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凡达吸金之道:产业营销思维成大道.txt 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 阿凡达吸金之道:产业营销思维成大道 阿凡达已经成为全球电影票房新巅峰,中国票房贡献达到近 11 亿元人民币,果真成为陆川导演所说的“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输的一次完败,击碎所有这块土地上关于电影所有真的假的制作的炒作的哄骗的哄抬的纪录”:中国电影界过去 5 年票房冲刺(在虚高的票房中与狂欢)的成绩在阿凡达面前只有“一览众山小”的资格。在竞争升级的时代,要突破产品同质化、大投入小产出等市场僵局,必须引入“产业营销思维”!这不仅是中国电影人需要在“羞愧中奋起”需要学习的,也是中国营销界最值得借鉴的战略思维。否则,中国电影人包括中国企业界,只能在财富的逐渐增长中,失去创造“卓越产品”所带来的有尊严的价值满足感!2010 年 1 月 18 日,电影金球奖颁奖典礼上,阿诺德斯瓦辛格以“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阿凡达 ,那你就要成为最后一人了”的发言,为阿凡达的影响力做了最完美的“官方证言” 。但,正如金球奖上一位获奖者以美式幽默所言:看起来这里所有的奖项都应该属于阿凡达,我不明白为什么把奖颁给了我。阿凡达获得了超高的票房与赞誉,但传统电影的奖项如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音乐等重量级奖项还是很难颁给阿凡达 。这才是阿凡达成功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大片模式”下题材、明星、故事、音乐等“获奖点” ,没有成为阿凡达的核心元素呢?而阿凡达的成功显然超过了最近 10 年来的所有大片,唯一需要超越的(而且肯定已经超越的)正是导演卡梅隆 10 多年前的经典泰坦尼克!阿凡达的中国票房神话引起中国营销界的集体兴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借阿凡达谈企业营销之道,如创新、如整合营销传播、如档期操作技巧等,却较少探究阿凡达背后的制造本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划时代的大产品?在我们看来, 阿凡达能够跨越电影产业的范畴,给各行各业提供营销启示录的东西,不是创新、市场推广技巧这样正确但还不够深入的元素,而是体现在阿凡达产品创造过程中的“产业营销思维” 。电影产业实际上是一个高风险产业,很多大制作、大投资最后血本无归:以 2009 年中国贺岁档电影来说,票房高的十月围城据说亏损,票房中等的花木兰亏损,票房少的刺陵更是惨不忍睹。投资人为导演的判断失误买单者比赚钱者要多得多。电影营销里的影片策划、拍摄制作、宣传推广等每一个价值链环节都对制片人、导演提出挑战, 阿凡达的背后包含着卡梅隆对电影本质的理解、对电影技术趋势的判断,简言之,是对电影产业具有战略营销思维的产物。为什么说阿凡达是产业营销思维的产物?简单的佐证:卡梅隆自泰坦尼克之后酝酿制作 10 年之久的影片,总投资达到 5 亿美金的创世纪数字-这样“苦心孤诣、十年磨一剑”的大投入,如果没有超前性、精细规划的“战略蓝图” ,仅凭卡梅隆导演的声望,恐怕也是难以忍受的吧?但阿凡达究竟有多少支持 5 亿美元投资的产品特质呢?题材、主题、理念:最牛钉子户与拆迁大队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与当年欧洲移民对印第安部落殖民征服的历史何其相似?在阿凡达里的那些理念有多少新意?又有多少观众会留下印象呢?演员:非明星,非人形、超人类物种。卡梅隆导演一直坚持不用当红明星作为主角,而是相信好的电影可以制造出新的影帝影后, 泰坦尼克里的迪卡普里奥、温丝莱特等。一部敢于将非人形作为主角的电影,其票房号召显然不是当红明星的人气,如三枪拍案惊奇之类的电影策略。情节、故事、悬念、情感、惊悚、音乐、音响这些电影里制造观众兴奋神经的元素, 阿凡达整个故事情节对于任何一个“老饕级”影迷而言,都没有任何悬念可言-老实说,有一段我自己差点都给看睡着了,就像三枪下半部将我送入短时间的睡眠一样。植入式广告、动漫、网游,这些精明的电影跨界盈利手法, 阿凡达似乎也很难用那个“潘多拉星”的故事去演绎出一些电影衍生品:如玩偶、动漫、网游等。显然, 阿凡达没有依靠上述这些被中国电影界视为至宝的“产品元素” ,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最核心元素:好看!阿凡达这部片子,无论其 2D 还是 3D,最后的评论都集中在这个元素:好看。好看到你已经不需要再琢磨它的主题、情节、人物身份、音乐等,好看到我们在电影院里只有张开眼睛仔细追逐每一个出现的场景!所以, 阿凡达是以电影本身的本质性元素,颠覆了大片模式下的所有战术性元素:剧本、题材、明星、制作、取景、宣传推广、影视衍生物等,仅凭借一个“好看” ,创造全球的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看这部划时代的阿凡达 。那么,组成阿凡达好看的元素又是什么?想象力:未来世界或超人类世界的自然、天真、和谐天地,满足了人类对童话世界的至深情结。细致的画面制作:影片里每一幅景色都是在现有的人类经验里“见所未见” ,令人为之目眩神迷、心驰神往!3D 效果:阿凡达不是第一部立体电影,但将 IMAX 技术做到如此登峰造极地步的,即使在此后的数年里,也将是一个里程碑。对于在 2009 年里,经历过风声 、 建国大业 、 十月围城等主旋律红色电影洗礼的中国观众来说, 阿凡达提供了比2012更恢弘的场景,同时也并不缺乏如强火力武器、毁灭场景、高科技等好莱坞式元素。阿凡达标志着 2D 技术下,人类想象力的某种极限。即使以最擅长运用色彩、场景的张艺谋去比较(张艺谋更擅长凸显现实本身的色彩) ,也缺少卡梅隆这种“无限驭虚”的想象力,难怪陆川会在看后感慨中国电影人缺乏卡梅隆式的天真想象。更重要的是, 阿凡达开启了 3D 影音的新时代。3D 影院因不及播放阿凡达而告急,3D 电视、3D 投影更在 1 月 8 日开幕的拉斯维加斯 2009 年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大放异彩,一场电子消费领域的 3D 产品升级呼之欲出!很显然,这并不是巧合:阿凡达将催生出一个 3D 产业群。并非 3D、IMAX 技术在阿凡达之前没有,而是阿凡达以其成功吸引全球娱乐、电子、商业投资资本及人才,提供更多的 3D 产品与娱乐产品。这个因阿凡达而开始成熟的市场,相信是卡梅隆及其投资人在做出 5 亿美金投入时就已经看到的,这就是产业思维的远见!让我们简要总结一下,通过阿凡达看到产业营销思维的基本特点:启示 1:系统化营销、体系化营销这些战术要素的优化,并不能解决产业或市场的所有问题,突破性产业创新恰恰需要打破这种“战术优化”思维的惯性,找到“回归行业本质(顾客关键驱动力) ”的产品原点。启示 2:战略增长的威力在于对行业价值链的重塑。 阿凡达用 3D 超级技术返璞归真,创造了不同于 2D 环境下的新消费动机,这是创造战略性增长的出发点。启示 3:卖拐与阿凡达的区别。中国营销以卖拐式忽悠为主要思维导向,强调激发、诱导需求产生主动购买(动机与行为) ,而阿凡达则以创意、想象、苦心孤诣的“精品”-全球品牌网-精神,去创造未被满足的需求,催生新的市场,这种对产品的执着值得尊敬与学习!启示 4:超越在于卓越者的自我更新。卡梅隆以泰坦尼克 、 阿凡达成为 2D、3D 电影时代的标杆,在于卡梅隆本人对电影本质的深刻思考:观众要的是什么?情感?是的。 泰坦尼克赚足了全球的同情的眼泪。场面?是的。在这两部片子里,无论生活还是自然的场景都是绚烂的。好看?这是一切的根本!满足“观众”而不是“人”在 120-180 分钟里坐在电影院里的感官愉悦体验,这是获取票房的保证。阿凡达的成功告诉我们:突破行业现有边界的产业营销思维,是获取大成功的根本之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