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 1A d v a n c e d Ma t e r i a l s I n d u s t r y我国钢铁工业产业现状及其发展钢铁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功能材料, 是人类社会进步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尽管近年来面临着其它材料( 有色金属、 陶瓷、 高分子材料、 合成材料等) 的竞争,但是由于在矿石资源、 生产成本、 回收再使用率、 良好的综合性能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钢铁在材料工业中占据的统治地位不会改变。钢铁工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大国, 无一不具有强大的钢铁工业。 2 0 世纪7 0 年代末后, 美、 英、 法等国曾一度减弱了对钢铁工业的支持, 美国钢产量由1 . 1 亿t / a 下降到6 0 0 0 万t /a 左右, 英、 法的钢产量也较大幅度降低。 钢铁工业的衰落影响了美、 英、 法等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美国政府一方面限制钢材进口,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国钢铁企业淘汰落后装备, 采用电炉短流程、 薄板坯连铸连轧新技术。 至2 0 世纪9 0 年代, 美国钢产量回升到1 亿t / a 左右, 并涌现出NUC O R、 I S P AT ( 美国)公司为代表的具有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英、 法的钢铁工业也重新回到了世界 先 进 行 列 , 以 原 英 钢 联 为 主 的C O RUS 集团和以原法国US I NO R 公司为主的A R C E L O R 集团目前均为世界钢产量和技术领先的钢铁公司。近年来, 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取得了持续高速增长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主要是生产布局不合理, 产业集中度低, 产品结构矛盾突出,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低水平能力所占比重很大等。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资源、 能源、 环境、 运输条件, 盲目投资, 竞相扩大低水平钢铁生产能力,加剧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这些都是我国钢铁工业由 “钢铁大国” 向“钢铁强国” 迈进的 “拦路虎” , 同时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国家 “十一五” 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钢铁行业要 “按照控制总量、 淘汰落后、 加快重组、 提升水平的原则, 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降低消耗, 减少污染, 提高产品档次、 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 。一、 当前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 基本现状中国1 9 4 9 年全国产钢只有1 6 万t ,新中国成立, 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 9 9 6 年钢产量超过1 亿t , 2 0 0 5 年的钢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3 . 5亿t , 2 0 0 7 年我国生产粗钢近4 . 9 亿t , 总赵征志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3 2 新材料产业 N O . 8 2 0 0 8体呈较快增长态势。 5 0 多年来中国的产钢量增长1 0 0 0 多倍, 成为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我国钢铁生产的历史性增长是国民经济建筑、 交通运输、 机械制造等行业高速增长拉动的。 国民经济发展之所以成为钢铁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 是因为钢铁材料以其优良的性价比, 在新世纪仍能较好地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各方面要求, 保持其用量最大的基础性、 结构性、 功能性材料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前钢铁生产的发展得益于钢铁科技发展为钢铁行业的清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钢铁生产不断降低消耗与成本, 不断优化钢铁材料的性能, 成为各行业协调发展, 优化环境的重要支撑条件。 钢铁科技的自身优化与完善, 还有赖于信息、 环境、 装备、 加工等学科技术进步的推动。 可以肯定, 今后直到2 0 2 0 年的1 0 1 5 年内,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改变。 专家们在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发展历史后得出结论, 中国钢铁生产在国民经济完成工业化、 城镇化的过程中, 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1 . 中国钢铁产业的布局与结构优化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是3 种基本形式: 一是靠近资源产地的布局, 可称为资源依托型; 二是临近运输港口尤其是大型海港的产业布局, 可称为临海港口型; 三是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布局, 可称为市场邻近型。 目前, 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力布局相对比较分散, 产业布局方式既不适应铁矿资源结构的变化, 也有悖于市场选择和环保优先的原则。钢铁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 由于受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粗放型发展特征非常明显, 近两年来, 盲目投资、 低水平扩张问题尤为凸显。 其后果正在显现: 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 低水平产能占比重过高、 行业恶性竞争已经出现、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等。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一方面钢铁业仍然在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来自 “煤、 电、 油、 运、 矿” 的压力正在增大。 这种局面使得国内钢铁业在寻求扩张的同时, 不得不考虑到工业布局的因素。 我国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要求, 从矿石、 能源、 资源、 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 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政策提出, 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 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 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十一五” 期间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建设临海钢铁精品基地, 这是专家在2 0 0 7 中国钢铁产业链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共同看法。 首钢结合搬迁与唐钢合作建设的曹妃甸临海钢铁精品基地和鞍本集团建设的营口( 鲅鱼圈) 临海钢铁精品基地均已开工建设, 有望于 “十一五” 末期建成一期工程。 宝钢与广东省国有钢铁企业联合建设的湛江临海钢铁精品基地、 武钢与柳钢联合建设的防城港临海钢铁精品基地条件也已成熟。 可以说, 建设4 大临海钢铁精品基地是我国建设钢铁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只有加快建设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海钢铁基地,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合理的钢铁产业布局、 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并最终通过市场力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的步伐, 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实现向钢铁强国的转变。2. 节能减排、 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开发和推广伴随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局面日益严峻, 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国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 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 大部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更低。 调查显示, 我国主要矿产储量占世界的比例较低, 铁矿石不足9 % , 锰矿石约1 8 % , 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 1 %, 天然气不足5 %。 此外, 水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 4 , 为美国的1 / 5 , 在世界上名列1 2 1 位, 是全球1 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此外, 伴随我国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加, 铁矿石资源也越来越紧缺,铁矿石需求量连年增加, 我国铁矿石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求, 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目前我国国内消耗的铁矿石4 0 % 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持续增加, 作为卖方市场的铁矿石巨头也以此来增加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2 0 0 4 年铁矿石涨价1 8 . 6 % , 2 0 0 5 年铁矿石涨价达7 1 . 5 % , 2 0 0 6 年又涨9 . 5 % 。 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 带给我国钢铁行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 此外, 煤炭、 原油、 电力、 运力等资源越来越紧张, 靠资源换市场的局面将难以为继。国家在 “十一五” 发展规划中对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以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建设低投入、 高产出, 低消耗、 少排放, 能循环、 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 并提出 “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 按照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的原则, 在资源开采、 生产消耗、 废物产生、 消费n s i g h t 透 视I3 3A d v a n c e d Ma t e r i a l s I n d u s t r y等环节, 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 突出抓好钢铁、 有色、 煤炭、 电力、 化工、 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 钢铁行业以此为指针,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实现企业与环境、 与自然、 与社会相和谐的良性发展。3. 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 我国钢铁工业先后突破了6 项关键共性技术, 即连铸技术、 高炉喷煤技术、 高炉长寿技术、 棒线材连轧技术、 流程工序结构调整、 综合节能技术以及转炉溅渣护炉等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 提升了钢铁工业技术水平, 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结构, 吨钢投资不断降低, 技术经济指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 尤其是2 0 0 7 年, 在高效采选技术、 钢铁冶炼技术、 轧钢新技术、 高端产品开发、 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 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 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其中, 宝钢试制成功X1 2 0 管线钢, 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 年产1 5 0 万t 生铁的C O R E X 3 0 0 0 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 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 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 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 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 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 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在新产品开发方面, 目前, 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工作体系, 形成科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的良好格局。 2 0 0 7 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 船用高强度宽厚板、 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 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 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 X8 0高等级管线钢板、 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 5 0 k m高速铁路钢轨、 高速动车组用钢、 高端压力容器用钢板、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高档不锈钢新品种、高强度角型钢等均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2 0 0 7 年6 月, 纳入国家 “十一五” 规划纲要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 项目全面启动, 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研究并建设2 1 世纪新型现代化钢铁生产流程。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 与世界钢铁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钢铁工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 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钢铁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等等。二、 发展趋势与最新进展近年来, 国际和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 进入调整结构、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科技创新的新阶段, 而主要动力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要求企业必须在充分保护环境的同时, 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以提高竞争能力。1. 发展高效生产技术,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为了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外钢铁企业高度重视各种设备的高效化生产技术, 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各种原材料消耗, 降低钢铁产品生产成本。 目前, 国际上开发应用的高效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 高效矿山采矿工艺、 小球烧结、 高炉长寿、扩大喷煤量、 降低焦比、 高效转炉吹炼、 电炉强化冶炼、 高效连铸和近终型连铸、 高效和高精度的厚度和板形控近年来,国际和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调整结构、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