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学”:让儿童亮出自我小学语文教学会刊QQ 群星期五话题讨论侧记之所以提出“让儿童真学 ”的话题,是因为看到有些课堂上学习并没有真实地发生在儿童身上。老师过多地关注了自己、关注了预设,而把真正的学习主人儿童挤到了“角落”里。没有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儿童又怎么可能有真实的学习收获呢?让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抨击“让儿童假学”的现象,为的就是让这样的现象不再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让我们沉下心来,联系自己的阅读教学课堂,捕捉“真学”元素,思考如何让儿童更好地展开“真学” ,为的就是让我们真正地蹲下身来,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亮出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让儿童真学 ”的话题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的说这个话题点到了老师的心坎上,很有针对性;有的说这个话题击中了教学现状,很有讨论价值“真学”话题引发了大家的交流兴趣,从话题挂出到开展讨论的那几天里,总有老师在期待,总有老师在 QQ 群里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师还悄悄地提醒我这个主持人讨论开展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福建的曾扬明,嘉兴的徐如松等。盼望着,盼望着,星期五话题讨论的时间终于到了。我作为主持人,早早地在 QQ 上等候大家上线,看着一个又一个的 QQ 头像闪亮起来,心中满是喜悦。讨论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抨击“假学”的现象福建谢慧云:课堂上之所以会出现“假学”的现象,跟教师的“假教”有很大关系:第一,缺乏真实的教学动机。第二,没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展示虚假的学习过程。主持人:教师之所以“假教”是因为他把自己放在了首位。福建谢慧云:对,以生为本是“真学”的前提。湖北杜修丽:让儿童“假学”的现象的确存在,而且多显现在我们的公开课上。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存在群体“假学”和个体“假学”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则存在教学环节走过场、缺少实效的“假学” ,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训练不实、合作探究过程不真等。山西蔺永红: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小部分优秀的学生,而那些思维慢的孩子似乎早已脱离了组织,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是在“假学” 。主持人:理念指导着行动。老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就会坚持让儿童展开“真学”的过程。江苏王国军:学生的“假学”存在在很多讨论中。就讨论而言,什么问题适合讨论,哪些问题具备了讨论的价值,讨论如何开展,讨论的结果是存在争议的还是趋于一致的,老师都需要在备课中做充分的思考,而我们很多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展现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做有效性的思量。主持人:关键是教师的理念导致了“假学”现象的产生。以师为本的理念,往往产生成人化现象;以本为本的理念,往往导致“虚化现象” 。福建傅建林:让儿童“真学” ,首要是尊重儿童客观存在的差异,不搞一言堂或一刀切,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同时,关注不同儿童间的认知差异,包括不同的认知能力、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顺其天性,提供学习支撑,不断发现其潜在能力,并促其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向前发展。其中放下功利是前提,分层教育是策略,有效引导与评价是关键。主持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现在这样一个现象,有的老师口头上说尊重儿童,但实际上却做足表面文章,于是教学中就出现了“伪儿童化”的现象。湖北杜修丽:我理解季老师的话,真学即是孩子主动深入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引导和帮扶。捕捉“真学”的元素主持人:“真思” ,儿童真实的思想。特别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更要蹲下身来,关注儿童的“真思” 。黑龙江李志明:“真读” ,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的情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主持人:“真读” ,还要保证儿童读的时间。 “真言” ,让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说出真话,提出自己的问题。湖北杜修丽:我们的引导和评价决定了他们这种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真言”意识。甘肃顾建平:是的,只有学生说真话,才可能产生真思想。嘉兴徐如松:课堂教学中的“真学” ,关键在于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主持人:让学生说出“真言” ,而不是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福建谢慧云:要让学生说真话,关键的是,教师自己不能说空话、套话。福建曾扬明:“真学”的要素这一点,我认为,任何教学,必须是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持人:过程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才有可能赢得成长。黑龙江王首朋:只有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体验,才能让学生敢说真话。嘉兴徐如松: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重点是思维过程、情感的体验过程。福建谢慧云:“真学”不是揣摩教师,而是揣摩真理。主持人:我就经常跟学生说,老师不是全能的,老师也会出错,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学生并不会因此而不认同我们的教学引导。黑龙江李志明:个人观点,语文的教学, “读是关键,我们关注的学生的读得真,其他也就真了。嘉兴徐如松:让学生“真学” ,确实在于多读,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海安葛乃和:课堂是师生重要的生活, “真读”就是在目标指引下,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醒、引导和同伴的帮助,实现朗读水平的提高。主持人:“真读”一定要让学生展开读的过程。福建谢慧云:“真读” ,关键要有真实的动机,要有真实的指导过程,有真实的成果展现。黑龙江李志明:当学生读不出情感,走不进情境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引领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寻找体会,这样学生就真的经历了对字词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也学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福建谢慧云:对, “真读”就要有真实的引领。海安葛乃和:课堂教学呼唤真情,只有在有真情的教学环境下,才会有师生、生生间真实的对话。江苏李慧文:在我的课堂里,真情是有的,在我进入状态,激起学生的参与,师生积极互动之时,就好像迸发出真情来了。记得以前教穷人的时候,我配上了相应的音乐,在我朗读时,有学生眼角泛出泪花。真情是学生在深入的体验中产生的。主持人:不知大家留意没有?学生的真情体验跟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嘉兴徐如松: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这个火候,有赖于教师的“评价”。湖北杜修丽:同样是真情实感,但不同的人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哭或者其他方式来评价大家是否都体验到了真情。主持人:真情指向儿童真实的情感体验。海安葛乃和:“真做”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游离于课堂之外。江苏李慧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就是“真做” 。甘肃顾建平:教师“真教”的意识决定学生的“真学” 、 “真做” 。湖北杜修丽: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表现为语用实践活动。海安葛乃和:在阅读教学范围内, “真做”必须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江苏李慧文:“真学” ,指向学习语言文字积极地运用。湖北杜修丽:我觉得“真学”中, “真读”是前提, “真思” 、 “真言”是核心。主持人:还有“真需”是起点。嘉兴徐如松: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是“真学”的基础。起点定低了,无效;定高了,亦无效。主持人: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捕捉了一个个“真学”的元素:“真需” “真思” “真读”“真言” “真做” “真情”只有让儿童真正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些“真学”的元素才有可能展现。等待花开的美丽主持人:当其他学生都读完了,还有一个学生在那里疙里疙瘩地读书,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办?黑龙江李志明:我的做法是让最后一个学生读完。江苏李慧文:给这个学生一点耐心和时间。湖北杜修丽:等他读完,帮他纠错,让他有信心再读一两遍。主持人:如果他还要 3 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黑龙江李志明:那也要让他读完。福建谢慧云:静静地等待花儿开放,教育需要等待。甘肃顾建平:是的,不要轻易打断和终止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江苏李慧文:时间更长的话,恐怕不行。我一般是把功课做在课堂之前,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的学习状况。黑龙江李志明:这三分钟是宝贵的,既是对这个孩子的尊重,更培养了那些“假读”的学生“真读”的习惯。嘉兴徐如松:让疙疙瘩瘩的学生读完,确实尊重了这位学生,但是更多的学生呢?江苏李慧文: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全体学生。主持人:大家想过没有,这样等他读完对这个孩子是真正的尊重吗?湖北杜修丽:关注弱势个体的不能只是老师,更应该是全体学生。甘肃顾建平:“静静地等待花儿开放,教育需要等待。 ”等待的过程不能缺少管理和呵护。福建谢慧云:其实,有了一两次这样的等待,该学生就会产生“读好”的内驱力。湖北杜修丽:对,这是一个过程,有点进步是难得的。海安葛乃和:每堂课都应该静静等待一两个孩子。江苏李慧文:这样的等待经常在教学杂志上看到,但是我认为并不可取,因为这是对其他学生的忽视。海安葛乃和:老师与其他孩子一起等待,这种感觉真好!嘉兴徐如松:眼下有些名师是“等待疙疙瘩瘩的学生读完” ,美其名曰“尊重” ,其实就班级授课制而言,这反倒是对班级全体学生的不尊重。海安葛乃和:应该等待,其他孩子可以帮助。主持人:对这个孩子来说,不仅仅是等待,更应该是帮助。湖北杜修丽:不是等待他自己进步,或是老师帮他进步,而是老师带领大家帮他进步。甘肃顾建平:等待最主要的是要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持人:老师、同学帮助他一起读完,要坚持让孩子把书读完。湖北杜修丽:对,大家都不歇着,都是最重要的,不是更好吗?甘肃顾建平:“等待”是不是也要考虑时间和度的问题!也就说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差异。福建谢慧云:等待的是一个学生,折射的是一种理念,它向全班同学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大胆地展示自己,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信念后,离“真学”的境界就不远了。主持人:等待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欣赏到花开的美丽。但在等待的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同学要一起给予帮助,让他不再孤单,不再尴尬,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正像特级教师莫国夫老师所说:“我的成长,不以侵占你的地盘为前提。 ”QQ 群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但我们却展开了这样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QQ 群是一个网络虚拟的空间,但我们却展开了这样有价值的真实对话围绕“真学” ,每一个参加讨论的老师都发出了自己真实的声音,或许有的时候讨论还滋生出了这样或那样的新话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讨论没有对错,贵在真实,贵在过程!我们的思想在交流中发生碰撞,闪出了“火花” ;我们的认识在交流中逐渐丰富,增添了内涵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作为教师,必须真正拥有“儿童情怀” 。尊重儿童,尊重每一个具体的、生动的、富有个性的儿童,让儿童“真学” ,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赢得真正的进步和成长。让儿童“真学”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参加讨论的老师还有:江苏沈松明 浙江陈海燕 山东李艳红南通陆萍 苏州屈华 福建胡杨林浙江省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 季科平老师主持和整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