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蓝皮书企业竞争力监测的理论与方法金 碚 李 钢从 年起,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及以其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与中国经营报社共同开始进行企业竞争力监测项目, 目前, 已经对中国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连续 年的监测。 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的监测, 发现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以及同企业竞争力相关的重要现象和问题, 发布了企业竞争力项目的研究成果, 从而能更好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年是第 次发表研究报告。 本年度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以 年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为背景, 专注于 “稳增长、 调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即企业竞争力表现的测评与企业竞争力源泉的探求。 当然, 这两个方面也不是完全独立, 在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从而促进我们进一步研究企业竞争力来源及其变化趋势; 对企业竞争力来源进行研究, 也有助于我们对竞争力的概念及表现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从而推进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进展和形成更科学的监测方法。一 竞争力的概念、 源泉与表现在我们的研究中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 在竞争性市场中,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和条件。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 当然, 企业经营的成败也不是唯一地由其竞争力所决定, 例如, 市场条件 (特别是市场的非经济性垄断和封闭) 和机遇、 外部环境的偶然性变动、 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后果等也会对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 从科学的意义上说, 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命运的所有因果关系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竞争力可以不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 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那么, 在理论上如何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能够长期地比另一些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呢? 经典的主流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是以假定 “企业同质” 为基本逻辑前提的, 即假定企业都是具有经济人理性的、 精于计算的, 并按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决策和行动。但竞争力研究的目的是要解释 “企业异质”, 即为什么有些企业竞争力强, 有些企业竞争力弱; 或者,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具有长久的竞争力, 什么样的企业一定不会有竞争力。 在经济学领域内, 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经济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差异, 对竞争力的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于: 成本 价格和差异化现象。 如果引入不确定性则可以延伸到对 “企业家” 的创新和承担风险能力的研究。如果将竞争力研究深入到企业内部, 进入管理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的领域, 则形成了经济学同管理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 而当深入到对竞争力的一些原生性因素的研究, 即探讨企业 “核心能力” 时, 则是将经典经济学所不涉及的因素 理念、 价值观、 文化等非理性因素引入了竞争力研究的领域。企业竞争力监测则是试图以数量化的方法, 对企业竞争力的总体及分类状况进行全景式的观察和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来源和质量, 起先我们的监测以国内上市公司为起点和基础, 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监测分析, 获得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管中窥豹的影像。 进而将分析研究的视野逐步扩大到更广的范围。用数字说话, 即用数字来反映企业竞争力状况, 是人们对竞争力分析和评价的一个普遍的期望, 因为人们相信: 数字胜于强辩, 没有数字就没有说服力。 从连续四年的中国企业竞争力监测成果可以看到, 对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持续的量化观察, 从数字分析入手, 进行全景式研究, 进而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的倾向性现象和问题, 引导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竞争力研究路线。 但企业竞争力监测的目的不仅是监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更重要的是分析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原因。 因而我们不仅利用显示性指标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监测, 还希望能探求不同企业竞争力差距存在的原因, 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在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监测的十一年中, 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竞争力的数据与资料, 也不断完善了我们监测方法。二 竞争力监测的理论与方法 竞争力监测基本逻辑企业竞争力测评或监测的基本逻辑是: 首先要尽可能地用比较综合性的测评指标, 特别是具有显示性的指标, 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业绩即竞争力的结果表现出来, 这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最终的显示性表现。 就跟比赛打球一样,得分多少是运动员或者球队竞争力的显示性表现。 你打赢了, 得了更多的分,就是你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可以直接地说明你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各种能够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中, 企业是一种能够在高效率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持续地创造盈利的组织。 企业使用有限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 并且还能够获得利润, 反映了企业组织的高效率性, 而竞争力的本质就是效率。 所以, 在企业竞争力评估中, 基本的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市场占有率, 另一类是盈利率。 前者反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多大程度上为市场所接受, 后者反映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 而从长期来看, 这两个指标具有一致性或者同一性。因为, 只有为市场所接受, 即长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盈利率, 反之, 只有拥有长期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持续地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力监测中除了可以直接计量的显示性指标外, 还有另一类是难以直接计量的因素, 比如企业家的精神、 企业的理念、 管理水平、 品牌价值等。这些不能直接量化的因素, 我们就希望用一些间接计量的指标来反映。 这种间接计量的方法, 一般是通过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实现。 也就是说, 我们承认竞争力因素中有一部分能够直接量化, 也有一部分不能直接量化, 而只能间接地量化。当然, 得分多少只能说明当前的输赢, 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却未必能百分之百地表明竞争力的实际状况, 这也像足球比赛, 也许巴西队是公认最强的球队 (竞争力最强), 但不见得每次都得冠军。 一个最有实力的运动员, 也未必在每次比赛中都是优胜者。 所以, 还需要有另一类指标, 即分析性指标来更详细具体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竞争力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解释企业为什么有竞争力, 或者为什么缺乏竞争力。 换句话说, 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测评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 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 因此, 与测评指标不同, 分析性指标是一个为数较多的多角度、 多层次的指标体系。 跨行业企业竞争力的监测竞争力监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同行业之间企业是否能比较其竞争力? 基于以下理由, 我们对不同行业企业进行了监测, 并比较了它们的竞争力强弱。第一, 企业之间不仅在产品市场竞争, 而且在要素市场也有竞争, 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虽然在产品市场上不构成竞争关系, 在要素市场上却存在竞争。所以, 企业竞争力是要素市场竞争力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测量的基础, 而要素市场的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要素市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 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又会反过来影响要素市场的竞争力。 可以说, 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是绝对的, 而没有竞争却是相对的。第二, 竞争关系存在与否与竞争力是否能进行比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如, 与兰田股份公司产品并没有竞争关系, 但人们都会承认 的竞争力强于兰田股份公司。 这表明, 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相对竞争力也是可以间接地进行比较的。第三, 通过测量企业在本行业中的位势, 可以比较不同行业间企业的相对竞争力状况。 也就是以产品市场的企业群体为基础测量出各行业中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具体方法是: 先在同一行业内测量企业的竞争力, 然后将不同行业的企业按相对竞争力进行排序, 测量出企业在全部监测对象中竞争力的强弱。详细内容参见 “数据的处理方式” 部分。基于上述的理解, 我们从 年就开始对不同行业企业竞争力进行监测,经过几年的努力, 不断完善监测和分析方法, 理论界和企业界对我们的监测方式及结果表示了高度的认同。 竞争力监测指标选择与分类由于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因素, 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比较, 因而可以用众多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评测企业的竞争力。 无论选择哪些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 都多少含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因素。 我们对指标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金碚研究员主持) 的基础上, 经过多次修正而确定的。 我们的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标选择遵循了以下原则:() 至少在理论上, 指标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 “硬指标” 即基础数据指标易于取得, 并且比较客观、 真实;() 指标要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的竞争力;() 指标的数量尽可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尽可能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指标;() 避免选取需要依赖于人的专业经验才能判断优劣的指标, 如资产负债率;() 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制衡关系。选取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如图 所示。经过如图 所示的流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企业竞争力监测的指标体系由两大类因素构成, 即基础数据与动态指数。 每年根据监测的需要确定是否采用动态指数, 年企业竞争力监测时只采用了基础数据。图 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标的选取程序三 数据处理说明 竞争力监测基础数据指标的权重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的指标权重如表 所示。表 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竞争力监测体系的指标权重因 素指 标权 重因 素指 标权 重规模因素增长因素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权重小计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权重小计效率因素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效率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权重小计 竞争力基础数据计算方法我们首先将被监测企业的每一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指标的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称为指标标准值。 各指标标准值与指标权重相乘后可以直接相加, 从而得出因素的标准值。 因素的标准值与因素的权重相乘后直接相加得到竞争力标准值。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按以下步骤进行:() 对规模类指标 (包括销售收入、 净资产、 净利润) 取自然对数;() 计算某一行业 (假设为 行业) 的监测企业数 (设 行业共有 个企业);() 计算 行业所有监测企业某一指标 (以净利润为例) 的平均值, 设为 ;() 计算 行业所有监测企业净利润的标准差 ( );() 计算 行业某一监测企业 (假设为企业 ) 净利润的标准值 , 如果 小于 则令其为 , 如果 大于 则令其为 ;() 重复第 步计算 行业所有监测企业净利润的标准值;() 重复第 步计算 行业所有监测企业其他指标 (包括销售收入、 总资产贡献率、 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 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 全员劳动效率、 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 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等) 的标准值;() 将企业各指标的标准值乘以该指标权重后相加, 得到每个企业的竞争力基础数据的标准值。由于分行业计算出各指标的标准值, 因而因素、 竞争力的标准值等均带有了行业信息的标准值, 即都是经过行业平均值调整后的数值, 反映了企业相对竞争优势的强弱。 因此, 将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标准值直接进行排序具有科学的比较意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在行业内部进行的, 而标准化后的数值是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所以, 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反映的是各企业在各自行业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