个妓女编的故事后被激发出最纯真的同情心而完全忘却了情欲。但不论是 “卑琐” 还是 “高尚” , 在我们看来区别巨大, 在杨官自己看来, 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当然这样的坦诚、 天真并不意味着这些老实人的精神世界就只有一根弦, 简单、 驽钝。 其实恰恰因为祛除了外在观念意义的包65裹, 才使得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最本真地呈现出来, 读来是那样丰富、 微妙、 传神。比如 我们的隐私 里 “我” 给老婆买衣服的一段叙述:“事先还是打算给老婆买一件混纺毛衣的, 但我在商店选衣服时, 一抬头看见了不远处的麦穗, 心里陡然就颤了一下,突然觉得买混纺的对不住老婆。 我马上改变了主意, 毫不犹豫地给老婆买了一件全羊毛的。 ” 如此干脆地直面感情的矛盾和纠结, 没有任何的弯弯绕, 却在给读者以冲击的同时也留下了更悠长的余味。 正因为如此, 晓苏笔下的 “老实人” 显得那样可爱, 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 我们对此真是久违了, 所以读起来简直有点不适应。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特别的 “老实人” 的坦诚、 天真的风味, 就不会有晓苏小说特殊的阅读魅力。 比如 给李风叔叔帮忙 , 从大致情节上来看, 似乎是 “我” 应李风叔叔之请, 三次为李风叔叔的年轻老婆周蜜帮忙,结果每次费劲帮忙成功后却被告知这个忙不用帮了, 从而形成一种情节结构上的错落和对比。 这是晓苏小说一直以来所擅长的,不少评论都详加探讨过, 我就不再多说了。但是这篇小说特别的味道除此之外, 更在其中蕴涵的张力:“我” 一次又一次被李风叔叔开涮, 却又一次又一次不吸取教训, 继续为李风叔叔帮忙, 然后继续被涮; 而李风叔叔呢, 虽然一次又一次得罪了 “我” , 甚至在“我” 明白告知 “从今往后, 你再也不要找我给你帮忙了” 之后依然是有什么麻烦 “拼着这张老脸不要” , 还会找上门来。 正是这样一种非常态的 “扭结” 赋予了小说以吸引人的“意思” 。 而这样的非常态的帮忙之所以能够持续, 全在于 “我” 和李风叔叔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