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题规律及备考指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石杨平,内容,一、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规律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备考,一、命题规律,模块一 教育基础,考察题型:单选、简答,模块一 教育基础,模块二 学生指导,考察题型:单选、简答,模块二 学生指导,模块二 学生指导,模块三 班级管理,考察题型:单选、材料分析(每年都会考1道),模块三 班级管理,模块四、五 学科知识、教学设计,考察题型:教学设计,模块四、五 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模块六 教学实施,考察题型:单选,模块六 教学实施,模块七 教学评价,考察题型:单选、材料分析,模块七 教学评价,内容,一、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规律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备考,笔试备考,原则:1.严格遵循每个模块考察题型备考。2.单选题、简答题的备考要全3.材料分析和教学设计备考要精,材料分析,2个材料分析:1.教学评价2.课堂管理,材料分析教学评价,备考准备方向:1.教学理念的评价2.教学教学行为的评价3.教学技能的评价(重点是提问技能、导入)4.作业布置的评价,材料分析教学评价,材料分析(2*20)(2013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教师感慨地说:如今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可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会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小学老师。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勉强能回答,但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的问:“老师,古代女子都是裹脚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晚上不洗脚吗?别人会看不到吗?女人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学生会兴奋的问我:“老师,你想“穿越”到哪儿呢?”,我更茫然了,问题:(1)试分析这位老师困惑的原因(10分)(2)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境,将如何对待?(10分),(1)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另一方面小学生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时期,而且受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的确会问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2)表扬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因为只有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形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材料: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不对,像大海中的小鱼。”豆豆插嘴道。当时,李老师真有点气恼,心想着捣蛋鬼又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但李老师很快冷静下来,耐心地问他:“你为什么把作文材料比作小鱼呢?”豆豆理直气壮地说:“大海里的小鱼虽然很多很多,但是很难抓得到,作文的好材料也不容易找到。”多么形象、新颖的比喻!李老师又惊又喜,大加赞赏,并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讨论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小渔夫”,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捕捉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2)谈谈教学过程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正确答题角度;第一,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赞赏学生第二,体现了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三,启发式教学。,(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但是,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材料分析课堂管理,备考准备方向: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2.学生课堂突发状况推荐:聪明学生笨老师(关于你想知道的小学教育的一切),材料分析课堂管理,习作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的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他的座位旁,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好最喜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且把玩的过程清楚的写清楚,下面我们请丁丁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丁丁红着脸认真地向大家讲起了。,问题:(1)试评析徐老师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8分)(2)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较好策略?(12分),(1)该老师的做法是对的,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和老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老师对开小差的学生没有批评,给学生留住面子。反而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就会水到渠成。如果老师严厉批评学生,会带来学生的抵触情绪,对老师,对上课的兴趣就会消减。,(2)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对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 合理运用惩罚。少量、方式适当的惩罚可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给学生留违纪的时间 进行心理辅导,材料分析备考指导:1.分析真题(材料部分的真题要提前看,网络真题解析的课程)2.记忆理论部分3.对于没有过实践经验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拓展(在理论记忆基础上)。自主发挥即可。,教学设计,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教学设计,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40 二选一)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教学设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教学设计,(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课程开始后,教师可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把你们去过的地方指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吧。”,教学设计,在同学介绍完自己去过的地方后,教师可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导入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程打下基础。,教学设计(40 二选一)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四则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数概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计量观念。运算能力的较高发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正确地、快速地、合理灵活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上,表现在数和式的熟练而丰富的恒等变形上,表现在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换上。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应注重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原则进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数学强调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中以生活的问题入手,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运算能力。,(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妈妈要去超市买东北大米,每斤是12块钱。妈妈买了15斤。妈妈带了200元钱。请同学们帮妈妈算算。妈妈带的钱够吗?”,这样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帮助妈妈算一算的小任务,能够激起小学生好奇、好学的性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测来获得答案,从而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学设计备考指导:1.熟悉小学各年级的教材2.记忆三维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3.记忆理论知识(导入形式和导入原则;教学过程设计模式)4.在网上感受其他人对于课文的导入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可自主发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参照测验15090分合格,简答 20材料分析 26教学设计 20单选 24,内容,一、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规律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备考 石杨平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shiyangping,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